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辅佐朱棣登上皇位之后,拒绝了赏赐的高官厚禄,而在弥留之际,他对朱棣说:臣想要一个人

道衍和尚姚广孝辅佐朱棣登上皇位后,朱棣命他蓄发还俗,赐他府邸、宫女,姚广孝都不要。弥留之际,朱棣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臣只想向皇上要一个人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朱元璋做了皇帝后,认为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强,皇帝不得藩屏之助。因此,他大封儿孙为藩王,想让藩王拱卫皇帝,以维护朱家王朝的统治,而朱棣在十岁那年,受封为燕王,封地北京。

同时,朱元璋十分笃信佛教,诸王初封时,他为每位藩王都选了一名僧人加以辅佐,而辅助朱棣的则是一位法名道衍的和尚。朱棣称帝后,赐名姚广孝。

姚广孝祖上时代为医,带他在14岁那年,做了一名和尚,法名道衍。还拜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数,结交各类术士,精通三教,与明初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

朱元璋听闻他的名气大,召入京师,结识了朱棣。洪武十五年,在马皇后的葬礼上,姚广孝对朱棣说要送他一顶“白帽子”。棣是藩王,王上加白就是个“皇”字,朱棣明白姚广孝的意思,就将姚广孝带到北京,明面上是庆寿寺住持,私下里却是他的谋士。

由于朱标早逝,朱元璋去世后,把皇位传给了孙儿朱允炆,朱允炆登基后,施行削藩政策,以加强皇权。朱允炆削藩的策略是先削弱小的藩王,而朱棣势力较大,放在最后。朱允炆施行削藩政策后,姚广孝就鼓动朱棣举兵夺取皇位。

但朱棣顾虑自己只是一个藩王,天下百姓并不会支持他,不料姚广孝说:“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姚广孝为了让朱棣下定决心,就推荐好友相士袁珙、卜者金忠,以相面、算命的方式,加强朱棣的信心。在姚广孝的运作下,朱棣下了起兵的决心。姚广孝便在燕王府后苑训练兵马,修建厚墙环绕的地穴,打造军器,用饲养的鹅鸭来掩盖声音

建文元年七月,朱棣声称根据《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恶。”发动了一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靖难之役时,姚广孝岁数已大,就留在北平辅佐朱高炽守卫北京。

姚广孝虽身在北京,但他和朱棣书信不断,一直为朱棣出谋划策。比如姚广孝曾劝朱棣,胁迫宁王一起举兵,夺取作战能力强大的朵颜三卫,以充实力;在朱棣和南军鏖战不下时,又劝朱棣不要争夺城池,趁着南京守卫空虚,直捣黄龙,直接把朱允炆拉下马。

朱棣按照姚广孝的计谋,带领骑兵,直奔南京,杀朱允炆一个措手不及。建文四年六月,朱棣轻而易举的占领了南京,朱允炆放了一把火,下落不明,随后朱棣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革除建文年号,次年为永乐元年,从此开始了他二十二年的统治。

朱棣登基后,为感谢姚广孝的功劳,赐道衍名广孝,封太子少师,还让他蓄发还俗,被赐他府邸、宫女,姚广孝只接受赐名,宫女、府邸一概不受。他每日居住在寺庙中,上朝时便穿上朝服,退朝后就换回僧衣。

而且,自从朱棣登基后,他便不再出一谋,刻意淡出朱棣的谋士圈,在寺庙吃斋念佛,直到84岁。永乐十六年,84岁的姚广孝病重不起,朱棣听闻亲自赶往庆寿寺,拉着姚广孝的手问有什么要求。

姚广孝说:“僧人溥洽被关在牢里已经很久了,希望皇上能赦免他。”朱棣听后,虽心中不愿,但还是答应了姚广孝,马上下令将溥洽放出来。姚广孝强撑着病体,叩首拜谢后去世

溥洽是姚广孝的朋友,也是一位僧人,是建文帝的主录僧。当初,朱棣占领南京后,有人说建文帝并没有被烧死,是溥洽将他扮成僧人逃走了。朱棣就将溥洽关押了十多年,各酷刑过了一遍,但溥洽自始至终都不说。

姚广孝早就想救这位朋友,但他知道,称帝后的朱棣一直为建文帝的下落而忧心,是不会同意放溥洽的。直到姚广孝到了生命结束时,朱棣才会同意此事,所以在临终之际,也就向朱棣提出了这个要求。

伴君如伴虎,和朱棣这样雄才大略,又刚愎好猜的帝王相处,需要大智慧。姚广孝帮朱棣登上皇位后,发现朱棣和朱元璋一样嗜杀、爱猜忌。而且姚广孝对朱棣的私事,知道得太多,肯定遭到朱棣的猜忌,为了保身,他拒绝还俗,不受封赏,主动淡出朱棣的视野,明哲保身。而且,一直等到临终,才向朱棣提出自己的愿望,朱棣对即将去世的姚广孝放下了防备,还多了一份怜惜,自然会答应他的要求。

人心即历史,历史即人心,我们站在历史的长河中逆流而望,方能看出真正的人心。读史使人明智,鉴古方能知今,所以我们应多读历史故事。《智囊全集》所涉及的智慧典籍,上起先秦、下迄明代,历代智囊故事达1200余则。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仆奴、农夫、画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奇谋机智。

众多名人对此书都爱不释手,纪晓岚一日三阅,曾国藩当作枕边书,康熙还将此书称为国之利器,只许内部传阅。看过此书的人,哪怕悟透十分之一二,都可趋吉避凶,令人惊叹。《智囊全集》有白话文对照,还有词义诠释,图文并茂,简单易懂。这套书已经在平台上线,需要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下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