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龙堂每日分享——《黄帝内经》之阳气养神,养筋!
阳气养神,养筋
陽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
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译文
人的阳气,既能养神而使精神慧爽,又能养筋而使诸筋柔韧。
汗孔的开闭调节失常,寒气就会随之侵入,损伤阳气,以致筋失所养,造成身体俯曲不伸。
寒气深陷脉中,留连肉腠之间,气血不通而淤积,久而成为疮瘘【 瘘疮是人们非常熟悉的病名,俗称"十人九痔",可见它是很普遍的疾病。人们习惯上所称的瘘疮实际上就是肛门部疾病的总称,医学上称肛门直肠疾病】。
从腧穴侵入的寒气内传而迫及五脏,损伤神志,就会出现恐惧和惊骇的征象。由于寒气的稽留,营气不能顺利地运行,阻逆于肌肉之间,就会发生痈肿【 .局部症状 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化脓性感染的五个典型症状】。
汗出未止的时候,形体与阳气都受到一定的消弱,若风寒内侵,腧穴闭阻,就会发生风疟【 因夏季阴暑内伏,复感风邪而发的一种疟疾。临床表现有寒热交替、先寒后热,寒少热多、头疼、发热时自汗出、脉弦数等症】。
风是引起各种疾病之首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译文
风是引起各种疾病的起始原因,而只要人体 保持精神的安定和劳逸适度等养生的原则,那么,肌肉腠理就会密闭而有抗拒外邪的能力。
虽有大风苛毒的浸染,也不能伤害,这正是循着时序的变化规律保养生气的结果。
经络瘀堵不通而亡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
故陽畜积病死,而陽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译文
病久不愈,邪留体内,则会内传并进一步演变,到了上下不通、阴阳阻隔的时候,虽有良医,也无能为力了。
所以阳气蓄积,淤阻不通时,也会致死。
对于这种阳气蓄积,阻隔不通者,应采用通泻的方法治疗,如不迅速正确施治,而被粗疏的医生所误,就会导致死亡。
一天中阳气的变化
故陽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⑦人气生,日中而陽气隆,日西而陽气已虚,气门乃闭。
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译文
人身的阳气,白天主司体表:清晨的时候,阳气开始活跃,并趋向于外;中午时,阳气达到最旺盛的阶段;太偏阳西时,体表的阳气逐渐虚少,汗孔也开始闭合。
所以到了晚上,阳气收敛,拒守于内,这时不要扰动筋骨,也不要接近雾露。
如果违反了一天之内这三个时间的阳气活动规律,形体被邪气侵扰则困乏而衰薄。
阴阳之气的作用
岐伯曰: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卫外而为固也。
陰不胜其陽,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陽不胜其陰,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是以圣人陈陰陽,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译文
岐伯说:阴是藏精于内不断地扶持阳气的,阳是卫护于外使体表固密的。
如果阴不胜阳,阳气亢盛,就使血脉流动迫促,若再受热邪,阳气更盛就会发为狂症【属阳证,多由暴怒气郁化火,煎津为痰,痰火扰乱心神所致。病人狂躁妄动,胡言乱语,少寐多梦,打人骂詈,不避亲疏,语无伦次等】。
如果阳不胜阴,阴气亢盛,就会使五脏之气不调,以致九窍【九窍"即指人体的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前阴尿道和后阴肛门】不通。
所以圣人使阴阳平衡,无所偏胜,从而达到筋脉调和,骨髓坚固,血气畅顺。
这样,则会内外调和,邪气不能侵害,耳目聪明,气机正常运行。
生活习惯与气机脏腑的关系
风客婬气,精乃亡,邪伤肝也。
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因而大饮,则气逆。
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译文
风邪侵犯人体 ,伤及气阳,并逐步侵入内脏,精阴也就日渐消亡,这是由于邪气伤肝所致。
若饮食过饱,阻碍升降之机,会发生筋脉弛纵、肠游及痔疮等病症。
若饮酒过量,会造成气机上逆。
若过度用力,会损伤肾气,腰部脊骨也会受到损伤。
最后希望我们的分享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