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圆周率已算到31.4万亿位,为何还要继续算?算尽后会咋样?

一个圆圈虽然看起来很普通,可在它的背后却充满了很多的故事。相信大家在读书时的数学课上,都会出现要求计算圆的直径和面积的题目。那么,说到圆的直径,人们也会熟悉的想到另外一个名称,那就是圆周率。它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圆周率在圆的相关计算过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数值。

在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600年前,一块古巴比伦石匾记载的圆周率只有25/8=3.125。而我们在课本上所用的圆周率是3.14。为了纪念这个3.14这会数值,人们把每年的3月14日定为圆周率日。

曾经有人沉浸在π值的计算中,毕竟在那个没有计算机的时代,人们只能用手算出圆周率的数值。比如说一位名为鲁道夫·范·科伊伦的德国人,他用尽自己一生的时间在算π值,终于在1609年算出了圆周率的35位精度值。包括我国的祖冲之,也对π进行了计算。

还有一位英国人威廉·山克斯,用15年时间算出了圆周率后面小数点的707位,可惜的是,从528位开始,他就已经算错了。现在,圆周率已经算到31.4万亿位。从这里能够看出,圆周率的计算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让人奇怪的是,为何还要继续计算下去了?算尽的后果有多么严重?其实,这31.4万亿位圆周率虽然看起来数值庞大 ,但实际上大家只会在一些科技领域中用到它的十几位或者百位而已,换句话说,其作用不大。要继续计算的原因,只是因为人们用电子计算机计算圆周率很方便。

至于圆周率能不能被算尽,至今为止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圆周率自身,就是通过多人进行不同尝试方法计算而来。在我国古代秦汉以前,当时的人们通常用“径一周三”来代表圆周率。这也被称之为是“古率”,后来,聪明的人们发现古率的误差很大,通过不少人的努力和刻苦钻研,才演变成今日的圆周率。

可以这样说,圆周率今日的数值,离不开背后那些进行计算的人们,他们都是功臣。这也体现出了人类和科学在不断进步,一直向前走的一个过程。其实,π这个字母不仅能够用来表示圆周率,也能够用代表其他事物。对待科学,人们还有许多要探索的地方,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科学家和数学家们会取得更多的成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