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喝上一口美酒,历代酒蒙子们有多拼?
酒是个好东西,喝上一盅,不仅香气悠然,还有解忧消愁之功效。在中国古代,这就可以称得上是"奢侈品",不管是民间的"私酿"还是有执照的 "官酿",不是说买就能买的。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看到那些"好汉"动辄十斤八斤的"畅饮",其实这都是假的,只是古人的一种愿望。真实的情况是,酒属于"限制消费品",即使你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
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当时周天子专门颁布过禁酒令,民间不可私自酿酒,更不能买卖,违者可是要杀头的。究其原因:首先就是浪费粮食,当时商王朝刚被周所灭,天下刚安定,农业生产还未恢复,酿酒需要耗费大量的粮食,而粮食稀缺,从成本上来说,不能实现。
其次,饮酒伴着的就是宴会,这活动搞得一多,容易滋生"腐败",周天子认为商朝正是这个原因才灭亡的,所以喝酒必须节制。
正因禁酒令的出台,酒就成为了 "特供品"。只有国家规定的大型活动,比如冠礼、婚礼、丧礼、祭礼或喜庆典礼的场合下才能买酒喝,当然参加这类活动的也只有王权贵族。而民间百姓只有在父母生日、岁末丰收庆祝时才能购买。
为了这法令的正确执行,周天子还设立专门监督饮酒仪节的酒官。这酒官看似是个小官职,但职能很广,不仅要负责酒具酒器的维护保养,还兼顾酒品储备和纠察酒宴秩序。比如发现有不合规的酒会,那就可以直接抓人法办。
这就使得,很多嗜酒人士铤而走险,"酒是不可能不喝的,这辈子戒酒是不会的"。
居住在卫国的殷商旧族,是出了名的能喝酒,因为那些人已经过惯了前朝那种喝大酒的日子,不管是婚丧嫁娶都要来上一点。如今的新政策之下,对他们来说可是莫大的灾难。
当时就有三个旧族兄弟,因为贪杯都被禁酒令惩罚过一次。眼看再犯一次就要掉脑袋了。但没有酒的日子更难过,这种酒虫子一旦上身的感觉,促使他们即使是掉脑袋,也得喝上几口过过瘾。
但掉脑袋毕竟不愿意,怎么样做才能两全其美呢?三个兄弟将能想到的办法全部想了一遍,最后得出结论"给家中长辈过生日"最稳妥。
按照周朝的礼仪,给长辈过生日属于大日子,是可以申请喝酒的。但这三兄弟家中已经没有了长辈,那么怎么办呢?老大突然想到,家里还有一条看门的老狗,这狗是他们父亲留下来的,算算辈分也是"叔叔辈"了。
于是三兄弟给当地的酒官提出了申请,给自家叔叔过生日,求赐酒三坛。酒官看到了申请之后,觉得十分奇怪,这三兄弟已无长辈,什么时候有多出个叔叔来了?但是周朝倡导的是孝敬老人,于是也就给批准了。
到了生日当天,酒官例行去到宴会现场核实情况。正看到一只狗披红挂绿端坐在正厅的太师椅上,而三兄弟正朝着狗恭恭敬敬地行跪拜礼。酒官瞬间明白了这三个酒蒙子兄弟的用意,看着如此好笑的场面也不好意思去处罚他们。
到了秦朝,禁酒令渐松,虽然没有"认狗做叔"的事件。但是此时的酒还是属于奢侈品。其原因是,当时商贩收入很低。最赚钱的买卖就是卖酒,而酒的稀缺也正好就可以抬高价格。
在商人不断的哄抬酒价后,朝廷也开始出手打击了,直接限制了酒品的买卖,同时还禁止农村里面的人用生产剩余的粮食去酿酒。在这波操作之下,反倒让酒更为稀有了。
因为稀有,酒就成为了高级货,但凡有公门的宴请,酒就成为了必需品,对于公门宴请,朝廷向来眼开眼闭,这样一波操作下,正规的官酿作坊开始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所以各种私酿作坊开始兴起。
私酿虽然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但因为整体的设备不行,出来的酒纯度始终不高,充其量只是"带酒精的饮料"。所以根本喝不醉人,也正是如此,历史上开始出现"千杯不倒"的豪客,其实不是那些豪客会喝酒,而是这私酿称不上是"酒"。
到了唐朝时期,禁酒令已经完全失效,负责监管的酒官也成为了宴会上劝酒的对象,酒与文人成为了大唐风韵的代表。当时,有一个酒坊采用四种粮食酿制了一种"春酒",这种酒的纯度高且香气十足,诗人杜甫在品尝了春酒之后,即兴涌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的佳句。这"春酒"也就称为 "重碧酒"了。
到了宋代,宜宾的一个酒坊主人老姚也是个"酒蒙子",他根据重碧酒的配方在自己的酒坊中加以改良,用了大米、高粱、糯米、荞子等五种粮食酿制成了一种新型酒,民间称之为"杂粮酒",这酒吸引了当时的文人黄庭坚。
黄庭坚在品尝了这杂粮酒后甚是高兴,将酒命名为"姚子雪曲",并给出了"杯色争玉,白云生谷"、"清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的评价。
到了元朝的的时期,因为粮食产量跟不上的关系,禁酒的事又被提了上来。但这个时候的"禁酒"不是禁止喝酒,而是禁止酒曲(一种制酒原料)的买卖。
这种方式相对比较特殊,因为酒曲定为隶属官府,也就是"国有专卖品",不允许私自去模仿制造。因为没有了酒曲,自然民间酿酒不成。这个做法从根本上杜绝了私酿的产生。
在这样的操作之下,民间的酒蒙子们又不干了,这等于是断了他们"粮"。毕竟办法比困难多。这时候,民间开始大量制作酒酿这一食品。酒酿是属于米酒的半成品,可以不通过酒曲就生产出来。
虽然酒酿与成品酒无法比拟,但仍然存在着酒的味道,特别是在其中加入汤圆和鸡蛋,不仅能过酒瘾,还能管饱肚子。
到了晚清1909年,那时候的酿酒工艺早已纯熟,喝酒已经不再被官方所约束。一时间各种酒局在当时的文人圈里展开。
其中,有个叫杨惠泉的老酒蒙子,在一次酒局上知道了姚子雪曲与杂粮酒竟然是同一种酒,颇为感概,说道"此酒乃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但名字还不够雅俗共赏。"遂动员大家将此酒改成统一的官方名称——五粮液。
当时,酒局上的人都觉得杨惠泉是仗着举人的身份喝大了,而一笑了之。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名词竟成就了一个后来知名品牌。这不得不说杨惠泉颇具前瞻性。
也正是如此,五粮液成为了众文化酒蒙子最为喜爱的酒类。作为白酒龙头企业和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从盛唐时期的重碧酒,到宋代的姚子雪曲、民间杂粮酒,再到杨惠泉所说的"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正式得名,也是传承逾千载。
今天,各位爱酒的朋友们,当然也不用像古代的"老酒蒙子"们那样,为了喝到好酒而拼上全力。就在11月11日,天猫PGC五粮液官方旗舰店为大家准备安排了一场"线上酒会"。在当日的21:00-1:00进入旗舰店就可以参加"钜献双11与你狂欢"活动。届时直播间里不仅会有各种酒文化的讨论,还有不同款式包装的五粮液产品,从朋友间相互馈赠到自我小酌,欢迎大家到时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