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高兴,后果很严重
“不减负,学生不高兴,学生不高兴,就是宝宝不高兴,宝宝不高兴,后果很严重”。
课业负担过重,是孩子不快乐的一方面原因,而与此同时出现的,是童年的逐渐消失。
日益发达的社交工具,让成人化的内容过早地进入到儿童的世界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少年老成”的孩子,表现出一种看透一切的“成熟感”。比如一个孩子就表现出对学校、作家、旅游……这一切事物“不过如此”的“清醒态度”。这些孩子已经很早地走出了童年世界,失去了对童年的感觉。
成人的功利化思维也让孩子们深受其害,在一些电视节目中,孩子们唱情歌、互相拉选票、与主持人调侃……天真与可爱,成为博得粉丝的噱头。“少年莫扎特”之类的故事越来越多,但是这些孩子还能体会到童真的快乐吗?答案是否定的。在一种功利化的环境中,没有人可以体会到真正的快乐,更多的是体会到一种患得患失的压力。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写了一本非常有名的书叫《童年的消逝》。在书中,作者指出因为以娱乐为主的电视传媒的出现,模糊了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界线,导致人类童年的消逝。
这个观点得到许多读者的强烈共鸣,尼尔·波兹曼说,“听众和读者不仅没有对这个观点表示异议,而且急不可耐地从自身的经验中为我提供证据。”尼尔·波兹曼认为人们“童年的消逝”对社会来说是一场灾难。对孩子来说,就是儿童的快乐被成人的功利所取代。儿童游戏本来只图快乐,但是在成人化的比赛中,孩子们体会不到游戏的快乐,只能感到成败得失的压力。
这个观点所说的和我们现在所遇到的问题何其相似,对一个社会来说,让儿童的生活过早地成人化,只会夺走他们的快乐,让他们处在压力和焦虑中。一个人在压力之下,他的潜能会处在一种被抑制的状态,即使有十分的能力,也只能发挥出一二分。
1560年,一个叫布克的瑞士钟表匠在金字塔游览的时候,做出了一个非常有力的论断:金字塔不是由奴隶建造的,而是由一群快乐的自由人建造的。原来布克曾因事被捕入狱,在狱中被迫从事老本行,为监狱制造钟表。但是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制造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后来布克越狱逃到日内瓦,才猛然醒悟,原来造成这种问题的,是工作时的心情。布克说,当一个钟表匠处在愤懑状态时,他是很难完成制造钟表所需要的1200道工序的,如果他抱着一种对抗的态度,要精确做出所需要的254个零件更是堪比登天!金字塔的工程如此浩大,却建造得如此精细,巨大的石块之间,居然连刀片都插不进去,只能是由一群快乐的自由人建造的。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在自由的状态时,他的心情才是快乐的、放松的,才能完成这样艰难的工作。
愉快的童年,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童年的快乐让一个人养成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让一个人拥有了一颗关爱他人的心灵,让一个人形成了轻松愉悦的心境。这种良好的人生状态会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当我们今天在思考“宝宝不高兴”的问题时,除了要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之外,也要让成人化的内容和功利化的思维远离孩子的世界,给孩子一个天真快乐的童年。
所以我们会把美术课设计成一个让孩子体验绘画快乐、表达绘画快乐的过程,可以说在斯玛特儿童美术,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快乐更重要。
我们要在浮躁喧嚣的时代,为孩子们保留住最后一个快乐的童年空间,而不会用固化的“结果”去束缚他们。一个固化的结果就像那个囚禁瑞士钟表匠的“监牢”一样,会让孩子们的童年“提前结束”,限制他们的表达热情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失去绘画的乐趣,也失去原本与生俱来的艺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