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教育中快丢的一个宝贝方法

Eugene Jansson
岳叔叔:
您好!
看了您的《少年问答》后,我十分想问您两个问题。
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后,有了好的老师,好的同学,有了好的饭菜,但是我与父母的沟通有了许多的障碍,如:有些事我们各自看法不同。我的脾气不太好,父母的脾气也不怎么好,两股火焰碰撞在一起的威力巨大无比,好几次与父母争得不可开交。
在与母亲争吵时,我也知道我的错误,但我总是给自己找台阶下,导致让母亲更加生气,当我听到他们大吼我时,我心中的怒火便窜了上来,于是与她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有时声音过大,父亲也会参与其中,最后吵着吵着一家人心情都不好了。有些时候父母误会我时也会大声的讲我,我也不会理智与他们解释,一下生气起来和他们对“喷”。比如一次我写作业 ,我字迹是不咋样,可我却没有改正,还依旧交给了母亲,妈妈一见就大怒:“你的字迹怎么这么丑?我不是跟你讲了许多遍吗?让你写好看点!”听到母亲的话十分大声,我也有些生气了:“我正确率高!”“正确率与字迹是两码事!重新写一遍!”我生气了,于是和母亲争论,随着声音越来越大,父亲也过来参加了,最后结局依旧,我与他们冷战了几天。
其实我也知道自己不足,但承受不住父母像连珠炮似的语言攻击,我也明白,我其实是最开始的导火线,一直给自己找台阶下,但有时,我总会不由自主找台阶下,所以我想问岳叔叔两个问题:1.怎么才能在父母误会我时与他们解释呢?2.怎么才能改掉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的坏习惯呢?
祝健康。
初一新生慧明

慧明:
收到你们老师委托他人辗转寄来的一大包信件,你们全班同学每人给我写了一封信。我原想挑出一封最有代表性的回复,顺便表达我对你们的谢意。但是这些信越看越有意思,大家都放飞自我,畅所欲言,主题覆盖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活灵活现,我觉得必须回的信件很多。所以我改变想法,不是只回一封信,而是必须回的都回,今天就从你的信件开始。不过,我邮箱里每天还会收到许多少年的问题,你们班的信件不可能连续回,只能穿插着回,这意味着有些同学可能要在下个学期,甚至初二、初三才能看到回信了,这也好,这些同学到时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过程,在此期间,这些同学可以通过其他少年的提问,获得启发,找到方法。
好,回到你的问题。你其实问了一个人生大问题:如何让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一个人不被他人接受,陷入孤立状态,他的作用就无法发挥。几十年后,当你们同学聚会时,将会发现,那些受尊重的同学,有成就的同学,生活幸福的同学,都是让人接受度很高的同学,他们善于说服人、影响人。
少年在家发发脾气,打打冷战,没什么严重后果。父母天然接受你,不会断你的粮,不会停止照顾你,几天后你们重归于好。这是家庭的温暖所在,也是家庭的缺陷所在。如果利用温暖放大缺陷,那么爱就成了害。
你的自省能力很强(这是进步的高起点),对自己的缺陷很了解:总是给自己的错误找台阶下,别人不让下就发脾气。这犯了两大逻辑错误:一是转移议题,你讲东,我讲西,你说字迹,我说正确率,一定要绕回有利于自己的议题上;二是用情绪说话,总是试图用更剧烈的情绪迫使对方让步。
别说你只是少年,很多人终生改不了这两大错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用这两大错误从爱他们的人那里占尽便宜,孩子从小凭直觉使用这两大错误得到收益,若得不到修正,这毛病用在同学、同事、其他所有人身上,很快他将得到一个标签:这人不讲道理、不会克制情绪。从此后,你讲的任何东西,即使是正确的,他人也不会接受。这又让你更沮丧,情绪更失控,犯的错更大。
中国的传统教育,强调的一大重点是孩子在父母师长面前要恭敬,在接受教育时,不仅不能发脾气,还要训练自己面容温和,心甘情愿。在很长时间里,这被放弃了,甚至当成了“不平等”被批评,实在是很可惜的事。其实这抓住了不把爱变成害的要点,一个温和、平静、有礼貌的孩子,就不会把爱折腾成纵容,他更容易接受父母师长教育中合理的部分,而不是我也找你一些缺点来杠。这样的人,进化能力很快,被接受度很高,人生幸福。所以,我觉得你接下来的努力方向很简单,那就是克制情绪。父母批评你,有则改之,无则忍住不发脾气、不对抗。开始忍肯定难受,可是忍几次收益很大,你的个人形象变成了“讲道理、能接受批评”,你说的话就会受重视,你对父母的影响力增长,他们也会越来越客观,对你的脾气越来越好。你们的交流必然更顺畅、更高效、更温暖。
祝开心。
连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