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黛散外敷在带状疱疹急性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摘自《皮肤病学杂志》
带状疱疹主要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红斑及成簇水疱,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同时伴有神经痛的症状,对其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1,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带状疱疹发病率逐年增高[3]。HZ如果治疗不当,极有可能遗留后遗神经痛,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影响生活质量;而HZ急性期水疱持续时间越长或皮疹消退时间越长、水疱越多、皮损范围越广、皮损区温度越高和感觉异常越明显,越容易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4];因此,在HZ急性期尽早进行干预治疗显得十分重要。我院中西医结合皮肤科采用青黛散外敷结合中医特色护理早期干预急性期带状疱疹,同时联合抗病毒、营养神经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80例患者均来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皮肤科住院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24~68(48±3.1)岁,病程2~6天,平均(3±1.2)天;皮疹发生部位:上肢及肩部8例,臀部及下肢10例,胸腹部22例。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22~65(45±2.6)岁,病程2~5(3±1.7)天。皮疹发生部位:上肢及肩部6例,臀部及下肢12例,胸腹部22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变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5]。
(1)皮损为绿豆大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生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1.3纳入标准
(1)符合HZ的诊断标准;(2)年龄18~75岁;(3)出现疱疹在7d内,未经过抗病毒和止痛治疗者;(4)病变部位在四肢及胸腹部;(5)患者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等疾病或其他需要治疗的疾患;(2)病情危重,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确切评价者;(3)1个月内应用过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4)病程超过7d或病损区域未出现水疱者;(5)其他类型带状疱疹:头面部带状疱疹,顿挫型带状疱疹,播散型带状疱疹等。
1.5剔除标准和脱落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2)依从性差;(3)疼痛持续加重,需口服止痛药者;(4)试验过程中自愿退出者。
1.6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内服:阿昔洛韦胶囊(生产厂家: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规格:每片0.2g,批号:04180602),口服,0.8g,5次/d;甲钴胺片(生产厂家: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规格:每片0.5mg,批号:1801076),口服,0.5mg,3次/d;第1周始连续治疗1周。
观察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青黛散外敷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具体操作方法:(1)将青黛、黄柏、冰片、滑石粉等研成极细粉末混合均匀,密封于罐中保存。使用时用蒸馏水调和成糊状,外敷于红斑和或水疱处,外面消毒纱布覆盖,在纱布外层用保鲜膜外封3h,2次/d,第1周始连续治疗1周。取下时,先去除保鲜膜和纱布,再用生理盐水纱布擦去药迹。(2)中医特色护理:①青黛散外敷时敷药面积大于病变面积;②敷药时厚薄要均匀,保鲜膜固定时松紧适宜,避免药物溢出;③敷药时间不超过3h;④情志护理: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可以通过看书、听音乐的方式放松自己,保持平和心态。
对照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利凡诺湿敷,每次20min,2次/d,第1周始连续治疗1周。
两组均在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第1周、第2周进行疼痛评分及效果评价,在治疗后1个月随访进行疼痛判断,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
1.7观察指标
观察红斑减轻时间、止痛时间、止疱时间(原有水疱无增大、无新水疱出现的时间)、结痂时间(水疱开始干涸、结痂的时间)、皮损痊愈时间,统计治疗后1个月两组临床疗效等。
1.8疗效评价标准[6]
基本治愈:皮损基本消退,疼痛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局部疼痛明显减轻,疗效指数≥70%,但<90%;好转:皮损部分消退,疼痛减轻,疗效指数≥30%,但<70%;无效:皮损与疼痛均无明显减轻,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以临床痊愈加显效加有效进行统计。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单独评价[7],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
1.9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1个月后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1个月后疗效对比
2.2两组治疗有效时间评价
观察组红斑消退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脱痂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红斑消退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比较(x±s,d)
2.3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相比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而观察组在治疗后2周VA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与治疗后2周相比有差异,但不如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降低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表3),尤其是在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8],是由肝经郁热、脾虚蕴湿、血瘀气滞等引起[9],其病理特点为“热、瘀、毒”[10]。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机体受湿毒及风火侵袭,同时伴有起居失调、情志饮食紊乱等因素,情志不畅则导致肝气郁结、郁结而化热;饮食不节则导致脾失健运、湿浊之气内停;或起居失调,卫外功能紊乱,使风火、湿毒之气郁积于肝胆[11]。在带状疱疹早期,正气尚足,肝气郁积能化火,或湿热内蕴,邪气火毒等趁虚能侵袭人体,正气奋起抵抗,邪正交织,遂发于肌表,故可见皮肤出现红斑、水疱;正邪相交加剧,经络壅滞,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故皮损部位出现剧烈疼痛,皮疹逐渐加重[12]。
对于早期带状疱疹,西医主要是以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止痛为治疗原则[13];而对于局部红斑、水疱常采用湿敷疗法,利凡诺湿敷具有抗炎、收湿功效,是临床常用选择。西医疗效的个体差异较大,尤其是老年患者,疗程较长,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药物的不良反应多,容易遗留后遗神经痛。而根据沪上著名“夏氏外科”的“就近及早出邪”的学术思想[14],此期应该重视局部和早期治疗,应以清热泻火解毒、活血化瘀止痛为主[15]。我院自制中药散剂青黛散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敛疮之功效,应用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收效甚佳,本方以青黛为君药,黄柏作为臣药,滑石、冰片共为佐使,在带状疱疹早期使用,利用青黛散的清热解毒、润燥祛湿及生肌敛疮作用,能使皮损处的疱疹病毒在较短时间内失去活性,促使红斑消退时间提前,同时促进水疱的干涸结痂,而且青黛散外敷的同时给予保鲜膜外封,可以增强青黛散的渗透作用,促进药物的吸收,使局部皮损处达到最高药物浓度,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在治疗的过程中结合中医特色护理,调制青黛散时浓度适宜,将青黛散糊剂摊平在无菌纱布上覆盖在皮损处,敷药厚度约3mm,敷药面积大于皮损处1~2cm,敷药时间不宜超过3h,防止药物干涸黏附在皮肤上。去处剩余药物时动作要轻柔,尽量保持皮肤的完整。同时要注重患者的情志护理,舒缓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本研究表明,在带状疱疹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青黛散外敷结合中医特色护理,不仅提高了临床总有效率(P<0.05),还使红斑消退、水疱结痂时间缩短,而且短期缓解疼痛方面也优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也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能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而且青黛散外敷疗效明确,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若瑜.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51(6):403-408.
[2]夏瑜杉.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9):52.
[4]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3):161-167.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1-12.
[6]古竹霞,李宁.中药湿敷联合常规西药在带状疱疹急性期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17(6):528-530.
[7]杨春艳,张剑,杨茜,等.喷昔洛韦联合青黛散治疗重症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26:161-163.
[8]祝永春.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28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临床综合,2015,15(1):67-68.
[9]曹周军.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42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0,26(5):83-84.
[10]郅晓宇,李晓娜,杨东红.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发展近况[J].养生保健指南,2019,4:334.
[11]梁海莹,罗家胜,李红毅,等.范瑞强分期论治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经验[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2):274-277.
[12]徐聪,赵刚.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效果评价[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2):155-157.
[13]郭丽.中药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70例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4):548-549.
[14]李斌.海派中医传承-夏氏外科治疗湿疹经验[C].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15]柯祖祥,范颐淳,李光珍.复方青黛散治疗带状疱疹5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0,9(4):159.
张春玉,罗希,王蕾,苏静,秦丽,谢韶琼,姜文成.青黛散外敷在带状疱疹急性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20,36(12):750-75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