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杨友申:难忘儿时看电影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杨友申
杨友申,中国乡村作家。
2020年7月撰写的散文《乡村路歌》在《中国乡村作家》征文中荣获二等奖。
难忘儿时看电影
河北 杨友申
小时候,农村生活十分单调乏味。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到晚上,为了节省灯油,早早睡觉。只有小孩子们经常三五成群在月光下,或嬉戏打闹,或捉迷藏。我们那儿距离县城百里外,偏远闭塞,人们除了种地和偶尔赶集外,很少与外界联系。所以,文化生活特别匮乏。那时在我眼里看到的是各家各户在村庄周围的片片土地上通过人力和畜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经营土地,在自家院内养一些鸡、鸭、猪、狗,种些家常蔬菜来满足各自的最低生活需求。在我耳边听到的都是日常生活的话题和老掉牙的神鬼故事,很少听到时下的社会见闻。姐姐长我六岁,小学毕业后因家里缺少劳动力就早早步入务农的行列。她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到夜校当扫盲老师,有时她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夜校里的故事讲给我听,我心里感觉特别惬意。
因为村庄地处偏僻,连小商小贩货郎都很少光顾。更别说搭台、说书、唱戏、放映电影的了。记得第一次看电影是在1963年的春天,那次观影的感觉对我来说实在是太神奇了。巨大的银幕架在村西头小学操场一侧,距离屏幕十来米摆放着一台放映机。夜幕降临后,放映队自带的发动机在场外“哒哒哒“地响起,场内的灯亮了,放映机的两个轮子转了起来,放映员把光柱投放到银幕上,紧接着银幕上出现了活动的影像画面并传来各种声音,一个个故事情节开始了。记得上映的影片是《暴风骤雨》,反应的是东北农村土地改革的故事。我的思绪很快融入到影片当中,随着银幕上的悲欢离合,情感的波澜在心中跌宕起伏,随着喜欢的角色的爱而爱、恨而恨,期盼着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直到电影放映完了,自己还意犹未尽,只能不情愿地跟着大人们往家走。
通过这次看电影,我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视觉上的享受让我一发不可收,后来不管是村里来放电影还是学校放映电影,我都是铁杆影迷,场场不落。再后来,别的村子放映,只要听说了也一定去,最远处到过七八华里的地方看电影。由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有时信息不准确,与小伙伴们跨沟过坎,摸黑走了个把小时,到那一打听,没有那么一回事,最后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尽管如此,追着赶着看电影的兴致始终未减。在四、五年的时间里,看了《党的女儿》《南征北战》《甲午风云》《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地道战》《上甘岭》《英雄儿女》等很多部影片。在这些电影中,我最爱看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出生入死英勇杀敌保卫祖国的影片。从那时起,梦想着将来也当一名解放军战士,为国家和人民贡献一份力量。后来阴差阳错,我未能如愿,但我当过民兵,参加过军训,间接体验过军旅生活,也算是没有给人生留下遗憾。
斗转星移,几十年过去了,我也由孩童变成了年过花甲的老翁。今天,随着电视、手机等多媒体的发展与普及,在农村赶场看电影早已经成了历史。回想起当年披星戴月匆匆赶场看电影的情景,我仍感慨万千!是当年的电影,给农村单调的生活增添了亮点,注入了高品质的文化内涵。也是电影,在我童年时代,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并伴我成长。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陈彩洁
编校:韩佩瑄
制作:李 韵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周璇
荣誉编辑:李相清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