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风流才子唐伯虎
为了生计的需要,唐伯虎还应人所求,描绘过大量的色 情画之类的春宫图。另外,唐伯虎在山水画方面造诣很高。但唐伯虎是院派这种风格正统的画法,而不是沈周、文徵明那种文人画风格,是有特定原因的。唐伯虎的花鸟作品不多,但不可不提。他擅长水墨写意花鸟,墨韵明净、意境高雅。其所绘《雨竹图》扇面(上海博物馆藏),以浓墨绘近竹,淡墨绘远竹,笔墨淋漓,气韵酣畅。这种风格的花鸟画,无论从题材还是画法来看,也都是适应社会大众喜好的需要。
唐伯虎的不 可 复 制性在于他突破了职业画家和文人绘画在社会和艺术方面的明确界限,兼取二者之长,不论以文人画家或是职业画家的标准来衡量,他的作品都毫不逊色,甚至在两者之上。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伯虎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亦称唐家园,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他自称桃花坞主,曾作《桃花庵歌》,自比采花仙人。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也产生于此。唐伯虎坎坷一生,贫困凄苦,享年五十四岁。
记载和存世作品,唐伯虎曾泛学赵孟頫、李邕、颜真卿、米芾各家,并在不同时期呈不同侧重,从而形成不断变化的阶段面貌。大体上说,其书风变化可分为四个时期。第 一时期是30岁以前,他居住家乡苏州,与同年龄的文征明交善,甚受文氏影响,故两人书画均很接近,唐伯虎20余岁所绘《黄茅渚小景图卷》(上海博物馆藏),湖石、平坡、树丛均极似文氏细笔;书法亦俱从赵孟頫入手,均结体端丽,用笔秀润,唐伯虎的《高人深隐图》上款字,就极似文征明。第 二时期是30岁至36岁,唐伯虎科场被黜,妻子离异,无奈藉诗文、书画谋生,其时书法上追唐人,力求规范,尤宗尚颜真卿的楷书,用笔凝重,圆硕多肉,结体偏于长方,雄强茂密,点画横细竖粗,并吸纳隶法,横笔收尾似“蚕头”,捺笔收笔中途之顿近“燕尾”,极富力度,如唐伯虎作于弘治乙丑(1505年)36岁时的《落花诗册》。第三时期是37岁至45岁,唐伯虎正值壮年,居住在世外桃源的桃花庵,专心从事自 由自在的诗文书画创作,生活自得,创作也达到顶峰。其时书法重又归返赵孟頫,并上追唐代李邕,遂形成了自身的成熟风貌,以结体俊美婉媚、用笔娟秀流转的赵体为根基,并融入了李邕斜长的字姿、有力的笔法和生动的布势,于秀润中见遒劲,端美中见灵动。这类风格作品甚多,如作于正德元年(1506年)37岁的《七言律诗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30余岁的《山路松声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款题和《行书三绝卷》(丁念先藏)等作品,均呈赵孟頫与李邕相融合的面貌。第四时期是46岁至54岁去世,已属唐伯虎晚年,自45岁从江西宁王处装疯逃回,他进一步看透了世事,思想更加消沉,行为也更颓放,书法亦变为率意,并吸取了米芾求意取势的书风,用笔迅捷而劲健,沉着而痛快,八面出锋,率真自如,追求力量、速度和韵味;同时又融诸家笔法于一体,使结体、用笔均富于变化,并达到了挥洒自如、神机流走的境地。代表作品有50岁以后作的《西洲话旧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款题、《看泉听风图轴》(南京博物院藏)上款题等。
唐伯虎的一生是坎坷的,生活并不风 流,半生潦倒,但是唐伯虎的文采足以傲视那个时代,足以名留青史。唐伯虎的绘画作品融宋代院体技巧与元人笔墨韵味为一体,呈现出劲峭而又不失秀雅的品貌风骨。构图简约清朗,画面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用笔清隽,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寓有刚柔相济之美。
一直以为唐伯虎是个才华横溢,妻妾成群,天天与才子佳人们饮酒作诗的才子。然而看过真正的历史才知道唐伯虎悲惨的命运实在让人心疼。在印象中,唐伯虎家境富裕,一副公子哥的形象。其实真正的唐伯虎,确实是生在一个商贾之家,但生活条件只能算是小康的水平。因为他的天赋,和自身的努力,唐伯虎在诗文书画,等方面,都非常的出色。
唐伯虎功名无望,婚姻也在此时出现了变故。他的第 一位夫人徐氏,为人极为势力。嫁给唐伯虎是看他家境不错,还有才华,前途大好。徐氏万万没料到,唐伯虎家道中落,现在连功名仕途也没有希望了,一甩手便带着细软回了娘家。后来,唐伯虎在一家青楼中认识了沈九娘。他们二人惺惺相惜,沈九娘为了使唐伯虎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绘画环境,她把自己的梳妆阁收拾干净,好让唐伯虎静心作画。唐伯虎每每作画的时候,九娘都会陪伴在他身边,为他洗砚,调色,铺纸。两个人日久生情,结成了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