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只是发药的?不,来看市三院的药师群体……

药房药师是直面群众的“一线人员”。或许,很多人看到他们一直坐在位置上,以为他们的工作就是坐在窗口,一言不发地把药品扔给患者。公众对药师的认识比较模糊,遇到态度不好的顾客甚至会这样说:“医生给我开什么药,你给我拿就是了。你只是个发药的。”

其实,除了按照医嘱将药品发给病患,药房药师承担着更多。药师在调配处方时须执行“四查十对”的原则,核对处方、药品等信息等信息,确保叫来了正确的患者,门诊药师必须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和就诊科室,确保药品的规格、剂型、数量和效期都精准无误。之后,与患者充分沟通每一种药品的使用信息,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简称“静配中心”,是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部门,也是药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承担静脉输液的用药医嘱审核、加药混合调配、用药咨询等药学服务,为临床提供安全的直接静脉输注的成品输液,为提升医院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输液反应做出巨大贡献。

静配中心里的药师们,每天早上跟同伴们从进入洁净仓工作开始,就需要全身心投入,一刻不停歇,直到调配工作结束。虽然仓内温度通常只有20度左右,但是工作起来她们还是汗流浃背。

惠州三院静配中心采用PDA全流程信息化监控,多方位多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现服务临床科室27个,日均调配工作量1500袋/组左右。新的药学服务模式将“医-药-护”相结合,加强了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真正实现了优质护理服务。

今年六月份,惠州市区首家“智慧药房”在惠州三院门诊药房正式投入使用。“智慧药房”采用德国最新可变中心机械手式自动发药机,自动发药机与该院HIS系统无缝连接,配药信息通过HIS系统直接传送至自动发药机,由发药机自动识别处方信息和缴费信息进行自动配药,药师只需进行有限的异形或管控等特殊药品的人工拿取即可,真正实现了从“人找药品”到“药品找人”。

据了解,惠州三院的“智慧药房”设备占地面积仅24平方米,能存放约2-3万盒的药品,其设备每分钟可调配处方5-12张,每小时能发300-720张处方。能通过条形码和包装尺寸两个标准核对药品,确保发出药品准确。同时,设备会根据药品效期远近,做到“近期先出”,保障药品质量安全。

智慧药房采用实时取药+智能预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药品分发工作,极大减少了以往的排队等待现象。自动发药机从收到发药指令开始,实时判断每一个窗口的取药人数,发药数量与种类,根据每位患者的处方进行窗口的自动智能分配,保证每个患者能够最快的准确获取药品。患者根据发票上窗口号至指定叫号窗口取药,由以往的“人等药”,转变为“药等人”。

当更多的“黑科技”投入使用,药师们得以从繁琐机械的药物配送流程中解放出来,从而投入到更为重要的用药咨询服务,处方审核服务等用药安全工作上。药学门诊的开设和临床药师群体的发展,也正开启药学服务的新模式。

惠州三院的药学门诊位于药房隔壁,由专职药师坐诊,专门一对一为病患解答药物的具体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送上“用药宣教资料”。比如说,用药前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否需要饭后服用、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副作用以及一旦出现药物副作用应当如何处理等。这一步的工作,是确保患者回到家之后,能在用药过程中最大化受益。

除了药学门诊,临床药师的发展,更让药学服务有了长足的进步。作为患者用药的指导者和健康的管理者,临床药师们和医生是统一战壕中的战友,除了审核药物相互作用,在与医生协同问诊时还要审核处方上的药物与诊断是否对症、医生给出的药量、给出的治疗疗程是否适宜、患者的过敏史以及处方上是否存在交叉过敏的药物等等。

医生与临床药师,医药不分家。将双方在疾病诊断与药物治疗上的优势互补,为患者的有效治疗和安全用药提供双重保障。

此外,惠州三院的药师们将药学服务延伸至社区和户外,通过科普药学知识,将合理用药理念深入公众生活,提高公众的安全用药意识。药师们不再局限于小小的药房,而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药学服务。

惠州三院药学部主任袁学文表示,改革就是机遇!药师们应该要主动把握,迎接挑战。只要药师不断提升个人素养,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就能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2021年世界药师日的主题是“呵护公众健康 药师值得信赖”。作为人际关系的核心部分,信任在医疗领域表现更为明显。药师群体指导患者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解决医药困惑。患者对医务人员更有信心,对治疗的满意度也会更高,从而表现出更多有益健康的行为,其身体状况也将得以改善。

经历新冠疫情的国人,对医师行业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与敬重,医药不分家,只要能让世上少一些病痛,我们相信,医师、药师和所有医疗工作者都会全力以赴。而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推进,药师群体将能更好利用专业知识,提升用药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