非洲部落的“舔狗”习俗,释迦牟尼:吾有正眼法藏
“大型癞皮狗现场”
聊到“癞皮狗”之前,先说说日本的“痴汉文化”。很多人感到奇怪,日本人向着太平洋排放几百吨的核废水,西方媒体为何集体失声?原因是日本外务省的公关能力一流,每年有数不尽的公关费用,以至于“痴汉”都成为一种文化。
在日本,独自外出的女孩子很容易遇到陌生男子的“搭讪”,甚至还有奇怪的要求,比如用钱交换内裤等令人细思极恐的行为;而“癞皮狗”最多是死缠烂打,跟“痴汉”相比,简直是绅士中的绅士。
在遥远的非洲,当地的部落却有一种奇怪的习俗,称之为“大型癞皮狗现场”也不为过,但是这种“癞皮狗”习俗却相当科学,能令人脱胎换骨,甚至有佛家禅宗的味道,与释迦牟尼的想法不谋而合,这其中有何种科学道理?
非洲巴贝姆族群
非洲南部有一个名为巴贝姆的族群,该族有一个独特的习俗:当某个族人的行为有失检点的时候,族长会让犯错之人站在广场中央,公开“处刑”,整个部落的人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围过来。
奇怪的是,不是批评犯错之人,而是由年长者率先发言,讲述其功劳,曾为部落出力,有何等功劳。每个族人也依次发言,用真诚的言语诉说其优点。当“赞美语”结束以后,还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族长亲自当主持人,族人中不分男女老幼,全都载歌载舞。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个非洲部落是上述的方式庆贺犯错之人改过自新、重新做人,有脱胎换骨的意味,代表新生活的开始。
佛陀拈花,迦叶一笑
上述非洲部落的“癞皮狗”习俗,正正是赞美所起到的作用。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赞美能够给人开启一个新的世界,当初佛陀释迦牟尼在灵山大会上,大梵天王用金色菠萝花献给佛陀,请求佛陀说法。
佛陀不语,拈花示众,唯有迦叶尊者一笑。释迦牟尼道:吾有正眼法藏……对于佛陀拈花,迦叶一笑,这里不做佛学意义的解释,但这何尝不是一种赞美呢?一次赞美就如同开启新世界一般,令人印象深刻。
心理学上的赞美
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位名叫詹姆斯的心理学家,在一次聚会中,班上的女学生献给詹姆斯一株杜鹃花,并对詹姆斯的学识大加赞赏。詹姆斯大受感动,竟然夸张地写作了一份感谢信,并在著作《心理学》中写到: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渴望得到赏识。
赞美是对一个人的肯定,得到赞美的人会用一种潜在快乐的心情去满足他人的良性期待。詹姆斯是如此,佛陀释迦牟尼也是如此。在我们的生活中,请不要吝啬赞美。
结论:不要吝啬赞美
请不要吝啬赞美,夫妻、情侣间多说一些赞美的话,可以保障双方的情感,对于教育而言,赞美更是必不可少。曾有这么一个小故事,一位年轻母亲常责备孩子,可是有一天晚上,孩子哭了。当天孩子没有犯任何的错误,却得不到一句鼓励和赞美的话,令人心酸。
当然,赞美他人要有度、真诚,否则就真成了“癞皮狗”!对此,您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