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北京城里满人分四类,有一类既牛掰又可怜

据光绪三年(1877)进士何刚德在京城生活十九年的观察,北京的满人,大概可能分为四类。

一类是一二品大员。这些人年老位高权重,早就磨练成了人精。待人彬彬有礼,很少起高腔,十分平易近人。

二类是卿寺堂官,出色司员。这些人都是中层以上干部,修炼到了一定程度,虽然偶尔会在言语上跟人起冲突,可一旦要形诸文字的资料,他们就很小心,生怕留下把柄,甚至吃点亏也无所谓。

(清朝官员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三类是平常司官、笔帖式,与人无争,只过自己的小日子。

作者总结,这些人都比较尊重汉人。原因在于,他们生下来就有官位,便宜占尽,不想卖乖;又自觉文化才能不及汉人,因此对汉人颇为礼让。

不过,京城里还有另一类满人,看着牛掰,实际可怜。

说他们牛掰,因他们乃是宗室、王公,出身高贵。都是爱新觉罗的种,说起话来,脑袋都要微抬四十五度。但,他们并无实权,就算做了官,也是小官。

说他们可怜,是因为钱少。

朝廷其实对他们有供给,但国家多事,割地赔款,没怎么停过。哪里有钱给他们涨工资呢?因此标准很少变。但他们子生孙,孙生子,人口越来越多。俸饷不增而人口激增,结果就是一家人的日子都不好过。

(清朝妇女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而且,他们不许离京四十里,不许经商,也不会给他们任地方官员的机会,就让他们保持着不劳而获的体面,用何刚德的话来说,就是“爱之欲其贵也”。朝廷很看重他们,让他们不需工作,而保有富贵。

实际呢?连日子都过不下,还什么富贵哟。

无奈之下,闲散宗室里做了点官的,都极为节俭。

上班,不骑马不坐轿,走路去。

怕官帽落多了灰尘,没钱换,因此拿块红布,包着帽子,拿在手里走……

祭祀的时候,有些人的蟒袍,竟然是纸画的……

这些好歹还是有官做的,那些连官都没得做的呢?

最穷的那些,竟然帮人挑水、做工为业……

你想想啊,一个汉族小掌柜家里挑水的,竟然是个王公,他的祖宗,当年带领千军万马,牛气冲天……这是怎样一种尴尬啊——若此汉人正好有点阿贵精神,免不了就想,当年我的祖宗被你们欺负,现在,嘿嘿……

(落魄王爷额尔赫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过好歹,他们人穷志不穷,靠自己的劳力挣钱吃饭,更有甚者,坑蒙拐骗,无所不为。

霍建华主演的《镖门》里,就有位武艺高强、傲娇搞笑的落魄王爷额尔赫,跟人做了江湖骗子,但他那派头,那气势,能让被骗者觉得,哟,这位爷,若不是大清开国两百多年了,否则,会是一员大将呢!

何刚德认为,最初这些政策,是为了优待满人,哪里晓得,最后害了他们。实际上,不止清朝如此,汉、唐、宋、明,又哪个不是如此呢?刘备他老人家,自诩为中山靖王之后,也就给自己壮胆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