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 建 各 地

1967年6月为了煤渣综合利用的课题出差福建调研,结果,在江西鹰潭遇到了进福建的路不通,三个人(两位男同事一位女同事)一商量:先下车到鹰潭镇上去看看再说。鹰潭位于浙赣线与鹰厦线交接处,出站不远就是街道,具有特色的是:这个镇不仅地是红色的,而且建房的墙体是用红色砂岩砌筑起来的,看过去一片红色,蛮有特色的。街道不宽,由于是交通要道,来来往往,人多热闹,走进镇里一看,无论是面还是面,看上去都不太清爽,女同事(杭州籍的上海人)说:嘎龌龊!于是决定退回杭州,等机会再来福建,过了一个星期,总算成行了。车出了鹰潭,向福建武夷山开去,越开越高,越开越高到了资溪(江西)、邵武(福建)地区,大概是为了上武夷山的最高处,火车居然用了两只火车头合力拖听说这条铁路是苏联人相帮勘测设计的,到了这里才知道为什么这里要经常塌方:边是一条江边是重重叠叠的山,在这临江的山上,硬是开出了一条铁路,江弯路也弯,只要山上石头一松动、滚下来,直接砸在铁路上,火车就开不了了,何况,这条铁路开通不久,山体不稳,难免塌方火车翻过武夷山以后,逐渐下行,来到了鹰厦线与来福线的交接处—来舟,以后,虽然是沿闽江的走向而行,但是要平缓、开阔多了——前方就是福州了!

福州  有句话说:“杭州是佛地,福州是福地”。到了福州,我们居然住进了位于五四路上蛮不错的的“华侨饭店”,气真好!第一次到福州,看到的是:除了我们住在五四路上的华侨饭店和邮电大楼附近,有一些新建筑之外,老房子竟然跟杭州一样也是两层楼的木房子但是,说话真是一点也听不懂,特别是年纪大一点的,更是无法你说他不懂,他说你不懂当然,到单位去那就好多了,他们外交流是用的是福建人说的普通话——福普(南方人说普通话哪有北京人字正腔圆,而且不卷舌,都有地方口音。杭州人说普通话-杭普,上海人说普通话-上普)——听得懂就行!

福州的主要街道是八一七路(福州解放日是1949年8月17日,路以解放日命名一路向南走到闽江边是福州的闹市区。在这里看到:沿街店里的老板喜欢在门口放上一张小桌,小桌上放上一套茶具,与来访的客人(或者是自己)喝着乌龙茶,坐在店门口闲聊,看上去他们显得很悠闲,这是福州街上的一道特色风景线,这在杭州、上海是看不到的!

福州,最大的享受是吃了便宜的新鲜荔枝,当时正好是荔枝上市的季节,每斤只一毛三分钱,所以天天吃,总算畅吃了一阵,幸好没有患上荔枝病,大概是当年年轻,耐糖力强。

看到福州地图上有个西湖公园——居然是一个以西湖命名的公园我这个杭州人倒要去领教领教一看,公园并不大,发现有个游乐项目蛮感兴趣:乘飞机。它是一个大转盘转盘外圈安装了六架小飞机,每个人坐在一架小飞机上,围着斜轴转,一上一下,由慢到快,然后再由快到慢……,当时杭州没有这个节目所以上去尝尝味道,想不到直到年以后的1974年,真的乘上了飞机

厦门  福州的调研任务完成后,乘上了福州至厦门的长途车去厦门,沿途左侧是东海、台湾海峡,车就在右侧的平原山地里开行,穿村过县城,到处绿树成荫,一派南国风光。到站停站,下客上客,看看当地的民情风俗,远比后来乘火车有意思。车子到了莆田休息,在这里第一次吃到了用大米做的面条叫米粉干一盘炒米粉干,味道很好。只有米粉干(有炒的也有汤的)没有面条是当地特色。休息好,上路,车继续南行进入福建的侨乡—晋江地区大学的一位同学是福建晋江人,原来他的老家居然在这里,真遥远,想想我们到福建来得不易,于是想到他到上海来读书也真是蛮不容易的!晋江地区的特色是用石块砌的房子,一路还有用石板做的语录牌,沿公路而立——看来,晋江应该是石材之乡。再向南,便是厦门地区,沿公路还可看见一串串荔枝高挂在树上,两侧全是荔枝树林。继续南行,车便开上了著名的海堤—高集海堤,它是1956年,福建人民移山填海而筑起的海堤,硬是将厦门岛与大陆连在了一起。海堤上,一侧开汽车,另一侧开火车,并排而行,大大方便了进出厦门。这件事当初在报纸上曾大事宣传过,这次能在高集海堤上通过,分外高兴。

到了厦门,由于福州的华侨饭店住得好,我们专门找到了位于中山路与新华路口的厦门华侨服务社(在能够报销的范围内,当然是要住得好一点。)房间正好在大门上方的三楼,面对十字路口。当晚就到了群众游行,我们也正好在楼上看热闹:厦门游行时旗子、横幅倒差不多除了厦门话喊的口号声之外,还夹杂有“踢踢踏踏”的声音,尤感特别原来厦门天热,人们喜欢穿拖鞋上街,游行活动也不例外从窗口望去是一支浩浩荡荡的穿短裤、着拖鞋的游行大军,别具一番地方特色

厦门的另一特色是:有比上海金陵东路长得多的过街楼也许此地经常下雨,为了便于大家逛商店、避雨,所以这类建筑特别多。

到了厦门第一个去应该的地方是—鼓浪屿当年它是郑成功训练水师的地方,现代又是著名妇科大夫林巧稚的家乡,又说是处处可听见琴声的钢琴之岛需要轮渡过去,特别引人向往的就是突出在山顶上的日光岩,看了令人就想上去!一上到日光岩顶上的平台,厦门市与周围海域一览无余。下山以后先逛鼓浪屿的街道,然后到后面的菽庄花园及海滨浴场。第一次见到海滨浴场,很开心,于是请女同事管衣物,我们就走到海里去了,不过只敢在海滩浅处游游。六月底的厦门,太阳是很厉害的,不到半小时,身上已经发黑了,大概身上有咸海水,皮肤更容易晒黑,赶快上岸,谁知被海风一吹,身上竟然可以摸出细细的盐花来,又赶快向边上的淋浴室跑去,结果因文化革命而无人管理,水没有,只好把身上的盐花掸掸掉,回到了旅馆里淋了浴,总算才解决了“盐人”问题。在市里兜商店时,见到有6x6的厦门风景照,叫店主将各色各样的挑一张,居然挑出了12张,成了一套,算是第一次到厦门的留念。六十年代没有彩照,只好用着色来弥补,其中一张“鳌园”风景照就是用这个办法着色的当年我们用所里带来的相机(以拍摄调研资料为名才能借出),拍的也是6x6的黑白照(后来1985年,到武汉长江大桥留念时,才有了彩色照片!)。

到了厦门,第二个要去的地方便是—集美的鳌园。集美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家乡,此地建设全由陈嘉庚先生出资。南薰楼及附近建筑物看上去重重叠叠,前面还有回廊,相当有特色“鳌园”是陈嘉庚先生的墓地和集美解放纪念碑(毛主席手书的七个金色大字)的所在地鳌园是移山填海而筑起来的一块方方正正的陵园,突出在海中,大有鳌头独占之意。由于文化大革命,大门紧锁不开放,但又无人管理,游客们就在海堤上爬进爬出。我们走近一看:跨过鳌园的矮墙,跳到基础上(落潮后鳌园的基础露出在海面上),可以走过去,再翻鳌园的矮墙,就可鳌园。进去看了纪念碑和陈先生的墓,里面记忆深刻的是:墓的四壁是他老人家一生所办工矿企业精雕细琢的石雕,据说当时每块石雕要一两黄金的大价钱!

游了鳌园我们就到集美镇上兜兜,镇不大,看见一爿南货店,里面有大桂圆——大三元,每斤1.06元,老板听说我们从杭州来,又看我们喜欢桂圆,很大方一袋桂圆了出来,卖给了我们,每人分到了两斤多,真开心谢谢厦门人!(如今,大桂圆——大三元多少钱一斤?)

厦门调研结束,转道前往三明。火车开离厦门,不久就进了福建的水果之乡—漳州,由于不在计划内,不便下车只见车站月台上堆叠整齐的一筐一筐新鲜荔枝,说是一块钱一筐,六斤,我递一块钱下去,下面送一筐上来。好在荔枝不易坏,它表面由深红色逐渐变成深咖啡色、变干、变硬,但是里面照样不变、好吃,所以,这季节到了福建,到处有荔枝吃得真是尽兴了。

列车到三明前天已黑了,大概是三明外围地势较高,火车也用了两个火车头拖,从山上已可看见下面三明城的灯光,看来三明是一个四周是山的盆地列车在山上慢慢地转下来终于来到三明到了三明一住下来,才知道它是福建一个新兴的移民城市,有不少上海的厂内迁到这里落脚生根(当时称为小三线)。在福建西部山区的街上,常可听到路人在说上海话。都说:世界各地有中国人,中国各地有上海人,上海不仅输出技术,也输出上海人口!

三明城市不大,长长的一条,沿江而立,也没有什么古迹,只是漂在江上的人行浮桥,蛮有地方特色,抽空兜了一圈。

调研结束,离开三明时,在火车站里买了一只白坯樟木箱,16元钱,哪知在来舟转车时遇到了麻烦检查人员问:在福建工作吗?你在福建有亲戚吗?樟木箱是哪里来的?我交待:我来福建出差的,在三明车站等车,有人挑了一对樟木箱,说人家订做的,结果不要了,所以到车站来卖了,三明站的工作人员买了一只,剩下一只我买了。于是,他们叫我去看看墙上的告示,告示大意是:保护山林,防止盗伐,木材出省必须有有关部门的批准,等等之类的通告,看了以后向他们说这个情况不知道检查人员听了我实事求是的后就说:你先到旅馆里住下,听候处理。16元钱是我月工资的三分之一,没收了真是有点可惜,不过他们这样一说,没有当场没收。于是,我们住进了站边的旅馆,直到半夜,也没有检查人员来找过我我们凌晨上车时,车站检票员在进站时也没有拦住我,让我把这只樟木箱带上了车谢天谢地,大概是我老实交待,看来他们是有意一马16元钱总算保住了。回杭后,清漆一漆,买了一副铰链装了上去,成了一只漂亮的全樟木的樟木箱樟木箱是杭州人家必备家具,放衣物不蛀!)

时间飞快,到了1992年1月,上耐二车间改造需要增加两台大吨位的压机,选定三明重机厂生产的产品,组织了一个采购工作组:5月三明耐火厂要改建,请我们设计室设计,组织了一个设计组,再一次来到了福建。真想不到二十三年之后,因工作原因又来到福建的福州、厦门、三明,来了一个故地重游。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各地都大变样了,生活条件也变得好了,福建也不例外:铁路顺畅了,福州到厦门的铁路也开通了,景点都开放了,到鳌园参观凭门票进场,不需要跳海爬墙了!

这时候鼓浪屿的街上也有了海鲜一条街,由于人多,六个人围了一桌,点了一些放在门口盆里的各种活的海鲜,大家开开心心吃了一餐正宗的海鲜

大家游好菽庄花园出来,自由活动。由于以前来过鼓浪屿心想鼓浪屿岛不大,就是绕上它一圈,看来也化不了多少时间。我就反方向沿港后路的海边走,遇到了海边被单位占据了,就沿围墙边的路走,一直走进了鼓浪屿的腹地,里面有居民区、有小街、有小店,想不到在这小小的岛中,居然有一条不长的穿山隧道,供人们通行。穿过隧道不远,就来到了厦门博物馆,这是一幢在对面摆渡口看过来引人注目的红色圆顶建筑物,既然走到了边上,当然要进去参观一番,参观结束,下坡不远就是摆渡口,这样一来,连参观在内也不足两小时,就将鼓浪屿绕了一圈。

这次到厦门补游了陈嘉庚先生的故居胡里山炮台、南普陀寺、厦门植物园,算是将厦门游了个遍。

景点跑得差不多了,久闻石狮镇大名,一行六人乘长途车前往。石狮离厦门大约50公里,整个镇就是一个大的集贸市场,人来车往非常热闹,马路两侧人行道上也设了各种摊头,更显得拥挤。进了一幢大楼,里面也都是摊点,石狮的服装真是铺天盖地,满目望去,大街小巷都是各式服装,不亏是服装

南平  这次是从上海过来转厦门到福州的车,清晨到了来舟,一看,站变了,那个小旅馆也不见了,只是江上的一座桥还在。吃了早点心后走了一圈,没有什么地方可去,要等下午两三点钟的车,太长了。于是跟同行商量了一下前方不远南平那里有个南平造纸厂,它是上海报纸纸张供应地,去那里兜一圈看看,省得在这个小地方长等

到了南平一看,这里的风景实在是太了:从武夷山上流下来的西溪、建溪在这里会合成闽江(闽江就从这里开始),三江交汇、群山环抱,一座风景秀丽的尤其是建在西溪上的一座人行悬索桥,在群山的背景下,看过去显得特别优美,于是直奔此桥。过了桥便是一处公园——九峰山公园顺着石级登上这座百米小山,回望南平,满目青山看来真是不虚此行。山上居然还有一个钱币陈列室,属于本人爱好,进去参观参观!然后下山,再经过悬索桥,进入市区参观市容、解决午饭问题。就在市区的街道上,只听得“别别、白白、别别、白白”不停的敲打声,循声而去,只见一爿店里有六个小伙子,每人拿着木榔头,用力地、不断地敲打、翻动自己面前一块精猪肉,很是奇怪,一问,说是在做“燕皮”打成薄片后,切成小方片,是用来包馄饨的。开始街上看见饮食店有名为“燕皮馄饨”点心卖,搞不懂什么是燕皮馄饨燕皮是什么东西,现在明白了:这种馄饨不是用常见的面粉皮包的,而是用精猪肉打出来的“燕皮”包的,原来如此!

三次进福建。两次到福州,三次到厦门,三次到三明,而这次到南平算是一个插曲,退休以后自由行旅游又去了泉州,这么一来,福建——这个浙江的近邻,它里面的几个主要城市也算是都跑过了

出差固然辛苦,但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

不过,到头来还是“谁不说俺家乡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