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进入后半段,真的要多做“减法”吗?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断舍离”占据了人们的视线,所以总能看到“我这边有一些旧书随缘处理,有想要的直接留地址”、“我建了个分享群,有旧货想要处理或置换的可以加群”、“那些没有意义的社交,早就该断了,你还留着干嘛”等信息。
而活在不堪重负状态中的各位朋友,也认同了这套理论,开始做着很多“为自己减负”的事情。
其实我也认同“精简”的重要性,但是也一如既往的,我对多数“过分绝对”的理念都是持怀疑态度的,所以内心中不免存在“真的必须得断舍离吗”这样的疑问。
当然,每个人都拥有对自己生活的决定权,每个人也都确确实实地在决定着自己的生活,所以那些认同这个观念的朋友,就会按照自己对这些观念的理解去过自己的生活。
我不知道你究竟是如何看待“断舍离”的,但为了避免因为上面的想法而带来误解、让人认为“你真是老杠精了”,所以在这里还是需要表明一下态度。
对于“断舍离”我并不是完全否定的,我也认同里面涉及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要兼顾所有,所以要有取舍、要有重点”、“如果生活一直被填满,那就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束缚,所以卸掉这些‘不必要’能给自己带来很多放松”、“很多东西看似是属于我的,但其实并不是,所以只抓住那些属于自己的就好”、“时常清理自己、清理手机、打扫卫生能让自己收获好心情”、“一些实在难以相处的人,那就保持距离就好了”等内容;同时我也觉得“适当的清理”是有必要的。
“既然你都认同,那你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
可能是因为我接触到的朋友中多数都秉承着“多余的东西就要舍弃”、“不必要的社交就要舍弃”、“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和压力的东西就要舍弃”、“所有不好的、过时的、曾经的、陈旧的、不利于当下的东西都需要舍弃”等态度,所以,在他们践行断舍离、为自己的后半生铺垫的时候,他们主要做的就是丢掉、远离与舍弃。
就比如,一位因为原生家庭影响而脾气并不怎么好的朋友,他在意识到“自己的脾气并没能给自己提供助力,反而会让自己损失很多”之后,非常上心地去做改变,而后经过压抑自己的脾气、换位思考、否定“发脾气的自己”等方式,来让自己活在“拥有好脾气”的状态。
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很容易伤害身边的人,也很容易伤害自己和自己的身体,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样的改变对他未来的健康、社交、婚姻与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可从“脾气特别不好”这个极端转到“无论怎么样都没有什么情绪波动”这样另一个极端,这种改变真的好吗?
而再设想一下,现在你全款买了8000一平米的房子,三年过去了还没有交房,甚至房价还跌到了4000一平米,你和大家一起去找开发商理论,却被轰了出去,还威胁“你们再闹,我就叫人收拾你们”时,你觉得在这时是“不仅产生怒气,还勇敢的捍卫自己的权益”是必要的,还是“一点脾气也没有,协商不成就听天由命”是合适的?
说句实在的,如果你选择了后者,那真的不是损失点钱的问题,家人也会因为你的不作为,而对你有非常大的意见,甚至将懦弱、靠不住、不争气、保护不了这个家庭等标签贴到你的身上。
那面对经济与家庭的双重损失、两个层面同时存在的持续煎熬,你会否怀念曾经那个“谁要是敢惹我,我就肯定要让他掉几颗牙”的自己呢?
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就陷入了非黑即白的模式里,并在意识到另一个方面更好的时候,就会一点情面都不留的否定掉、舍弃掉曾经拥有的东西,接着厚着脸皮开始追逐新的东西、投入新的怀抱。而用一个契合当下的词来描述这样的状况,就叫做“渣男/女”。
当然,在这里我并没有想要否定任何人的意思,因为我和大家一样都经历过这样“非黑即白”的时候,并且也在那时也坚定的认为“过去的东西就应该被彻底否定”。所以,在谁都会经历的这段旅程中有一些迷失,也并不奇怪,毕竟大家都在忙着过自己的生活、忙着追求自己想要的,哪儿有时间围坐在火炉旁,一边喝着刚温好的酒,一边略带唏嘘地问我们“现在你的追逐很正常,但也同时略微有一些瑕疵,因为在未来你肯定会遇到一些‘你现在追求的种种并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必须使用现在你现在舍弃的东西才能解决’的状况,而那时你是固执自己的坚持,让问题一直是问题,还是寻回现在丢掉的东西去解决问题呢?”
其实在生活中我并不是一个很喜欢说话的人,所以落得个“不好接触”、“高冷”的形象,并也因此活在相对较窄的社交里。但也同时因为这个特点,而空出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可以去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因为持续的投入而有所收获。
所以你看,一些看似是“缺点”的东西,只要使用得当或条件改变,它们就可能带来有利的影响和优势。
那么,再加上“谁在未来都会遇到需要捍卫自己权益、需要有能力捍卫自己权益的时候”,我觉得在这里可以很确定的说“单纯的否定或舍弃,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态度”。
在每个人的未来都有需要我们和颜悦色的时候、都有需要我们怒发冲冠的时候、都有需要我们做出一些牺牲的时候,而当那个时刻来临,是恰好我们有能力“交出让现实满意的答卷,让问题平稳解决”,还是因为自己曾经的偏执不肯改变,或改变后对改变后样子的坚持,而让一些问题堵住自己前进的路呢?
所以,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否定、舍弃或删除,而是在原来拥有的基础上去增加、完善、提炼和丰盈。
当然,这个角度更倾向于精神和心理层面,毕竟,在现实层面贯彻“丰盈”的话,那也确实会出现“衣柜都已经满了,可还是有很多快递在路上”的状况。
“那堆多了,不还是需要舍弃吗?”
衣服的存在除了遮蔽身体、保暖之外,也夹杂了“塑造我们形象,让我们变得更好看”的功能。而因为前两个目的基本所有的衣服都能满足,所以现在买衣服都是“为了让自己好看”。那这时候衣服越来越多,其实就是“我们在借助衣服丰富自己的‘好看’”,而借助衣服凸显自己的好看,并且达到了一个略显夸张、停不下来的程度,这确实可以属于“物质依赖”的范畴。
而“物质依赖”的意思其实就是“我对自己的‘好看’是不坚定的,我必须借助好看的衣服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好看’、我必须借助新衣服来保障自己的‘好看’”。
可也就像“即便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也还是感觉缺乏安全感一样”,诸如安全感、价值感、“我挺不错的”这样的认知等东西,是需要我们自己拥有,而不是借助外界获得的。
当然了,在一开始我们尚未拥有这些的时候,确实会借助外界,可到了一定阶段就需要将“通过借助外界产生”转变为“自己产生”、将“借助”变为“内化”。
那在这个层面,这是否也是增加、完善、提炼和丰盈呢?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