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略了解《易传》和吉凶分类
#寻找古籍守护人#
《易传》是最早、最系统解读《易经》的著作。它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七种共十篇文章。因此《易传》又称《十翼》。
汉代以后的学者,为使理解方便,把《易传》打散附在《易经》每条卦辞、爻辞下面,汇成“经传合编”的《周易》。
《易经》六十四卦,每卦有一句描述本卦大意的卦辞。《彖传》就是对每卦卦辞的解读。后世为方便阅读,把它打散附在卦辞之后,以“彖曰”的句式出现。
六十四卦,每卦“彖曰”后是“象曰”,每爻爻辞后也是“象曰”。“象曰”内容就是《象传》。
《象传》随经文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经指前面三十卦,下经指后面三十四卦),共六十四节分别注释六十四卦的卦象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象。阐释卦象的“象曰”称作《大象传》,共六十四则;注释爻象的“象曰”称作《小象传》,共三百八十四则。
《文言传》类似专题论文,专门论述乾、坤两卦的卦辞和卦义,详细分析里乾、坤两卦的象征意义,对卦爻辞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说。
《文言传》在乾、坤两卦《彖传》、《象传》的基础上,对阴阳大义做出进一步的发挥解析。它分《乾文言传》和《坤文言传》两篇,分别附在“乾、坤”两卦第六爻“象曰”之后,以“文言曰”句式出现。
六十四卦结束,紧接着就是《系辞传》,分上下两篇。前十二章称《系辞上传》,后十二章称《系辞下传》。
《系辞传》是最早的“易经通论”,对经文各方面内容作了比较全面的说明,准确且详细的展现出《易经》的精妙奥义。所著内容,“上篇论易之大义,下篇论易之小义”。
《说卦传》是一篇讲述“八卦取象”原理的论文,共十一章。系统解说了八卦卦象的象征意义,是理解《易经》卦象产生发展的重要资料。
《说挂传》讲的八卦基本象征物,以及对应的象征意义,在六十四卦的象征义理中,每卦必用。
《序卦传》主要讲《易经》六十四卦的编排次序,揭示各卦相承接的意义,是一篇推演纲要。
《序卦传》前部分叙述从乾卦到离卦,这三十卦的卦序;后部分叙述从咸卦到未济卦,这三十四卦的卦序。卦序有各自依承关系和意义。
《杂卦传》打散《序卦传》里的卦序,把六十四卦分成三十二组,两两对举重新排列。并用精要语言概括变化后的卦象象征意义。
《杂卦传》反映另外一个卦序,说明卦序有无穷可变之处。同时,用一两个字概括一卦特点,如“乾健坤柔”。
《易经》卦爻辞带有浓重的祝祀色彩,读它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吉凶”这类字眼。下面,稍微聊聊吉凶。
《易经》卦爻辞对“吉凶”下断语,分九个等次。依次顺序为:
- 吉,吉祥,最好的结果;
- 亨,畅通、顺利;
- 利,有益,适宜;
- 无咎,介于吉凶之间,没有过错,平平常常;
- 悔,有过失而悔恨,能接受教训,相当于忧悔,属于小偏失;
- 吝,羞辱。不知羞辱有走向过错(咎)的倾向,相当于吝难,属于小凶害;
- 厉,危险,相当于危厉。吉凶未定,能听进劝言做出改变会化险为夷。反之,由厉而致凶;
- 咎,过失。灾害免不了,要承担责任,相当于咎灾;
- 凶,凶恶、凶险。最坏的结果。
大致来说,《易经》占断之辞分为吉利、中性、凶险三种。
吉利的占断辞,有“元吉”、“大吉”、“吉、“无不利”。“吉”上面有“大吉”,“大吉”上面还有“元吉”这是吉的不同层次。“无不利”表示没有什么不利,偏向中性,因为它总是和“吉”连在一起,可以属中性偏上。
中性的占断辞,有“无誉”和“无咎”两种。“无誉”是指没什么值得夸奖和表扬的;无咎”是指不会有什么过错。
险绝
凶险占断辞,则有“吝”、“厉”、“晦”、“咎”等。“吝”是窘迫、困难、出行艰难的意思,表示人身处错误中但不知懊悔,有慢慢趋向“咎”的意思。
“厉”表示危险、灾难,这是事情将坏或已坏的情况。“晦”是知道事情做错而产生的后悔、懊恼之心,可以慢慢趋向“吉”。“咎”是过错,有过错不去改,再往前发展就是有罪。
“咎”介于“晦”与“凶”之间的生活情况在《易经》出现的频率最高,以此警示人们要因咎而悔,善补己过达到无咎。不能任其向坏反向发展,铸成大错。
《易经》是部描述不清楚的著作,千人千说。从个人观点看,它是大能解析宇宙,小能指导人生的工具书。大小全看个人意愿。
普通大众读闲书,研究它的玄秘性没多大必要。谁家天天不是油盐酱醋茶,能把易理融入生活中,平安过完一生足矣!
觉得内容对你所帮助,值得参考,记得顺手点个赞哟,或者有疑问,评论区一起讨论~你的点赞和评论永远是我持续写作的动力,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