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深的孤独,是一个人吃重庆火锅

一介

自在丨小生活丨态度

吃最辣的火锅,品最好的重庆↓

今天的片子为我们展现了重庆人与重庆火锅间的情结。到底,重庆火锅好吃在哪?火锅与重庆人之间,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我们就来细说一二。

重庆人的信仰,是不上鸳鸯锅 

在重庆,火锅是一种信仰。

有个流传甚广的段子:

重庆人为了挽留对方,都说过哪些忍让的话?——

“好嘛!那就鸳鸯锅嘛!”

“那重庆有清汤锅吗?”

“有啊,鸳鸯锅就是清汤锅。”

辣椒,才是重庆火锅的灵魂啊!

所谓重庆老火锅,一定是辣得纯粹的。

汤底用大块牛油,

在牛油融化后加入植物油、

葱姜蒜和辣椒花椒调味,制成红汤。

反复熬制,辣味方能出头。

面儿上是翻滚的红汤,

舀上一勺,底下的辣椒满满当当。

看得人惊心动魄,才能辣得人惊心动魄。

重庆火锅的蘸料,有且只有香油蒜泥,

香菜什么的,是异教徒的十字架,非主流的紧身裤。

在洪崖洞这些旅游景点吃火锅,

餐馆为了迎合外地客口味,

把辣度分成三六九等,蘸料居然能选麻酱。

对于这种挑衅行为,

重庆人不屑一顾,也鄙视至极。

同样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位外地人身上:

当你热泪盈眶地用普通话问有没有麻酱时,

服务员虽然不发一言地送过来,

但他们斜向上15度扬起的嘴角已经说明了一切。

重庆火锅有三件宝,

毛肚、黄喉、鹅肠。

好比基督教的三位一体,

少了哪个都是亵渎教义。

毛肚好伺候,红汤一滚,

提着毛肚上上下下,左右一划,

连汤带水地放入香油碟中,

就已经是最触及灵魂的重庆味儿。

黄喉和鹅肠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

烫好了是美食,烫不好等于没吃。

经验老道的火锅客,

总会猝不及防地叮嘱你,

“再等等!”“可以了!”

若有不测,大有把你送进渣滓洞受刑之势。

火锅,是重庆人唯一,且始终如一的讲究。

这是形式,更是仪式。

没有火锅,不成重庆。

重庆的味道,是火锅味 

魔幻重庆的市井味儿,

全在火锅里。

在这座道路错综复杂的山城,

你可能会找不着北,

但绝不会找不着火锅馆。

重庆的火锅馆子分布在每个街头巷尾,

从防空洞到山洞,

从1楼到18楼,

当你看见马路边有人莫名地排长龙时,

不要犹豫,跟上去吧——

那儿一定有家超好吃的火锅店。

据说重庆的火锅店有三万六千七百多家,

这给了重庆人不分春夏秋冬吃火锅的底气。

今天不知道吃什么?吃火锅去!

发工资了?吃火锅去!

下班了?吃火锅去!!

白天的重庆,是座无限逼近北上广的大都市,

夜晚的重庆,是火锅馆子里的吆喝与喘息。

吆喝,是当地大汉的通行证,

喘息,是外地客的墓志铭。

在这里,你能看见满脸通红的文静姑娘,

也有一言不发的夫妇,

辣得满头大汗的广东游客,

或是光着膀子划拳的“棒棒”们。

“日你妈”的笑骂与“好辣啊”的感叹交替出现,

编织出独一无二的火锅江湖。

吵闹声响,白炽灯亮,

山城的夜晚,就此舒展开来。

有人说重庆姑娘是直爽的、豪放的,

我想她们多半是火锅吃多了。

重庆火锅的本质,就是“俗”。

据说重庆火锅,本就是由几位码头工人创造,

所以才多用便宜的牛下水下锅。

在重庆火锅馆子,

汉子们是不穿上衣的,打死都不穿上衣的;

讲话是一定要大声的;

啤酒是一定要有的;

体面是不可能体面的;

只能一边流汗一边假装坚强这样子。

如果你看见有人一边吃火锅一边喝藿香正气水,

不要惊讶,

那是属于重庆人最后的倔强。

火锅之于重庆,是生命,也是生活。

重庆火锅的最佳调味,

正是那街头巷尾的人间烟火。

在火锅中读懂重庆

我们要怎么评价重庆这座城市?

几年前游重庆,

对它的印象可以写下一本书:

在这里问路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东南西北之外还有上下左右;

这里的夏天分分钟热过广州;

这里的美女晃得人眼花缭乱;

这里的出租车师傅永远不说普通话,

打死不说普通话。

唯有吃一顿重庆火锅,

对重庆的画像方能明晰起来。

火锅的辣,是重庆人对生活的执着与开阔;

火锅馆的喧嚣,是重庆最亲和的市井气息。

重庆人生活安逸,

正如火锅馆里慢悠悠等着食材熟透的耐心;

重庆人有江湖习气。

那正是火锅馆里围桌而坐饮酒猜拳的豪气。

所以只有在重庆,才能生出《三峡好人》,

也能孕育《火锅英雄》。

重庆的魅力,都浸在火锅里。

吃透了火锅,你也就读懂了重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