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2期】This Week in Extracellular Vesicles

1.  Apoptosis and Compensatory Proliferation Signaling Are Coupled by CrkI-Containing Microvesicles. 凋亡细胞通过含有Crkl的微囊泡调控周围细胞的增殖信号。 [Dev Cell] IF=9.34  PMID:28633020

摘要:凋亡参与补偿性增殖信号传导(CPS),其中死亡细胞诱导相邻细胞的增殖,作为恢复体内平衡的手段。凋亡细胞与其相邻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仍然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在这里,我们研究发现一部分凋亡细胞会产生和释放含CrkI的微泡(不同于外泌体和凋亡小体),其在接触时能够诱导相邻细胞的增殖。我们通过显微镜视频证实了CPS过程。我们证明体外和体内纯化的这些囊泡足以刺激其他细胞的增殖。我们的数据表明,ExoT细菌毒素失活CrkI或通过诱变阻断凋亡细胞中的囊泡形成能够抑制CPS,从而解偶联CPS和凋亡。我们研究表明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在调节受体细胞中囊泡诱导的CPS中起关键作用。 CPS可能在涉及凋亡性细胞死亡的疾病中具有重要影响。

PS:凋亡细胞释放一些囊泡会对周围的微环境产生影响,这一观点是比较主流的认识。向大家推荐的这篇文章一样是沿着这样的套路走的,他们发现凋亡细胞释放的微囊泡能够诱导周围细胞的增殖从而维持生理平衡。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发现,一定意义解释了为什么生物体大量的细胞正常凋亡的同时又会有大量的细胞产生,而且一直维持一个相对恒定的数目。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

2. Cooperative tumour cell membrane targeted phototherapy. 靶向肿瘤细胞膜的联合光疗策略。 [Nat Commun] IF=11.33  PMID:28627516

摘要:目前使用抗体或纳米材料靶向递送治疗药物已经提高了癌症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然而,肿瘤内的异质性和分子靶点的缺陷会导致靶向药物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本文中,我们构建了一个合成靶向系统,其中使用到合成的和生物自身产生的纳米组分,利用受体 - 脂质偶联物(SR-脂质)的肿瘤细胞膜选择性定位提升治疗靶向性。 SR-脂质首先使用融合脂质体将药物选择性递送到血管周围区域的肿瘤细胞膜。再通过与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搭配,将SR-脂质转移到相邻细胞,并进一步扩散到常规分子靶向药物作用受限的整个肿瘤组织中。我们研究表明SR-脂质的这种肿瘤细胞膜靶向递送能够引导目标光敏剂的均匀分布病增强的光疗效力。

PS:光疗 是第一次听说。hzangs表示不了解。但文章的大概技术思路还是看明白了。文章作者利用特定的SR结合脂质体,制备的SR-脂质体能够利用循环系统进入血管周边的肿瘤细胞,再利用肿瘤细胞的细胞外囊泡将SR-脂质体传递到远离血管的肿瘤细胞上,最终是肿瘤携带均一的SR,利用靶向SR的治疗策略杀伤肿瘤。非常有意思的思路,也许会是未来一个不错的治疗策略。

3. Extracellular Vesicle Biogenesis in Helminths: More than One Route to the Surface?  蠕虫的细胞外囊泡合成:不止一条路径? [Trends Parasitol] IF=7.29 PMID:27720334

摘要:最近发现寄生虫释放可以将一系列效应分子通过细胞外囊泡(EVs)转移到宿主细胞,这使我们重新认识了寄生虫-宿主接触原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综合考虑了最近的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研究以及超微结构观察的结果,分析表明蠕虫中可能存在多种EV生物发生机制。 我们提出不同的EV亚型在免疫调节和药物诱导损伤修复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提出了靶向EV生物发生途径来实现寄生虫控制的策略。 同时我们提出这一策略目前面对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PS:寄生虫释放的细胞外囊泡对宿主细胞或组织系统进行影响,从而影响宿主免疫反应,最终构造一个有利于寄生虫生存的环境。这是最近关于寄生虫微囊泡研究中的发现。这篇文章总结了目前的一些发现,并提出寄生虫可能存在不同的细胞外囊泡合成途径,靶向这些合成途径可能是治疗和控制寄生虫病的潜在策略,同时这篇文章也指明了目前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4. Extracellular vesicles of stromal origin target and support 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基质来源的细胞外囊泡能够靶向并支持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 [J Cell Biol] IF=8.72  PMID:28630143

摘要:近来大量报道表明细胞外囊泡(EVs)是细胞与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关键介质,在发育和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调查构成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HSPC)的支持性微环境的间充质基质细胞释放的EVs是否能够影响HSPC的基因表达和功能。通过利用具有不同能力的两种胎儿肝源性基质细胞来维持HSPC离体存活,我们证明了基质EVs在调节HSPC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支持性和非支持性基质细胞都会分泌EV,但只有由支持性机制细胞递送的那些细胞外囊泡能够在体外和体内被HSPC摄取。这些EVs具有特异性的分子特征,调节HSPCs摄取后的基因表达,维持HSPCs的存活和克隆潜力,同时预防细胞凋亡。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EVs是HSPC生存“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在再生医学中有重大应用。

PS:干细胞在生物组织的再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在体外还是在体内条件下,干细胞的存活都离不开基质细胞的支持。本文揭示了基质细胞对干细胞支持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基质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外囊泡,携带特定的生物分子,调节干细胞的基因表达和细胞行为。这是一篇很有意义的文章报道。

5.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liver disease and potential as biomarkers and therapeutic targets. 细胞外囊泡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IF=14.44  PMID:28634412

摘要:细胞外囊泡(EVs)是由肝脏不同细胞释放到微环境中的膜泡结构。肝脏疾病包括酒精性肝病,NAFLD,病毒性肝炎和肝细胞癌,EVs在这些病理疾病及正常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通过他们携带的分子,EVs可以介导肝脏细胞间的和器官之间不同细胞类型之间的通信。 EVs作为疾病的生物标志物也被广泛研究,同时也有大量文章报道利用EVs作为治疗靶标和药物载体。在这里,我们回顾了解了EVs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相关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在生物标志物开发和治疗中的应用。

PS:综述文章一篇,研究肝癌等肝脏疾病的朋友接好,不多做介绍。

6. Epigenetics: A New Model for Intracellular Parasite-Host Cell Regulation. 表观遗传:细胞内寄生虫调控宿主细胞的新模式。 [Trends Parasitol] IF=7.29  PMID:27142564

摘要:细胞内原生动物寄生虫是引起人类和动物宿主中一系列疾病的极其重要的病原体。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原生动物寄生虫,和其他原核和病毒病原体类似,能够通过改变转录和相应信号传导途径调控宿主基因组的表观遗传修饰,从而实现操纵宿主细胞的目的。 鉴于这些数据,我们研究了利什曼原虫利用表观遗传调控影响宿主巨噬细胞作用这一过程,研究表明可能导致巨噬细胞进入永久性失活状态,从而有利于病原体的存活和疾病进展。

PS:胞内寄生虫利用囊泡如外泌体等对宿主的表观遗传学修饰进行调控,从而达到为自己构造适宜生存环境的目的。这篇文章介绍了这其中发生的一些事情。

7. Deubiquitylation of Protein Cargo Is Not an Essential Step in Exosome Formation. 蛋白质货物的泛素化不是外泌体形成的必要步骤。[Mol Cell Proteomics] IF=5.91  PMID:26884507

摘要:来自多泡体(MVB)的外泌体携带有来源于其母细胞的蛋白质和遗传物质,各种细胞类型(包括肾上皮细胞)都会分泌外泌体。通常,认为蛋白质货物有泛素化修饰的,但是在货物并入MVB过程中,泛素被特定的去泛素化酶切割。在这里,我们提供了直接证据表明,在体内,去泛素化并不是外泌体货物包装所必需的。通过电子显微镜检测人类MVB和尿外泌体中的泛素。利用质谱在人尿外泌体中鉴定的> 6000个蛋白质中,15%的蛋白都存在用各种拓扑结构的(Lys63> Lys48> Lys11> Lys6> Lys29> Lys33> Lys27)泛素化修饰。在泛素化位点上游的碱性氨基酸偏好与特异性泛素化基序存在显著联系。目前的研究表明,在体内,蛋白质的去泛素化对于它们并入MVB中并不是必要的,另外我们的研究表明尿外泌体是用于研究生理或疾病状态中的泛素修饰的理想材料。

PS:这篇文章涉及到外泌体蛋白包装过程,文章发现,与以往人们的认识不同,他们的研究表明去泛素化并不是蛋白进入外泌体所必须的。在外泌体中存在大约15%的蛋白具有泛素化修饰。

8. Horizontal Transmission of Cytosolic Sup35 Prions by Extracellular Vesicles. 细胞质中Sup35朊病毒通过细胞外囊泡进行水平传递。 [MBio] IF=6.97  PMID:27406566

摘要:朊病毒是通过将与其相同的可溶性蛋白构象改变为非水溶性的聚集状态而复制的感染性蛋白质颗粒。最初被鉴定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致病因子,酵母(酿酒酵母)中的朊病毒是遗传调节中的的表观遗传元件,其能够诱导其宿主细胞的表型变化。原型酵母朊病毒是翻译终止因子Sup35。由Sup35或其模块化朊病毒结构域NM组成的朊病毒是可遗传的,在酵母交配期间垂直传播到子代或水平传播。有趣的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衍生自酵母Sup35NN的蛋白聚集体表现为同哺乳动物朊病毒类似的传播策略的真实传染性实体。当细胞直接接触时,传播是最有效的,我们在这里证明,细胞质中Sup35 NM朊病毒也可与纳米尺寸的膜泡结合释放到细胞外空间。重要的是,细胞外囊泡具有生物活性,被受体细胞吸收,在受体细胞中它们诱导自身持续性的Sup35 NM蛋白聚集。因此,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细胞外囊泡可以作为基于蛋白质的表观遗传信息转移的传播媒介。

PS:对朊病毒不甚了解,可能翻译中存在一些出入。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朊病毒可以通过细胞外囊泡进行传播,囊泡传递蛋白还是比较多见的,只是这里变成了变性蛋白——朊病毒。

9. KRS: A cut away from release in exosomes. KRS:减少外泌体的释放。 [J Cell Biol] IF=8.72  PMID:28626001

PS:JCB:Caspase-8调控癌细胞外泌体中赖氨酰-tRNA合成酶的分泌 针对这篇文章的一个评论性文章。

10. Vesicles as Vehicles for Virulence. 囊泡作为病毒毒力的运输车。[Trends Parasitol] IF=7.29  PMID:27006155

PS:讨论性文章,介绍囊泡在寄生虫疾病研究方面的热点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

大昌华嘉的NTA免费试测还在进行。

hzangs建立了qq实名交流群,感兴趣的来哦~

欢迎大家来这里聊聊天,交流交流课题。同时也可以试着解决个人问题
为了保证群内部的交流信息的可靠性,避免软广告等可能影响大家科研思路的事件发生,该qq群采取实名制度。请实名入群。谢谢大家配合。
QQ群号:450453711   加群验证消息请注明 :姓名+单位。
hzangs等着你们来哦

今天的整理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可以有所收获。大家下周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