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九师倪作霖——永远跟党走

永远跟党走

永远跟党走!

文/铁九师四十五团:倪作霖

“永远跟党走!”这是两位父亲对我的临终嘱咐,也是平时反复的谆谆教导。

2003年8月5日,接到母亲打来的告知父亲病危的电话,我立马向领导请假,从辽宁辽阳匆匆赶回老家。父亲见到我后,突然“回光返照”,握着我的手,久久不放,反来复去重复着一句话:“你要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

我眼含泪水对父郑重地点头说:“爸,您放心吧,我记住您的话了,永远跟党走!”不多久,父亲欣慰地永远闭上了眼睛。

1931年8月出生的父亲生不逢时,国内军阀混战,外敌乘机入侵,从童年到少年都是在战火连天、灾祸重重、民不安生中度过的。所幸的是,父亲所在的小村庄,远离兵家必争之地,不仅相对安生,四周低山环抱的小村庄风景秀丽,山溪叮咚、独一无二的水潭终年温泉潺潺,村庄附近有一片肥沃的水稻田,还有相对肥沃的旱地。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祖辈,积攒下能养家糊口的几石田地,生活充满希望。

父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爷爷当家时,通过吃三年的“薄薄粥”,建起了三间两合的木板楼房,楼板、档门也一应装潢完毕,正当一家人憧憬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时,日本侵略者一把火,把爷爷新建起的木板楼房和一家人幸福生活,统统化为灰烬!躲在村后小山上树丛中避难的父亲,睁着惊恐的眼睛问爷爷:“咱们与日本鬼子无冤无仇,日本鬼子为什么要放火烧咱家?”爷爷无奈地深深地叹口气说:“唉,都是因为国家太弱啊。”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一家人住进亲邻帮助搭建的四处漏风的茅草棚里度日。

解放后,在党组织的帮衬下,一家人在原址上盖回三间房子。从我记事起,父亲就经常告诉我说:“还是共产党好。共产党赶走了日本鬼子,建立了新中国,咱们才过上幸福、安稳的日子。”父亲并且深情地嘱咐我:“你长大了一定要跟共产党走,咱可别好了伤疤忘了痛。”

1979年我应征入伍,参军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把小时候父亲的教导落实于行动,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同战友们团结成铜墙铁壁,保家卫国,绝不让侵略者再次踏入国门,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新训结束分配到铁道兵九师四十五团一营二连六班,投入沙通铁路新线整道施工。在火热的铁路工地,我虚心向老兵学习和请教,竭力发挥农村兵吃苦耐劳的特点,脏活重活累活抢着干,早出晚归反复演练施工要领,很快就掌握了整道施工技术,第一个月就受到了连队嘉奖。

为了早日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从大小劳动做起,抢着给班里挑水,搞室内外卫生,长期坚持早早起床打扫连队的猪圈。由于我踏踏实实地做事,经常在晚点名受到连首长的表扬。新兵下连三个月后,我向指导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向党组织靠拢,重要的是落实到思想上和行动上。在军营五年,我把入伍前区武装部长赠送给我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读的滚瓜烂熟,对党的宗旨,党员的责任和义务熟记于心。时时以雷锋为榜样,见缝插针争分夺秒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并写作《在雷锋塑像前》一诗以自勉。最后两句这样写道:“奔向共产主义长途,唱一曲人类雄壮的歌。”该诗被指导员发现后,推荐给《铁道兵》报,在副刊头条位置刊发。我时时刻刻高标准严要求自己,坚定不移地用工作业绩和思想进步向组织靠拢。在沈阳某保密单位搞外委工程期间,我配合连队开展的保密教育,利用周日或晚上写作《住在保密单位,间壁邻舍不串门》等新闻稿件,在《铁道兵》报、沈阳电台等多家媒体发表,为部队做好保密工作推波助澜,受到党支部的重视和表扬。

在连首长派我和另一名战友参加驻地赤峰市下辖的派出所治安执勤期间,我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全力配合好派出所带队干警,每天走街串巷维护辖区治安,保一方平安。在巡逻执勤中,经常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提水,倒炉灰渣等,从点点滴滴中提升军民鱼水之情。我每天提前到派出所报到,三个月始终如一,从不晚到早退,受到派出所带队干警和所领导的称赞。完成任务归队后,派出所领导专门打电话给连首长,对“小战士”遵守纪律,热情做好事,出色完成任务给予表扬。我的综合素质也得到提升,被连党支部列为入党积极分子,成为重点培养对象。

提升为给养员协助司务长管理伙食和生活装备,由于司务长长期缺配,我主动一肩担“两责”,做好伙食和生活装备管理。借力“近水楼台”,争取到多给农场生产大米的指标,使连队的细粮需求得到满足,成为当时惟一不吃粗粮的连队;指导炊事班精心制定详尽的周食谱,变众口难调为大伙满意,连队食堂连续三年被评为“师先进食堂”。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不仅立了功,还如愿以偿地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迈入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漫漫征程。在后来的工作实践中,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新战友问我为什么那么拼,一定要入党,我把父亲的经历和嘱咐说给他们听,个个恍然大悟,点头称是。

我的另一位父亲,是指我的辽阳岳父。初见岳父,他就高兴地对我说:“你在部队入了党,好!”岳父竖起大拇指说:“共产党好,你一定要跟共产党走。”我点了点头后,有意问岳父:“共产党有啥好的?”岳父认真地说:“我当了14年的亡国奴,现在都年过花甲了,还不知道谁好,谁孬。”岳父接着又说:“国民党完犊子,一枪不放,把东三省拱手让给了鬼子(岳父有意把日本侵略者叫:鬼子),让我们这些东北人当了14年的亡国奴。倒是共产党领导的抗联,把鬼子打得嗷嗷叫。”“你也知道,当奴才都低三下四,忍气吞声,毫无尊严(地生活),当亡国奴,要比奴才低贱一百倍,一万倍。见到鬼子必须点头哈腰,稍不合鬼子的意,就会打你,甚至打死你。鬼子杀个人,比踩死一只蚂蚁还不在乎。”岳父忆起当亡国奴的悲惨情景,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在认识岳父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岳父对我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共产党好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耳闻目睹体会最深。”在岳父跨入九十高龄后,每次见面岳父都对我说:“我相信共产党,他心里有老百姓。”百岁高龄的岳父临终时,还念念不忘嘱咐我:“你要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我们再也不当亡国奴了。”

随着阅历增富,联想到在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灾难深重流离失所中的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人民,他们正陷入父亲童年和少年的悲惨境地,我对两位父亲的教导和嘱咐,体悟的尤其深刻,可以说是醍醐灌顶。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真正的“这边风景独好”!国家安宁,老百姓上福。

如今,年过花甲的我,“遗传”了两位父亲爱唠叨的基因,经常嘱咐儿孙:“要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绝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再也不当亡国奴了!”

校对;(张润洲)

责任编辑:秋韵

(0)

相关推荐

  • 一曲讴歌英雄的壮丽诗篇——观京剧电影《节振国》有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回首这100年来,在战爭年代,无数革命志士和抗日军民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他(她)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大地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诗篇和颂歌.新中国建立后,以各种不同形式歌 ...

  • 王哲回忆录 | 一袋小米涵养的“硬作风”

    戳这里,回顾前期精彩 作者:王哲 一袋小米 1940年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最艰苦的岁月. 春节前夕,我连奉命向敌方警戒,连长派我带领到上中村去.我们由驻地的山梁向山下行进,战士梁信解手时,从路旁的一棵大 ...

  • 深州尤禅院村老党员张二运的坎坷人生

    为党工作心比蜜甜 记深州尤禅院村老党员张二运的坎坷人生 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妇女,怀着一腔朴素的为民情怀,在几十年的人生岁月里,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忘我,那么,她是谁?又有些怎样的人生经历 ...

  • 随笔||血与火淬炼对党忠诚

    血与火淬炼对党忠诚 --回忆父亲李春成姜三埝战斗前后 李兵||江苏 我的父亲李春成,离开我们十多年了,但他的形象始终萦绕在心头,他在对敌斗争中,用血与火淬炼对党的忠诚,用一个普通党员的实际行动践行党的 ...

  • 奋斗人生一

    一.我的家史   我的童年 我的老家是山东省章丘市.阎家峪乡.池凉泉村.我的家人祖祖辈辈都是打铁的铁匠.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对我说:我的曾祖父时因家乡遭受灾荒,是逃荒到东三省的,当时曾祖父挑着担子,一头挑 ...

  • 随笔||我和一平战友

    我和一平战友 我和一平是同年从桐城入伍的战友,他家在县城,我家在乡村. 那一年,我们全县入伍到海南的新兵有一百多人,其中三个小兵,年龄不足十六周岁:人人细皮嫩肉.白白净净,个个反应快捷.聪明伶俐,特别 ...

  • 七月一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吃水不忘打井人,我们有幸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七月一日是党的诞辰日,也是我敬爱的父亲的生日.父亲生前说过:我没有生日,党的生日就是我的生日.一九九九年的七月一日父亲第一次过 ...

  • 深州赵禅院村92岁老党员赵小晴的人生经历

    党的恩情系心怀 记深州赵禅院村92岁老党员赵小晴的人生经历 "啊哎太行山山再高也有顶哎,滹沱河再长也有源哎,冀中人民再苦哎再苦也有边哎,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哎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哎······&qu ...

  • 【人间章回】母亲的十年艰苦战火岁月之四 | 纪实 顾丽丽

    ( 1 ) 1945年日本人投降,饱受八年抗战之苦的中国人民,热切希望和平.民主,建设一个新中国.但是国民党蒋介石又全面发动内战,父亲所在的部队要进行整编,开往解放战争的前线,母亲必须带着孩子回老家. ...

  • 领袖的变迁(当代诗作)

    文/無梦 陈独秀一生信仰马克思主义 他把监狱当作研究所 潜心研究<共产党宣言> 更深层次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 他撰写的<新青年> 影响了一代新人 五四运动他被誉为总司令 南陈北李 ...

  • 杜佩瑶 | 父亲这一生

    往期回顾  ·  明万历年你村叫什么 | 明清孝义里甲村庄变革 ·  甘肃张掖高台发现明代族谱碑 | 山西大槐树移民佐证 作者:杜佩瑶 我的父亲杜葆彝,生于1907年10月12日,小时候在孝义兑镇高小 ...

  • 【作家·作品】刘克俭‖老区情话〖“理想文学”杯征文〗

    作者简介:刘克俭,男,1950年生人,河北迁安大崔庄镇西密坞村人.首钢退休工人.从小热爱文学,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曾经在首钢矿业公司搞过通讯报道工作.后回生产第一线.2006年退休.近几年,在北京哄孩子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