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积德越多,福报越大,特别是阴德,还能福泽子孙
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事业成功,子孙孝顺,家庭圆满。而有的人再怎么努力却只能一辈子碌碌无为,家庭不幸。
第一种人是有福气的,所以才能好运连连。另一种人没福气,可能和自己本身有关,只能接受现实。一个人的人生成败都来自于福报吗?这样理解未免有点虚无缥缈,带有迷信色彩。
对于福报的来源,古人早已做出了总结:“人做善行,人做善事,天地良知,必有福报”。所谓的善行善事,指的就是积德。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积德越多,好运也就越多。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这点其实是有依据的。佛陀来到世间第一句话就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里的“我”不是指佛陀,而是指众生每个人的“本我”,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正如《太上感应篇》也有言:“福祸无门,惟人自召。”每个人的福祸都不是凭空而来,而是自己的身、口、意三业造就而成。
因此每个人的福报其实都是来源于自己,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就会达到最高的智慧,也能慧积阴德,福泽后代子孙。
01
德,有阳德和阴德之分
曾经听人抱怨,说自己明明坚持做善事,却没有什么好运,是不是以前的辛苦都成了无用功?这样的人就是对于“德”还不够了解,“德”分为“阳德”和“阴德”。
如果做善事是有某种动机,或者四处宣扬让别人知道,这样的善事积的就是阳德。低调行善默默无闻,做好事不去宣扬,这样的善事积的就是阴德。
埋怨自己没有福气的那些人,其实积累的就是阳德,因为他做善事是有目的的,出于功利,而不是真的有慈悲心。
人行善的意义,并不是体现在自己做的某一件善事上,而是通过这件善事看到这个人的本心如何。
就像从某一件小事中,看到一个人谦虚好学,努力向上,可以说这个人前途光明。但并不是这件事带来的回报,而是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到他的潜质。
行善也是如此,若心不是慈悲心,那么在生活中的善事只是刻意为之,并不是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
如果不刻意要求自己,生活中他与人相处时,并不会与人为善,与他相处久了自然会发现他的本质,不会发自真心敬服他,最终得不到别人多少的回馈。
而且行善若是被人知道,这些善缘也很难积累下来。别人的一些口头感谢,或者送送锦旗之类的小回报后,这份帮助的恩情也就烟消云散了,并不会积累下来。
阴德是慈悲行善,阳德却带有目的和功利,因此,积累阳德的人福源善运比积累阴德的人少很多。
02
积阴德,福报更大
《淮南子》云:“有阴德者,必有阳报。”这句话告诉我们,积累阴德的人一定会在世间获得好运。
因为积累阴德的人,行善不是为了获得利益,所以并不求别人知道。而是出于至诚,出于对人生的慈悲和怜悯,只要看到有人需要帮助,他们就会上前,这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即使行善时默默无闻,世人都不知道,当需要帮助时,世界的天平也没有向自己倾斜,但是仍坚持不懈,时时处处行善,播种善缘。
那些受了帮助的人,心中定会留下一颗感激的种子,当自己有难的时候,迟早会使这些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回报于自己。
正如《道一禅师塔鸣并序》说:“佛不远人,即心而证。”这句话告诉我们,修行修的是心,种种行动上的善举,善意的修行是要让心获得觉悟。
因而,每个人在做善事时,首先要救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做到“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把行善当做习惯,而不是想着为自己求福。
怜悯众生,真心行善,才能获得善缘,广积阴德。
03
留给孩子财富和知识,都不如积阴德福报大
这世上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有些人选择给孩子留下大量的财富,让孩子生活富足;有些人选择给孩子留下书籍,让孩子能够学习成长,成为社会栋梁。
但是古人说:
“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

这句话告诉我们,给孩子留下再多的钱财,他们也未必能守住,给孩子留再多的书,他们也并不一定会学习,多积累点阴德才是长远之计。
古今中外,败家子的例子确实不少,如民国首富盛宣怀的儿子盛恩颐,挥霍家业最后穷困潦倒,身无分文死在留元的门口。
有时候留给子女太多物质上的东西,助长他们的享乐挥霍之风,反倒会害了他们。
而如孔子教化众生,教书育人无数,却不求世人回报,自己穷困潦倒,还把自己赚来的财富都接济穷人,帮助弱小,故而,被后世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范仲淹做了宰相也没有过起骄奢淫逸的生活,反而拿钱兴办义学,义田,出将入相几十年,一家几百人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死的时候连丧葬费都不够。
这些圣人学士,并没有给子女留下什么财富,也没让子女继承他们的学识,但是他们的子孙后代经历千百年朝代更替,却仍然受到世人的尊敬,这应该就是,他们在世时,行善助人不求回报,积累的阴德吧。
因此,对于父母而言,爱孩子不如自己多行善事,多积阴德。阴德是埋藏在众人心中的善因,别人偷不去,也抢不走,这样的财富才能让子孙长长久久,福泽不断。
范仲淹做了宰相也没有过起骄奢淫逸的生活,反而拿钱兴办义学,义田,出将入相几十年,一家几百人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死的时候连丧葬费都不够。
这些圣人学士,并没有给子女留下什么财富,也没让子女继承他们的学识,但是他们的子孙后代经历千百年朝代更替,却仍然受到世人的尊敬,这应该就是,他们在世时,行善助人不求回报,积累的阴德吧。
因此,对于父母而言,爱孩子不如自己多行善事,多积阴德。阴德是埋藏在众人心中的善因,别人偷不去,也抢不走,这样的财富才能让子孙长长久久,福泽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