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智慧 | 乌梅丸治验三则,临床有大用

导读

乌梅丸并非是蛔厥的专方。李士懋老师著云:“乌梅丸集大建中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泻心汤等诸方义于一方,具扶阳调寒热、调阴阳臻于和平之功效。若囿于驱蛔、下利,乃小视其用耳”。作者列举出乌梅丸的两个应用指征,并用三个医案来说明。

初识乌梅丸是在大学的课堂上,老师侃侃而谈“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从心里把乌梅丸当做蛔厥的专方,但以如今卫生环境,蛔虫不易见,更甭说“蛔厥”了。虽条文有言“又主久利”,但时常以健脾温肾、清热利湿之方剂见功,始终无乌梅丸用武之地。心中困惑云云,从此乌梅丸就封藏在我的《伤寒论》《方剂学》之中。某天无意中从书架翻出李士懋老师专著《火郁发之》之“治疗火郁证的常用方剂乌梅丸”,方才茅塞顿开。

兹就李老对 “乌梅丸”的理解简述如下:“乌梅丸中以附子、干姜、川椒、桂枝、细辛五味热药以温阳,益肝之用;人参益肝气,乌梅、当归补肝体;连柏泻其相火内郁之热,遂形成在补肝为主的基础上,寒热并调之方。乌梅丸集大建中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泻心汤等诸方义于一方,具扶阳调寒热、调阴阳臻于和平之功效。若囿于驱蛔、下利,乃小视其用耳”。

并列举出乌梅丸之应用指征

  1. 脉弦按之减,只要弦而按之无力,统为肝之阳气馁弱之脉

  2. 症见由肝阳虚所引发的症状,只要一二症即可。两条具备,即可用乌梅丸加减治之”。某不才,以此论为基础进行化裁,并取效。病案如下:

病案一

张某   男   55岁。

2021.03.27一诊:左尺脉弱,寸关偏弦,右关滑稍数,右尺弦滑。舌淡红,苔薄黄。反酸,饮水后易反酸,无腹胀,饥饿时进食易腹泻,无口干无口苦,纳可,寐安,二便可。

乌梅18g,女贞子45g,白芍12g,炙甘草9g,五味子12g,黄连3g,黄柏6g,干姜6g,党参12g, 附子3g,山楂12g

3剂,水煎,日一剂,日二服。

二诊:症状明显好转,继续原方3剂善后,嘱禁辛辣刺激。

按:吞酸不止,制酸不得,当求肝胆。以酸为肝之味,木气衡正,酸味自收。奈何土气不行,反被木侮,而见吞酸不止,当以和胃降逆佐以平肝,此为扶土抑木之法;另者,肝体阴用阳,阴体不足,阳用太过,木旺乘土,而见吞酸不止,当以柔肝养肝为要,佐以和胃降逆,此为培木平土之法。以乌梅、女贞子、白芍、五味子养肝体兼制其用,以黄连、黄柏、党参、干姜行辛开苦降之法,附子养元阳而益脾阳,山楂消食和胃防滋腻太过,甘草调众寒热于一炉,而致肝体得养,不制酸而酸味自收。

病案二

陈某  男  20岁

一诊:2012.03.09

脉左尺弱,寸关弦,右弦滑。舌淡红,苔薄。大便次数增多,质稀,时有腹痛欲便,便后痛减,日3-4行,如此已有半年余,无口干无口苦,纳可,寐安,小便黄。

藿香12g,姜半夏12g,苍术24g,厚朴12g,陈皮9g,炙甘草6g,茯苓30g,神曲12g,山楂12g,白芍12g,郁金12g,五味子9g

3剂,水煎,日一剂,日二服。

二诊:2021.03.12

左尺弱,寸关弦滑,右弦滑。舌淡红,苔薄黄。大便次数减少,但腹痛欲便仍存。

乌梅18g,女贞子30g,白芍15g ,炙甘草9g,仙鹤草30g,黄连3g,黄柏6g,干姜6g,党参15g,神曲12g,山楂12g,苍术15g

6剂,冲服,日一剂,日二服。

三诊:2021.03.19

家属代诉,症状基本消失,予原方6剂善后。

按:初以腹痛欲便,便后痛减为肝脾不和之典型,仿痛泻要方之法。大便次数虽有减少,但腹痛仍存。故二诊仿乌梅丸之意,去扶阳之桂枝、花椒、细辛、附子,独留干姜与党参、黄连、黄柏成辛开苦降之势,再去当归,防其辛温太过以伤肝体,以众养肝柔肝之品养肝体而制肝用,一味仙鹤草酸可入肝又可止泻,共奏养肝柔肝、辛开苦降、缓急止泻之功。

病案三  

曾某,女   27岁    网诊

一诊:2021.03.24

舌暗红,苔薄,牙龈出血,色红,晨起刷牙明显,已更换牙刷及牙膏,未见好转,口气重,口干口苦,纳可,寐安,入睡后口流涎,大便日2行。月经推后,量一般,颜色稍暗,经期5天左右,无痛经。白带可。

乌梅18g,五味子12g,白芍12g,炙甘草9g,地骨皮15g,仙鹤草30g,阿胶烊化12g,黄连3g,黄柏6g,干姜6g,党参9g,黑顺片3g,神曲12g,山楂12g

3贴,冲服,日一剂,日二服

二诊:2021.04.02

牙龈出血已除,口气仍重,腹胀。舌稍暗红,苔薄。

原方加苏梗12g   3剂,冲服,日一剂,日二服。

按:肝藏血,肝体失养,故而晨起牙龈出血。故而仿乌梅丸之意,以养血柔肝,健脾和胃、兼清虚热而收功。

总按

医圣张仲景示人以法与方,以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而统治诸病。回看乌梅丸之组成,分为:乌梅养肝柔肝;当归、细辛、桂枝振发肝阳;干姜、党参、花椒建中阳、黄连、黄柏清郁热、附子温下元。

依李士懋老师于《火郁发之》言“乌梅丸加减当具备

1.脉弦按之减,只要弦而按之无力,统为肝之阳气馁弱之脉

2.症见由肝阳虚所引发的症状,只要一二症即可。

两条具备,即可用乌梅丸加减治之”,此为常法。肝阳不足,细辛、桂枝、当归皆当入。如若肝体不足,肝用太过则当去;再若郁热不显而中焦湿盛,则黄连、黄柏皆可去,易之以苍术、半夏、厚朴。如此则为变法,皆以调药之寒热而病情之寒热。

郑春成,男,执业中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坚持整体观念、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的中医思想,先后师承于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名医魏贻光教授、江素英教授、中医学院院长林平主任、晋江中医院蔡文墨主任、许志良副主任。拥有较为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能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博采众长,秉承以脾胃为中心,以脉诊为主要的诊疗理念,擅长于腹痛、腹胀、便秘、食欲不振、感冒、久咳、发热、小儿消化不良、失眠、头痛、腰痛、女子月经不调、盆腔炎、不孕、乳腺增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男性不育、阳痿早泄等中医内科杂病、妇科、儿科、男科疾病的诊治。

(0)

相关推荐

  • 医案|乌梅丸辨治上热下寒的口干热气、手脚冰凉一则(基础体温都升高了)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主治蛔厥,又主久利.如今多用它的清上温下功效治疗一些寒热错杂类疾病,本案亦是如此.当然,说是"乌梅丸",也是用成& ...

  • 乌梅丸原方组成、医案条文、用法剂量与方解方论

    [原方组成] 乌梅三百枚(480克),细辛六两(180克),干姜十两(300克),黄连十六两(480克),当归四两(120克),附子炮,去皮,六两(180克),蜀椒出汗,四两(120克),桂枝去皮,六 ...

  • 『常用方剂』祛湿剂>温化水湿>加减真武汤治验三则(临床)

    典型案例一 沈某,男,40岁.2018年4月末首诊,据病人及家属描述,病者肾癌肺转移.骨转移等多处转移,在徐州二院多次住院治疗,期间也曾求治于多位地方名中医,病情不但未减轻,且逐渐加重,后经人介绍来我 ...

  • 临床运用涤痰汤治验三例

    涤痰汤出自<济生方>.该方功专涤痰开窍,是治疗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之效方.笔者临床予以加减化裁,用以治疗帕金森氏病.精神分裂症.小舞蹈病等多种精神障碍疾患,疗效颇佳,兹举3例如下. 帕 ...

  • 陈老医案(十九):皮肤病治验三则

    (一)过敏性荨麻疹 张某,男,49岁,1994年3月17日初诊. 刻诊:全身发疹一周,奇痒难忍.20多年来反复发作,天气变冷加重,发时全腹痛,夜间痛甚,曾服扑尔敏.息斯敏等西药.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

  • 【临床医案:归脾汤治验】

    【临床医案:归脾汤治验】

  • 桂枝茯苓汤治验三则

    弘扬国学,传承命脉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岐黄国医在国学中具有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地位,乃国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华夏儿女的智慧,在上下五千年的进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各个时 ...

  • 杂病治验三则

    案一.牙痛     李××,女,32岁.1996年6月15日初诊.主诉:上门齿右牙龈肿痛1年余.病史:形体肥胖,去年夏妊娠3月时,忽然上门齿右侧牙龈肿痛,并腐烂缺损.因怀孕期间不敢用药而未及早治疗.产 ...

  • 医案|足癣治验一则

    病案:李某,男,36岁,2015年10月26日初诊,述其双足趾缝及足跟瘙痒反复发作两年余.患者每年夏季趾缝起小水疱,有时糜烂流水,秋末冬初,皮肤干燥,皲裂疼痛,足跟干裂,内服外涂中西医药等无效. 刻诊 ...

  • 经方治验三则 – 经方派

    笔者在临床中,每遇疑难病症,常抓住主症运用经方,获显著疗效.兹举数案如下: 案一.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老年遗尿 郝某某,女,56岁,1999年9月27日初诊.自诉10年来每遇秋冬天气转冷之后,便出现 ...

  • 荨麻疹有寒有热,治验三则

    I导读:<四圣悬枢>记载:"脏阴素虚,则营热内蒸,终不外发,五脏燔烁,则人死矣.或发之未透,隐见于皮肤之内,郁而为痒,是为瘾疹".即瘾疹者,营之半发而未透者. 瘾疹治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