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极简美、影响了千年!
《柳鴉蘆雁圖》
宋徽宗的極簡美學。
自從上次整理了《宋朝的美學》一文後,對宋朝又有了一些新的客觀認識。當然也有人在後台留言叫罵。有說:宋朝沒什麼好的!除了衰落還是衰落!!還有就是奸佞當道!!甚至有人懷疑的後台質問:
“在一個和諧社會就不應該提宋朝這當子事!!你寫宋朝是什麼意思?!”
說實話,看了這些憤慨的讀者留言,我開始是無語的,當然後來也是無語的。不知道從何時起,狹隘的、自以為是的思想已經桎酷我們的手腳和精神,讓我們開始習慣固守原有的、也許本來就不正確的信息。一切與原有知識不相符的東西,通通歸入歪門邪道。
一個時代必然有一個時代的烙印,沒有一個壞的時代,也沒有一個所謂好的時代,『誰最中國』更多的是想要從美學的角度,來分享一些美好的事物。
如果,一個人、一個族群失去了對美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那該是多麼不幸的一件事情。
今次,我們來一起看看宋徽宗的極簡主義美學。
被人戲稱“不愛江山愛丹青”的宋徽宗
宋徽宗,宋王朝的第八位皇帝。總覺得他是個奇葩的皇帝。他的書畫詩、風花雪月的才情遠遠大於他作為一名皇帝的治國才能,他自創書法字體被稱為“瘦金體”,他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他對道教的追尋讓“雅緻”“極簡”成為一種大美。 後世有評說:“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他得天獨厚的皇家背景讓他擁有了獨特的對美的觸覺。他的前半生風花雪月,後半生(準確的講是退位後的歲月)卻顛沛流離,受盡屈辱(也有的說他的最後十年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悲慘,在此不爭論)。他的一生也許正映照了一個國家的興衰與榮辱。
以致後世對他的評論也忽略了他的才華,更多關注的是他作為帝王的失敗。張岱的自作墓誌銘這樣寫:“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年至五十,國破家亡”。
宋朝的重文輕武,一方面讓一個國家的軍事慢慢弱下來,另一方面卻也讓她在其他方面如:書、畫、詩詞、瓷器、香道等方面繁榮起來。文人的審美開始佔據主流地位。
这是宋徽宗赵佶的个性签名。古人称之为花押,用于书画作品的题款。
《瑞鶴圖》|莊嚴聳立的汴梁宣德門 ,門上方彩雲繚繞,十八隻神態各異的丹頂鶴,在上空翱翔盤旋,另兩隻站立在殿脊的鴟吻之上,回首相望,天空及宮殿周圍的祥和以平塗渲染,更烘托出仙鶴動飛之勢和曼妙體態,氣氛祥和吉慶。宋徽宗的書法風格挺健秀麗,稱瘦金體,在書法史上獨樹一幟。
“清曉槲棱拂彩霓,先禽告瑞忽來儀;
飄飄元是三山侶,兩兩還呈千歲姿。
擬似碧鑾棲寶閣,豈同赤雁集天池;
徘徊嘹吠當丹關,故使憧憧庶俗知。”
他是端王,从小爱美爱玩,诗、书、画、茶、园林、蹴鞠皆是他所爱,除了治国。但命运总爱跟人开玩笑,被推上那个万人之上的宝座后,他最爱的还是美与艺术。
常言道,笔迹之处见风骨。
他自创的瘦金体,笔笔如枝枝瘦梅,在清冷的月夜里,迎风挺立,清雅秀丽。
他的字,完全是锋芒毕露,不美不休!
他不舍得让美被掩盖,他深信,一定要被看见,锋芒毕露是他的人生美学。
宋徽宗信奉道教,還自封為“道君皇帝”。道家有“靜為依歸”“清極遁世”的理念,對幽怨的青色情有獨鍾。道家儀式中,給天神寫的祈禱詞叫“青詞”,也叫“綠章”(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宋人札中,有這樣的天青色的紙,淡淡的一種藍色,用來寫祈禱詞)。道教對青色的追求,直接影響了宋徽宗的審美。
歐陽修說過一句非常重要的話:“道尚取乎反本,里何求於外飾。”大致意思是:我們追求的道,就是返璞歸真:我們追求的理,不用加任何裝飾。這種理念,不僅影響了汝窯的燒造,同樣也影響了宋代其他官窯的燒造。
但当你在博物馆见到徽宗最爱的汝瓷时,就像少女欲说还休的心事,细腻柔和。
只恨生在帝王家吧。
趙光超講極簡主義,就讓學生看宋瓷。“在存天理滅人慾的重壓下,當時的人要做一個藝術形式,包含了七情六慾,看上去還要很平靜,這就是簡約主義的上好示範。它不是貧窮,是高度進化的能力。”
宋代的瓷器匠人,奉命用地上的泥土燒製天空的顏色,佩服之極,無詞言表,此處省略三百字。
“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支釘釉滿足”,此天造之物說的就是汝瓷。關於汝瓷的來源一直有著許多美好的傳說,其中一個版本與宋徽宗的夢有關。
傳說宋徽宗做過一個夢,夢到雨過天晴、遠處天空的天青色,醒來後他要求造出“雨過天晴雲破處”的瓷器,最後汝州工匠技術高超,從此,世上多了一種傳世瓷器--汝窯瓷,天青色也成為汝窯的典型特徵。(另有資料顯示“雨過天晴雲破處”最早提法並不源於宋徽宗,而是五代後周的第二位皇帝世宗柴榮。當時,柴榮將柴窯的特點寫為“雨過天晴雲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另汝窯的創燒具體時期,此處亦不做爭論”。)
北宋 汝窯 葵花式小碗
汝瓷大致可分為:天蘭釉、天青釉、月白釉、豆青釉、卵清釉等。
他指导18岁的王希孟,画出了《千里江山图》。远看浩浩山河,近看飞檐走亭,青绿赋予其山体堂皇,淡色施以远处气韵,既有浩荡,亦有精妙。
▲《千里江山图》局部
还有同个时期的张择端,画出了北宋盛世,那一幅《清明上河图》,让世人无数次想梦回宋朝。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局部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雖然場面熱鬧,但卻是一副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1101年,《清明上河圖》被收入御府。
1125年,金兵南下,宋徽宗在執政二十五年後,傳位與其兒子趙桓(欽宗)。1127年,靖康之變,金兵攻,,,宋徽宗與其兒子淪為亡國之君,北宋淪陷。嘆!
于是,他像孩童一样,伏下身子,去观察花鸟鱼虫,四季花草,看到鹦鹉用前后两只爪趾抓住树枝,“孔雀登高,必先举左腿”……
放大了看,每一根羽毛都根根可见,据说与真鹤对比,相似性高达99%。
这是他的天真吧,认为自己已与丹青结下一生的约定,能看尽世间美好,画不完清新清雅的自然。
世界对他的期待,是一个好君王,是治理好国家,延续北宋盛世。
但赵佶一心只为美沉溺,从不掩饰收敛,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喜欢什么就去追求什么。这样的性格,于艺术是绚烂,于黎民百姓就是灾难。
譬如,他耗时六年修建的皇家园林——艮岳,据说是比圆明园更胜一筹的人间仙境,但被指责劳民伤财,靖康之耻后,亦被金人拆毁。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亡国之君的宋徽宗赵佶已被囚禁了九年,国破家亡,受尽屈辱。一个人,死在五国城上冰冷的炕上。
▲ 宋 宋徽宗(传)《十八学士卷图》仆役们在准备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