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只有形成社会文化效应之后才能带来最佳经济效应
育邻梦
教育:狭义上专指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个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成为常用词,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有识之士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和推广新式学堂。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提倡新式学堂。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停止,学校教育逐步成为社会文化智慧的主要传承形式。
帮助更多人拥有相同智慧是教育最核心的追求目标
教育崇尚“人多力量大”
“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很久以前,达尔文就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弱小的动物绝对不能单独存活。就人类身体而言,不具备单独生活的强大能力,人类的躯体相对于其他大型食肉动物是弱小的。在不利用工具的情况下,人类只能对大自然的捕食者做出躲避或无力的反抗。因此,人们需要做出各种努力,寻求各方帮助,才得以获得在地球上的存活优势。想象一下,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生存,赤手空拳,没有任何工具。那么,你面临的危险处境比其他任何动物都艰难。
原始从零生存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人类作为自然生命“食物链”中的重要成员,人类能够依靠体力、灵活性、速度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生存优势?答案是NO!因为,人类个体不如大象强壮、不如猴子灵活、速度上赶不上猎豹......那么,人类要如何在丛林中形成竞争优势呢?答案就是智慧。今天,我们都知道人类是自然生命体系中智慧最高的种群、是“万灵之长” 。那么,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中是如何成为最高智慧群体的呢?
1、归纳总结。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归纳是现代人实现快速成长最常用的智能。人类祖诞生之后也很快就在生产劳动中掌握了这项技能,通过这项技能人类创造了语言文字作为信息交流工具、搭建房屋让居住环境更加安全、使用火烹饪食物并获得温暖、种植野生植物获得稳定的谷物与果蔬来源、驯养动物获得了生产劳动帮手和肉食来源......通过归纳人类总结出了数学、地理、文学、物理、化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文明分支。
2、想象。动物长着厚厚的皮毛不怕冷,那么身披动物皮毛是否可以帮人类御寒呢?枯木能够漂浮在水中而不下沉,那么大一些的木头是不是可以载人过河呢?鸟儿有翅膀能飞,那么制造一个有翅膀的物体是不是也可以飞上蓝天呢?人类无意识与有意识的想象相结合,让人类有了御寒的衣物、可在水中帮助人类运送物品的轮船、经由高空直线抵达的飞机......
3、易子而教。“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自然生命天生具有生存技能代际相传的本能。但是,人类在辅助子代成长上超越 了普通动物的本能,人类懂得了找寻族群中最厉害的那个人为师,让本部族内所有人都有机会掌握到已知的最高生存技能,并最终让这些技能成为本部族的通行信息传递方式,比如华夏儿女使用汉字、罗马人的后裔使用拼音文字......
语言文字是人与人之间传导信息的工具,也就是说面对面的两个人只有使用同样的语言文字才能完成完整的信息交换,否则就如同“鸡鸭对话”。教育的目的是让更多人使用同样的语言文字工具、用统一的发音标准、以相同的语法结构完整且高效的实现多人间信息传递,一个人知道的事物不叫信息,只有传递出去让更多同伴知道并理解的事物才叫信息。所以,教育崇尚“人多力量大”,使用人数越多、标准越统一的语言文字才能通行于社会生产劳动与日常生活中。
受众越多信息的社会价值越高
教育培训不是纯商业盈利项目,它需要服务形成社会文化效应之后才能获得最佳经济回报
单个学员高收费还是低收费为更多学员服务是培训辅导过程中的两难抉择,也因此很多期待低投入高回报的培训辅导创业者最终选择了高收费这条通往0收益的绝路。反观,另一些比较成功的辅导机构却选择了前期高投入、慢回报、服务更多学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教育培训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每个人从小长到大都离不开它;教育培训是世界上最难做到人人满意的服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天赋、对后天生活品质有不同的追求、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待解难题各异;教育是世界上实施形式最灵活的服务,世界上几乎所有语言文字的常用字符都不超过10000个字符,但这些极少量的字符却能够通过不同搭配组合表示无穷的智慧信息......因此,教育培训是可替代性非常强的非循环性消费服务。所以,最好的教育培训服务机构一定是良好的智慧知识提供方、一定会划分多层级服务以满足最广大学员技能提升需求。
市场交易行为是价值双向流通,就是必须价值供给方和购买方双赢的情况下产生的交易量才会高,也只有这样价值供给方所获得的收益才会高。当前辅导班收费按单向计量盈利能力的确非常可观,但是他们的等待成本和获客成本同样很高。因为服务单价高,所以能够长时间接受服务的家庭并不多,比如线下辅导点都得雇人不断地去找学生,网络数据显示线上教育的获客成本普遍在5000元左右,某些艺考类培训的获客成本就更高【北京某些美术培训机构招生单人提成就有超过10W的】。
俗话说:“薄利多销。”相反,如果一项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很高,那么它能够被接纳的程度也就自然越低,比如奢侈品专卖店的客流就明显小于日用百货店。而今在市场中能够步入行业头部的也一定是提供“薄利多销”者,比如全球最大的零售实体店沃尔玛、家乐福,网商中的亚马逊、阿里巴巴。因为,人群中80%属中低收入者,高收入群体是极少数。
回到培训辅导,如果只计算收费而不考虑有多少人接受这项服务,那么任何培训都是盈利十足的。但是,现实却是那些收费高的培训场所往往“门可罗雀”,经营不多久门店就改头换面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育培训不同于购买其它产品或服务,它需要长期持续不断地接受服务才能见到成效,比如学校教育就需要经历15年以上,艺术类练习也需要以万小时为单位计算。如果某项教育服务费用超出了多数家庭长期接受服务的承受能力,而他又不能让学员在成长上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或是升学考试必须,那么这项培训服务就一定没法长期存在下去。
以同样等级的方式交流信息最高效
教育是最高效的社会生产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盛,教育为先。教育开发的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资源——人力资源。教育教学活动的产出是人才,是为社会建设输送更高素质的建设者,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效率的根本保障。纵观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最大,以新中国为例,1949年7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过一个所谓的预言。他说:“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这真实地反映了新中国建国初期经济发展所面临艰巨的现实状况——解决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新中国建立之初就确定了“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也正是在“科教兴国”的指引下,被国外看做包袱的人口变成了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变成了劳动资源优势,使得新中国用70多年的历程完成了国外几百年走过的经济发展致富之路。
改革开放总规划师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教育同样是有知教无知、先知领后知,最终整体提高全国所有人民的综合文化水平。所以,今天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施行全民基础教育服务政策,少数国家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也几近普及。我国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录取率已到达80%左右,2016年 录取人数为760万人,录取率达到76.3%;2017年 录取人数为810万人,录取率达到80.37%;2018年 录取人数为830万人,录取率达到81.13%;2019年人数为820万人,录取率达到79.53%。
社会消费财富不是某个科学家或者企业家创造的,科学家给予提升社会消费财富生产能力的添加剂、企业家是社会消费财富的生产组织者,广大劳动人民才是社会消费财富的直接生产者,要不社会如何会面临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消费财富效率低的难题呢?《国富论》:制造一枚扣针分为抽铁丝、拉直、切截、削尖铁丝的一端、打磨铁丝的另一端(以方便装针头)等18道工序,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一个人一天辛勤劳作约可制成扣针20枚。然而,如果将18道工序交由18名熟练的技工协同完成,那么他们每人每天至少可以制造出四千八百枚。
通讯技术是受教育影响最直接、最明显的产业,模拟信号时代只用国家或大财团能够使用得起、2G时代“万元户”可使用、3G以后人人都离不开它。同时,设备大小从专用房间可以安置到了普通衣兜就可装多个终端、设备价格却从数百万降到了数百元。是什么力量让通讯技术进步了反而使用成本降低了呢?答案就是教育。教育提高了全社会普通劳动者的综合生产能力;教育让社会生产劳动协同能力增强,从前生产某项设备所有零部件都必须同一厂家生产才能配套合用,今天每个厂家都只需按照标准规范生产出规格统一的产品就能全球通行、通用。软件服务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微软、欧特克等公司都曾大规模为自家产品培养使用者,而今它们早已从早期靠售卖软件为生转变为综合业务应用指导服务商。
知识智慧不是独门绝技,教育为提升社会文化才能不断壮大,也只有被普世公认的人生技能培训才能被永世流传,进而获得社会荣誉与经济利益双丰收,比如当世之太极、瑜伽就以亲民的姿态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与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一晚精粮养不大一个孩子、一堂大课不能使一群人成才、一种文化智慧不能让人类社会整体进步......教育培训也必然只有形成社会文化效应之后才能带来最佳经济效应。所以,帮助更多人拥有相同智慧就是教育最核心的追求目标。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