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0087
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
(宋太祖赵匡胤卷)
文丨简书推荐作者 野狐狸 图丨源自网络
4. 想当官也不容易
在很多人眼里,古人想当官,就得参加科举考试,但凡事都有例外。如果你不想当一辈子书虫,又非常想当官,也可以另辟蹊径。科举之外的当官门路也很多,有志于成为宋朝公务人员的朋友可以比照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走得通。
第一条通道叫做“恩荫补官”。就是说,如果你家有人和皇帝有亲戚关系(比如后妃、公主、宗室)或者是在朝廷当大官,那么恭喜你,你不需要把头发挂在房梁上,不需要拿把锥子扎大腿,大可以躺在椅子上安心晒太阳。只要碰到皇帝生日、郊祀(皇帝郊外祭祀天地)、更改年号等重大政治活动,你的家人就有机会向朝廷推荐你做官,不久,一顶官帽就会从天上掉下来砸到你头上,实在是太幸福了。
在宋朝,“恩荫补官”这个口子开得特别大,除了上面讲到的重大政治活动,中高级官吏在退休(致仕)或临死前还可以再向朝廷推荐家人做官,而且一次可以推荐好几个。更幸福的是,被推荐人的范围也是很广的,如果你和皇亲国戚、高官显贵攀不上血缘关系,只要你当过他们的门客、仆隶,他们又愿意推荐你,朝廷也会发你顶官帽戴戴。
有人做过统计,宋朝每年靠“恩荫”得到官职的人数达到500人,居然比科举考试还要多,实在是价格便宜量又足。
由于“恩荫补官”让很多权贵子弟平白无故当了官,难免遭人非议,朝廷考虑到这点,做出了很多限制。靠恩荫上来的人通常只能获得一个空有其名的寄禄官官阶,只有通过考试,合格了才能担当职事官。即便正式上岗,开始也只能做些主簿、县尉之类无足轻重的小官,而且仕途升迁也要比科举出身的官员慢得多,至于成为高级官僚,那更想都别想。
因此,有些确有才华的官僚子弟往往不屑于要这种靠家族关系得来的官位,宁可去参加科举考试博功名。
无论好坏,“恩荫补官”的前提是你必须有良好的投胎技术,出生在有牛人的家庭里,否则,再美的事情都和你无关。广大寒门子弟也别多想了,收好你的家谱,跟着我再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第二种当官的方法叫做“吏人出职”。
平常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官吏”二字,其实包括两种身份的人。一是“官”,二是“吏”。
吏人是指行政机构中的普通办事人员,吃官府饭,但又不算正式官员,主要干一些文书、差役之类的低级活,平常老百姓不待见,当官的又看不起,地位待遇都不怎么样。在宋代,吏被看作是九品之外的“流外人”,与当官的相比,两者实乃天壤之别。
在此,我们要麻烦知名人士宋江先生再来现身说法一次,他长期担任的县押司,其实就是一个吏的职位。管你是及时雨还是暴风雨,在官场依旧是个被人看不起的小吏。
所以,宋代很多吏人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得到一个官的身份。朝廷为了鼓励吏人好好干活,也为这个群体特设了一条通道,定期都会为吏人提供转官的机会。
其实,这条路也真心不好走。
宋代对“吏人出职”是有严格的条件限制的,首先你必须干到一定的年头才能有希望转为官,这个年限规定经常变化,但总体来说都比较长。如果你是县、乡级机关里的小吏,还必须混到州、路一级的大机关里继续当吏,才能有机会争取当官的资格。
就算你以坐穿板凳的劲头熬到了一定年头,你还要放平心态接受考核,先要看看你活干得怎么样,上司的评价怎么样,百姓的口碑怎么样,期间你还千万不能犯错,如果被发现有什么污点,那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可见,由吏转官也确实不是件容易事,甚至有人等了三四十年,把小吏活活熬成了老吏,都没等到出职那一天。
即使你工作努力、福星高照,冲破重重阻碍,终于由吏转官,那你也不要过于高兴,一般来说,你很可能只拿到个从九品的最低阶官,而且你的吏人身份将严重制约你在官场的发展,运气好点混到个从八品,顶到天也就是个正七品。也难怪,很多吏人都只能摇头感叹:一日为吏,终身为吏。
- 未完待续 -
野狐狸讲宋史
本平台内容皆为原创
谢绝转载
小编微信号:nbha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