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杖法的理解

倒杖法由赣派风水祖师杨筠松提出,其定穴有十二种方法,故又名“十二杖法”。

⒈顺杖――顺接来脉,正面点穴。这种穴位一般位于主山峻拔端正,落脉逶迤而下的山麓之地,此处脉气不强不弱.不软不硬.煞已脱尽,站在这个地方观看峦头,仰角一般成30度角左右,因而不会产生压抑感,此外朝山.案山远近相迎,龙砂虎砂左右护卫穴场,形势理想故用顺杖。

⒉逆杖――逆接来脉,背向受穴。此杖法适合于选择那些祖山耸拔清秀,而主山却细嫩无脊,平淡无奇的穴位,但它要求祖山与主山之间必须开阔无障,保持相当的距离,即所谓“两旁开睁,而不逼压”。因为只有疏远了距离才能使权当朝案的祖山不致喧宾夺主(回龙顾祖格),对主山构成威胁逼压。逆杖宜后有鬼乐。

⒊缩杖――气聚山顶,缩脉受穴。此杖法多用于在穴场四周山势过于挺拔,而来脉又不很强硬的情况下,为了不使居者感到压抑,将穴位选在落脉上部。这样可以使“诸煞自然降伏”。

⒋缀杖――如线缀衣地取穴于脉。多用在龙势雄急.落脉强健.山形陟峭之地。为了不使主山逼压穴场,所以要适当远离山麓一段距离,在龙脉将尽不尽之处定穴,以降低仰角,不致于有压迫感。由于这种杖法有似缀扣于衣,故名缀杖。

⒌开杖――山脊如剑刃,直势直冲,当头下穴有煞,故宜在脉之两旁分开受穴。山脊风大也是常识,因此闪开山脉脊线(即所谓的脉气),在其两侧点穴,就是所谓直来取斜的原理,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⒍穿杖――脉自旁来,于腰点穴,有似于线穿针眼,木柄塞斧孔,故名穿杖。多见于龙脉直来横接或斜来正接,穴场宜平铺毡唇,其环境要求不外乎前有朝案后有依托,龙虎弯抱,堂水中聚。

⒎离杖――脱离来脉,远处受穴。此法常用于龙脉强势顿跌,而龙砂.虎砂又远离主山的情况下,如此点穴据说是因为脉急难停,脱落平坦,如蚕之脱茧.蝉之脱壳,形体虽在此而生气已别脱出于外面也。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主山陡立,龙虎砂远卫,因而需离开来脉有相当的距离平选择穴位,既可收到缀杖的效果,也使主山不致于压抑,又可平衡其周边的关系,使穴位不至于过于臣服于后山,而疏远了左龙右虎砂与朝案。

⒏没杖――阴来阳受,龙势雄急,急落开窝,气沉窝底,脉既深沉而来,则穴必深藏而受,故名没杖。指阴脉来山强势急落,至结穴处化气呈凹状,犹如单人沙发。此种穴多见于山间小盆地,将穴位选在“窝底”即盆地的最低处,虽然不无压抑之嫌,但由于盆地过小,因难以使用缀杖.离杖,没杖是一种适宜的办法。当然若窝太深,又应使用架法,将穴位选在盆地边沿上。

⒐对杖――将杖头对准前后左右,取其四势登对而中心受穴,在龙真穴正,四势平和,可是落脉却没有“窝.钳.乳.突”明显的地貌特征,在可资选择的山间小盆地中,用没杖等法比较困难,堪舆家采用前后左右,四势登对,以“天心十道”定穴,故名对杖。

⒑截杖――截去穴前的多余之气,即截去吐出之舌,以受穴位。此种穴形的特征是来脉两水夹山,一水横拦,呈长岗之形,左右虽为夹拱,却难包其长吐之舌,故立穴宜截去其多余之气,于”舌根“正中骑脊立穴,长舌犹如汉字“本”字,截去其竖划下部分即成“太”字,(例如三个长岗形山脉下延,准备定穴在中间山脉,但中间山脉尽头又比两边山脉还长,这样龙虎砂就包不住穴场,故宜把前面裁掉,穴位退回龙虎之内也),明代十三陵之首的长陵,就是采用截杖法。

⒒犯杖――伤犯来脉,凿山受穴。此法适合于在四周众山高大,惟独此龙低小的条件下选择穴位,它与缩杖的相同点,都是在高处点穴;而不同点在于缩杖来脉虽低小,但款款可行,落势平缓,因而即使高处也有宽敞之地可以受穴;而犯杖就不同,其中落脉不仅低小而落势峻急.峭拔耸立,因此欲在高处点穴就不能不大挖土石,清理场地,犯杖在古人看来,总是有伤犯脉气,故称为犯杖。犯杖必须堂局宽展.遥山耸秀.远水生光者,其体方真。若逼山逼水.局量浅小者,亦以犯杖裁之,未有不绝者,慎之也。

⒓顿杖――顿起高丘,以垒穴山。顿者,堆顿高垒,积客土以受生气,培假阜以配真局者也。必须龙真局正.四周众山低小,惟此龙独粗老和刚强。所以要“堆客土以聚生气培假阜以配真局”,用人工堆山的方法再造一个小主山,然后才下穴。明代十三陵之一的泰陵,其背后的笔架山,虽然脉络清楚,四周众山也低小,可是由于背山险峻.来势雄急,故为避其煞气,采用了顿杖之法,在穴后堆山堆起一小圆丘。若局量偏小,则无顿法也。                                      十二杖法是堪舆家点穴造葬的12种技法,基本可满足各种形势的点穴需要。在实践中堪舆家有时会兼用两种杖法,如顺兼缩.顺兼逆.逆兼穿等。例如,其中顺兼缩是指顺接来脉而在高处点穴,以收纳远山远水之秀也。例如:A 顺兼逆杖法:顺接临头的来脉,而逆接堂中之气。顺着来龙,正落脉结穴,适宜向上正面有水曲逆来,正面受气,向上水一边立穴,亦不可趋上边顺水砂。要用下水砂,以收上来逆水。因此要用顺兼逆杖法。应该正面而顶落脉,而脚踏逆水去水主为合。

B 顺兼缩杖法:顺接来脉,有如顺杖法,受气天门百汇穴(头顶最高之处,有上中下三窝),然后结穴。收远方山水之气,穴场偏高,只要藏风聚气,用塔升火之法。避开坳风,堂局要正的大穴,若穴场有崩塌之处,可将穴场长高降低,另以三停之藏风而不见崩破为吉,亦可用法补足或裁剪,以弃凶求吉。

C 逆兼顺杖法:逆兼顺,逆接来脉的意思。但要顺接堂气受穴。龙在入首处又伸一脉,穴反结于背(如坐祖山正顶,反前向之)。祖山变成了靠山之间的鬼星,要注意落脉的转向,而应以来去水摆在案山和穴场之间,但不致于落在水中为佳。

D 逆兼穿杖法:此法和前者不同之处,此逆杖就堂气,横接来脉,回头兼顾祖山,前杖法则非顾祖。不拘左.右转,脉闪于一边,逆龙就局,要以腰受穴,有朝有靠,龙虎弯抱,水中聚,因此要兼有穿杖法。

杖法立穴,种类甚多,难以尽述,需得明师指导,用心领会,才能拥而广之。 (风水无绝对的一定之法。至于葬深葬浅也宜参考峦头形势和水的远近来决定,葬的深浅也有以交合水为度作为参考。离山远而近水者.宜浅葬;离山近而远水者.宜深葬。亦是以山水的阴阳平衡与气的浮沉吞吐作参考而决定葬法。穴法有粘.骑.盖.撞.吞.吐.浮.沉.偏.正.挨.闪.顺.逆.进.退等。…在扦穴的过程中,若挖到生物皆放生,挖到古墓换地方。)

更新于 07-2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