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的广西地矿人,自2013年构建“大地质、大服务、大作为”工作格局以来,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在为国家提供矿产资源保障和为社会提供地质技术服务支撑的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广西地矿地质工作的“五大发展理念”,即以全心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本理念、全力支撑“两个千亿”产业的服务理念、全新打造矿业合作东盟样本的开放理念、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理念、全程加速激发改革活力的改革理念。在地质工作“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广西地矿不但在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而且实现了由“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的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实、空间更广、后劲更足,在八桂大地壮美广西的奋进征程中铸造了有为地矿的丰碑。
01
“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之母。”广西地矿人正是心怀人本理念,立足万化之源和万物之母,为了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人民繁衍生息而俯首甘为孺子牛,全心付出、倾情奉献。
2010年春季,西南5省面临世纪大旱,广西作为受灾最严重的旱区,面临人畜无水可饮的困境。为迎战旱灾,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了有关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决定和规划,从2010年春至2017年,由广西地矿局承担,先后完成了“广西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应急抗旱找水打井”“广西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找水打井”“广西百色市抗旱找水打井”“广西‘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找水打井”“广西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找水打井” 等多个找水打井项目和任务。在前后8年的时间里,广西地矿局共完成大石山区30个县(市、区)8万多平方千米的1∶10万水文地质调查,在广西71个县(市、区)的缺水村屯开展大规模找水打井工作,施工勘探钻孔4570个,总进尺470457米,成井2916口,水井总出水量79.57万吨/日,解决了187万人的饮用水源问题。时至今日,广西地矿当年为旱区打下的水井,在脱贫攻坚战中依然发挥着主要作用。
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广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可耕作农地十分紧张。摸清农业用地家底、走集约化、现代化、品牌化的农业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正是基于这样的区情,2013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导,原广西国土资源厅、广西地矿局、广西农业厅联合印发了《广西农业地质服务“三农”工作方案》,方案计划投资4.5亿元,利用4年左右时间,系统查明广西土地地球化学质量现状,开发适宜广西的土壤配方、施肥技术和污染土壤调控、修复技术,提升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打造绿色和富硒等特色农产品产业。该方案颁布后,广西地矿局几乎全员上阵,深入田间地头,开始地质新领域的不凡“远征”。经初步统计,广西地矿局仅在2017年~2019年开展的第一批、第二批共计62个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评价总面积6.92万平方千米;采集各类样品43.89万件;编制各类基础图、地球化学图、等级评价图等4800余张,提交成果报告62份;发现富硒土壤(土壤硒含量>0.4mg/kg)5.23万平方千米;发现大批天然富硒农作物,水稻、玉米、花生等富硒比例超过70%,综合提出200余处富硒土地开发建议区。2019年12月,广西地矿局汇总编制了巴马等23个县(市、区)富硒土地资源成果资料,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向各有关部门、市县公布。2020年1月,广西地矿局向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移交巴马县等23个县富硒资源调查成果资料,用于加大该区富硒产业、现代特色产业开发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此外,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广西地矿局自2017年起承担广西污染状况详查工作。2017年~2018年,全面完成广西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该项工作涵盖全区111个县(市区),共采集分析表层土壤等各介质样品82551件,并完成了广西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报告编写,调查成果有效支撑了广西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保障了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2019年起,广西地矿局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工作涵盖全区13个地级市,221个重点行业企业。截至今年9月底,全面完成所有企业场地样品采集、流转及分析测试工作,预计12月底前完成成果集成和报告编写,调查成果将有效支撑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广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多发、频发,防治任务重。作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主力军,从2018年开始,广西地矿局下属的11家地勘单位,承担了全区共计36个县(市、区)的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第一批次13个县(市、区)项目成果报告评审工作,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7425个,威胁444个乡镇共计240287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初步评估威胁财产总值为56.12亿元。为了给广西发展铝产业提供铝土矿资源支撑,1996年广西地矿局开启了桂西铝土矿勘查与研究。2001年以来,广西地矿局根据自治区建设桂西铝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突出加强桂西铝土矿勘查工作,组织广西第四地质队、广西二七四地质队实施桂西铝土矿勘查大会战。2017年,“桂西铝土矿地质与勘查”项目荣获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自2012年度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以来,该项目研发团队深化铝土矿成矿理论研究,创新了铝土矿勘查技术,实现了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为广西探明铝土矿资源储量5.15亿吨,伴生矿产镓资源量4.31万吨,形成了特大型的国家级铝土矿资源基地。项目成果已应用于桂西铝工业基地工程,所探明的铝土矿资源储量已开发利用,可实现年销售总收入108.24亿元、销售收入总计3732.72亿元,年利润总额31.19亿元、利润总额总计1049.02亿元。2015年广西出台的《广西铝产业二次创业中长期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区铝产业年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然而,截至2018年12月底,广西累计消耗堆积型铝土矿石1.15亿吨,保有铝土矿资源储量6.62亿吨,各铝土矿主要生产企业面临“少米下锅”的堪忧形势。为此,有关企业多次向相关部门提出增加企业可利用矿产资源储备的要求。为了给广西铝产业二次创业提供资源保障,广西地矿局组织有关勘查单位调转目标,将铝土矿的勘探从堆积型转向沉积型,并受广西自然资源厅委托,编制《桂西地区沉积型铝土矿勘查实施方案(2020~2025)》,全面重新部署勘查工作,总体目标是用3年~5年时间,新增一批沉积型铝土矿资源储量,保障生态铝产业的发展需求。根据该方案的要求,广西地矿局迅速部署开展桂西地区6个沉积型铝土矿勘查项目,通过2020年度项目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现有工程控制的沉积型铝土矿推断资源量为总计4791万吨,为保障广西千亿元铝产业发展提供了接替资源支撑。2015年,自治区政府召开“贺州、来宾、河池、百色打造碳酸钙低碳产业链”新闻发布会,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区碳酸钙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广西的贺州、来宾、河池、百色等地的碳酸钙矿产资源丰富,但总体上勘查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资源尚未得到规模化、集约化优质利用,因此将加大对碳酸钙资源的勘查力度摆上了重要议程。来宾市作为碳酸钙资源大市,是广西碳酸钙“找矿大会战”的主战场之一。局属单位广西地质调查院在来宾市的兴宾区开展石灰岩矿详查项目,为来宾市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提供碳酸钙资源保障。截至目前,包括来宾市(兴宾区)长叨南石灰岩矿详查,以及河池市、贵港市、防城港市(上思县)和玉林市碳酸钙资源勘查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初步估算查明石灰岩矿资源量28.63亿吨,为优质优用和优化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广西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我国面向东盟的桥头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因此,立足广西、面向东盟、走向世界成为广西地矿走出去的优选项。“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推动广西地矿积极走出去,我们采取的是积极稳慎的策略,通过与柬埔寨能源部门合作,在摸索探路中磨砺脚力,在做精做优合作实体中打造矿业合作的东盟样本,积极推动矿业对外合作行稳致远。2011 年,时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率团访问柬埔寨矿产能源部,达成援建柬埔寨地质实验室意向,原国土资源部委托原广西国土资源厅负责,并交由广西地矿局实施。2015年,广西地矿局与柬埔寨矿产资源总局正式签订了柬埔寨国家地质实验室建设合作协议。2016年,该项目被列为广西“一带一路”重点建设项目。2017年项目开工建设,2019年该项目落成并移交柬方运营。柬埔寨第一个国家地质实验室的落成和运营,被誉为中国与柬埔寨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合作领域的标志性项目,对中柬双方加深矿业领域的开发和合作具有重大的意义。依托我国援建柬埔寨国家地质实验室这一矿业合作实体,柬埔寨矿产资源总局为广西地矿局提供奥拉地区一区块(200平方公千米)作为拟合作勘查范围,以支持柬埔寨国家地质实验室早期运行。为进一步发挥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中国-东盟矿业合作实体,广西地矿局提出建设“中国-东盟矿业产业园”,该项目以立足广西、面向国内与东盟地区为矿业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提供基地和服务为主题,拟建成集地矿科技研发、企业孵化、信息集成、综合配套、行业服务为于一体,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区域地质服务大市场。该项目于2018年被列为广西“一带一路”百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2019年11月在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上,广西地矿局与社会资本方签署中国-东盟矿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合作协议,签约投资总金额达56亿元。2020年9月,该项目概念性规划和运营方案通过评审,目前正在全力推进落实项目用地事宜。广西地建集团积极介入地方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在已实施项目总金额3.6亿元的来宾市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的基础上,再中标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5.7亿元;广西第三地质队主动对接发展千亿元碳酸钙产业的需求,实现地勘主业逆势增长,已签订合同金额2555万元,超过去年全年合同总额……2020年上半年,面临疫情叠加和全球地勘经济持续低迷造成的冲击,广西地矿局地勘经济在短暂下行之后,逐渐走出了一条筑底回稳的“U”形曲线。事实证明,“矿地融合”不仅适应了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的职能转变,还呼应了自然资源管理大格局的改革需求,而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当下,更是地勘单位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提档进位的新契机、好时机。事实上,从2017年起,广西地矿局就走出了“矿地融合”的大棋局。以派驻挂职干部为切入点,激活矿地融合,截至目前,共从局属地勘单位派出98名挂职干部赴广西各地市、县(市、区)的自然资源系统、水利系统挂职。2020年7月4日,广西地矿局与来宾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来宾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和勘查、碳酸钙产业、旅游产业开发、人才引进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来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此外,广西地矿局还不断拓展大地质服务领域,在城市地质、水文地质、海洋地质、旅游地质等领域,围绕地方政府的重点工作和发展需求,发挥地质技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凸显大作为。一部广西地矿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实践、不断取得突破的改革史。早在2000年,广西地勘单位实行属地化管理改革时,就敢于打破自我循环的封闭事业体制和地勘产业结构单一局面,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根据做大增量、优化存量的目标,推进产业化进程与发展区域经济相结合,增量的投入与盘活存量资产相结合,取得了以工程勘察施工业为主的地质市场和多元化经营的改革成果,基本形成了技术 、劳务和产品的市场体系。进入新时代,本着“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创新的不竭源泉”的改革理念,广西地矿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程加速激发改革的活力。2018年5月,广西地矿局开始稳妥推进局属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2018年8月,制订印发广西地矿局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方案,并成立局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2018年10月~11月,3家经营类事业单位开展第一轮转企改制方案的编制工作。2019年,广西地矿局积极与自治区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跟进转制方案的意见反馈工作,汇集9家自治区职能部门反馈的意见建议,为下一步3家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广西地矿局将持续深化地勘单位改革,更好地适应国家重大战略和自治区中心工作的需要,在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中彰显更大的作为。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党组书记 局长)
(本文刊登于2020年11月5日《中国矿业报》第3版)
购买图书/开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