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一条大龙!——功夫高层次的必经之路 武医日记 4天前
开篇
蛇之折、鱼之游、兽之搏、禽之扑,纵观百兽万物,世界各大功夫高手皆有一大特质,你是否发现?
猫扑老鼠,蹲伏不动,其形短小,扑鼠纵身瞬间身形几乎长大一倍。
水中捞鱼,鱼离水面,扭动背脊,一下就滑不溜秋脱手而去。这是为何?
原因就在于动物天生就擅用自身脊骨开合崩弹之力。哪怕是只小鱼,使用得当,也能在危机之中通过脊柱发力瞬间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力量。
那么换言之而言,如果我们人类掌握了脊柱的发力,是否就能够像动物一般做到窜奔返身如鬼魅,扑纵猎物如离弦之矢?
答案当然是可能的。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近功夫世界,领略“功夫高层次的必经之路——脊柱这条大龙!”的风采。
练拳抓住核心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里的四灵图腾之一,龙象征着中华民族,象征着炎黄子孙。在世界国际上,中国更是被喻为是一只腾飞的巨龙。
有书云:“拿得起,放得下,既能狠,又能让,既有锋利的爪牙,又有退隐的伸缩。爪牙一出,天地震慑,爪牙一缩,身形退隐,万物寂静。”——这就是龙。
脊柱以龙为喻,被称为人体的龙骨,可想而知它的重要性。脊柱就好像一根顶梁柱,上托颅骨,下联尾巴尖(尾闾),中附两肋,作为人体胸腔、腹腔和盆腔的后壁。具有支撑人体躯干、保护内脏、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用。若是顶梁柱脆弱,房屋便容易倒塌。脊柱不够强壮,身体就容易失去平衡,从而患上各种各样的脊柱疾病。
知己知彼,首先我们通过几张图来认识一下脊柱。
脊柱结构图
人体脊柱示意图
成人的脊柱由24个独立的椎骨、一个骶骨及一个尾骨组成。脊柱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头的支持者,又是人体躯干的中轴。根据24个独立椎骨的不同部位,分为7个颈椎、12个胸椎、5个腰椎。骶骨由 5个骶椎互相融合而成尾骨由3—5个尾椎组成。每个椎骨可分为位于前方的椎体和位于后方的椎弓。相邻的椎体之间借助自上而下逐渐增厚的椎间软骨——椎间盘互相连结,并起着弹性垫的作用。
作为一个多关节的连接,脊柱每个关节都是一个动力机构,既可以拉伸,也可以崩弹,所谓“龙身”,就必须将脊柱开发出来。有了脊柱的参与,整个身体就会充满神韵,会活起来,肢节的所有劲力都可以与脊柱连接,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fgfbfdgbfgbfggfnggng
3
.减少烦
躁,提高身体免疫力
夏天一到,天气就会变得炎热,加上一些工作压力的困扰,容易让人变得烦躁,练习太极拳要求情神贯注、意守丹田、不存杂念,即要用意不用力和心静。这种意识和身体锻炼相结合的方法,都是在中枢神经系
1.容易出汗,促进血液循环,排除体内毒素有利于降温。
夏天练习太极容易出汗有利于排出体内淤积的毒素,促进血液循环。与此同时,出汗也是可以减低温度的一种表现,有利于保持体内温度的均衡,汗排出来可以蒸发吸热。有效降温。
注意:练拳出汗以后,不可用凉水洗、冷风吹,而应知守汗之法。出汗后,应该用干毛巾擦汗,不可贪凉用凉水冲洗,不可用电扇吹。汗毛孔张开时,如突然遇冷闭住,汗浊余毒会积于皮下,久则生病
统兴奋性提高的情况下完成的,它使大脑皮质形成一个特殊兴奋灶,而其它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这样就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修复和改善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从而使内脏器官的病患也获得修复和改善,也有利于让夏天烦躁的心,安静下来,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再烦躁的心情,相信坚持练完一套太极拳后,容易让自己平静下来。
,笔者认为要坚持实现“四个观念”的根本转变。即是说,要实现自然观念的根本转变,懂得尊重和保护自然;要实现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用人类社会应有的道德伦理去约束无限消费的欲望;要实现伦理观念的根本转变,把伦理的指向扩大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爱护环境;要实现生产观念的根本转变,人类应在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博爱万物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使人类与自然万物在高度和谐统一中相互转换物质和能量,最终实现人类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在自然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方面,笔者认为要坚持“四项措施”的全面实施。即是说,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社会法制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自觉意识。
综上所述,道教的“中和之道”倡导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中和之道的生态和谐理论,强调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生存之道,要求人类社会始终要遵循“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遵循“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道教的这种生态文明思想,正是人类
中国武术总体归纳起来,应该只有两种性质的训练方式,第一种是静态站桩,第二种是形体的动态运动。静态站桩“骨静肉动”的训练,是肉体抵达身空体轻状态的主要方法。
静态的站桩,有大式站桩或小式站桩等不同的训练姿势。那么同是静态站桩,我们是先练习大式站桩还是先练习小式站桩呢?笔者就自己的实践而言,认为先站大式桩法比较适宜,特别是大成拳的伏虎桩,应该是第一步的首选。
选定了桩式,下一步就要弄清楚静态的站桩是干啥的,功夫从站桩中出,到底咋个出法。功夫为什么能从静态的站桩中出?关键就在“骨静肉动”这四个字上,这是中国真功失的精华和闪光点。为了能让读者明白什么是“骨静肉动”,请大家随着笔者下面的叙述,一起实际地做一做吧。
图一
请见图一:这是王芗斋大成拳伏虎桩静态的训练姿势。我的要求是重心在两腿之间,前脚尖朝前,后脚尖前斜45度,两膝微屈、胯似坐非坐、背直头顶,两手臂微屈下垂、两手在两膝的上方,整个身体自然放松。
练习武术为什么要求站桩,特别在开始要站大式桩?站大式桩的主要原因就是能够更好地化开沉积在筋肉内的浑浊之物(痰),说白了,就是把整体骨骼上的筋肉都练松。
透过长时间的静态站桩,特别是图一伏虎桩的训练,你的筋肉特别是下肢两条腿的筋肉将发生变化——我当初的经历是,在静态站桩达20——30分钟的时候,筋肉开始抽动、抖动,两只脚站不住,整个人就如骑在马上一样上下乱颤。
也就在那一刻,我忽然明白骑马桩的真实含义了,这种整体筋肉带动静态骨骼运动的方式,是化开沉积在人体内“痰”的最好的训练方式方法。
很多练拳人都不愿意练习大式桩法,感觉站这种桩太累。实际上站大式桩,筋肉疲劳的出现,正常情况一般都在10分钟至20分钟之间。就我个人训练的经历而言,这种在站桩中的累,一般都是出现在精神上,而精神的累,是静态姿势作用于肉体训练的一个过程,此时如处理得当,在身上出现整体的筋肉抽动、抖动之后,这种“累”的感觉就不会特别强烈了。
可能有人会说,你的练法咋没有意念假象假设啊?是的,在我的训练过程中,没有运用一般大成拳训练常规使用的那些意念假借,我只是把大脑的注意力,投放在我的筋肉在静态站桩过程中的剧烈的抽动及抖动上,并对这种现象认识和思考。
练习静态站桩,如果不让自身的筋肉在骨骼上出现抽动抖动的情况,你就是站了十年二十年,也不会在自己的肉体内出现“身室体轻”的境界。而不先从大式桩法练习,一般也不会出现肉体的抽动和抖动。
图二
如果在图一的基础上,你能够静态站桩40分钟,抽动抖动的效果即可见;图二下肢与图一是一样的,上肢前后两手抬至与两肩同高,这样就在下肢强化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上肢难度的挑战,两个肩会很快进入很累的状态。
实际上越正确的姿势,让肉体进入累和疲劳的状态越快;只有这样才能够起到内在化痰打开经络的有效静态技术训练的作用。做伏虎桩的静态站桩,光知道静站不行,关键你要把自己的思想注入在静站过程中,去认识理解和思考整体筋肉为什么在静站中会产生抽动及抖动,要不然你也站不进去。
图三
伏虎桩的最规范的练习方法就是图三:下肢的姿势和图一、图二是一样的,而唯一不同的是把两个手收回胸的前部;通过上肢手臂姿势动作的变小,牵动两个肩和后背整体上身的筋肉都加强了疲劳训练的效果产生。
总之,站桩就是通过静态的练习,让骨骼上的筋肉在骨骼上单独地运动,这种筋肉在骨骼上运动的特殊训练效果,必须采用大式
社会必须要大力提倡和加以推广的。特别是对于现代生态和谐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豹子捕食
我们看到动物捕食,背脊一弓就窜出去了,极其利索,脊柱一个抖弹,分分钟在手上表现出一把惊炸力,并且显得气定神闲,完全没有屏气用力的状态。如果手上遇到阻力,可以轻松转移到“脊柱”上,使对方如按在铁板上一般。而我们在发劲的时候,所需要做得就是调整好脊柱的形态,使其拉成“弓”形,将“颈椎、胸椎、腰椎”变成一个整体。
人体脊柱与动物脊柱
就像动物的脊柱,始终保持着一个“弧形”,而要想做到这样,我们要做到几个细节,尾闾前收,压肩拉背,以及“命门穴”位置的调整。命门穴位于我们腰后,平时是向前“挺出”的。我们可以用手摸一下,窝进去最深,两侧肌肉隆起的就是。我们在拳谱里看到“命门后逼”,其真实的目地是使“腰椎”一段,往后撑开,让整个脊柱成“弓”。它就是弓的“把子”,要扯开,“弓”才会充满弹力。如果练习正确,会有种“由里及外”的酸,两侧肌肉会变得发达,将腰椎固定更加坚实。
但也有朋友问小编了,“我按照要求去做这些细节了,但为什么我的脊柱还是发不了力呢?
很简单,刚才所讲人体各大关节都是相互连接的。脊柱与胯、与肩、与肋相连,所以练习脊柱之前一定要把胯、肩、肋各大关节依次盘开、盘活,才能具备让脊柱崩弹的条件。
不然过僵过硬的关节,会像几把大铁钳子紧紧束缚住脊柱,让脊柱动也不能动,无法后撑逼出一个明显弓形。自然也就无法发力。
但是盘好了,脊柱与其他关节配合
正所谓,练拳要抓住核心去练、抓住“筋骨、关节、内脏”去练习。日久天长,脊椎敏感了,自然就明白什么叫“全身是一条大龙了”,也明白了什么叫背后敏感了,才能对敌。
拳谚里讲“身备五张弓”,脊柱作为最大的一张弓,与其他弓相互连接。可以单独发力,也可以同步发力。被喻为最难练的一张弓,我们练拳目的就是要把脊柱练成一条钢鞭、一张大弓、一根弹簧似的把上下贯通,充满弹性。
脊柱养生
传统武术在现代的存在之美,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身体的开发,达到健康的效果,既然是开发,我们就要变不能动为能动,像动物一样灵敏,不但骨架灵活,内脏也要运动起来。
内脏与脊柱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脊柱的胸椎段被称为内脏神经,其中交感神经与脊神经同行,专门就是用来调节指挥内脏的活动,同时也是五脏六腑的反射区,脊椎弯曲变形容易压迫五脏六腑,还容易形成椎间盘突出和骨质增生,80%的慢性疾病都是因为脊椎弯曲变形所导致。
人体的五脏六腑均可在脊柱背部找到相应的对应区,如背上部对应肺和心脏,背下部对应脾、胃、肝、胆,腰部对应肾、膀胱、大肠和小肠,背部健康与否,往往赢接反映着脏腑是否正常运转。
由此可见,脊柱是健康的晴雨表,是人体坚实的保护屏障。
长期练习下去,内脏提坠翻腾,脊柱相随,慢慢形成我们所说的“内动外随”。当能够做到由而外,由脊柱到四肢,都连成一线的时候,无论功力还是健康都具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