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望 | 天天有智慧

天天有智慧

文/袁伟望

宁海作协年轻作家小柴询问我是否还保存着高考的准考证、录取通知书等,说是她们在做红色故事征集活动。我用心一番倒腾,红色故事需要的“准考证”与“录取通知书”没有找到,却翻出了几本学生的旧“书”——我“组织”学生自己编写的“书”,其中两本是《天天有智慧》。原来,当年我还这么认真地让我的学生做过“编书”这么一件有意思的事!
打开两本“书”翻读,有一份亲切感涌起:事小理大,这些同学太有“才”了。是的,我的学生真的很有“智慧”,他们按学号轮流着,“天天坚持”的智慧着,我现在也感受着这“天天坚持”着的小快乐、小喜悦了。书一本是0603班的第一辑,一本是0602班的第二辑。他们都是宁海中学的学生。我选录0603班的一本。他们班的“天天有智慧”活动,从01号同学开始。
第一天,01同学“说”了个《星星》的故事:
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向父亲报告幼儿园中的新闻,并告诉父亲,他有一个重大发现。
“什么发现?”父亲漫不经心地问。
“苹果里藏着一颗小星星。”
父亲瞪大了眼睛:“怎么会呢?”
儿子拿出一个苹果,拿起小水果刀,郑重其事地向父亲展示他的发现。他费力地切开了苹果,但是孩子不是从茎部到底部这样竖着切下来,而是横向拦腰切了下去。
  
儿子把切开的苹果放在父亲面前:“爸爸,看,多漂亮的星星。”
父亲真正地惊呆了:我们吃过了多少个苹果,每一次都是 “祖传”的规规矩矩的切法,从来也没有想到另一种切法,当然也从没有见到苹果中美丽的星星。
01号同学故事后有自“品”:孩子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能的。02号同学在01同学后做“品”评:我们要永远保持一颗童心,才能挖掘我们的创造力。
第二天,02号同学“说”了个《上帝的礼物》的故事,并在故事后来了个“温馨提示”:天神遵循自己的承诺送了一根毒针给蜜蜂,但同时告诉它,得与失是对立的统一的。当得到了本不应该得到的东西的时候,同时也会失去本不应该失去的更宝贵的东西。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是宽容别人,否则,你在刺伤别人的时候,也许会失去自己最宝贵的生命。03号同学在02同学的提示有“随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这是今天政治上刚上的,有得到必定也有失去的。No,pays  no  gains(不劳而获).
第三天,03号同学“说”了《郑板桥习字》的故事,故事后画了个“思悟亭”,并写下如下的一段话:记得上次上美术课,老师说让我们练字不要再摹别人的字了,大概是同一个道理吧。同画画一样,就算你摹的再好,那也是“赝品”,是别人的风格。和谐社会提倡自主创新,一味地去模仿别人,走别人走过的道路,那是不会成功的。04号同学紧接着的“评”:上帝在创造人的时候,就赐给每个人不同的性格和特长。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为何不去发扬它呢?如果每个人都散发出不同的光彩,那么这个世界才会更精彩。
第四天,04号同学“说”了《换一种眼光》的故事,并“感悟”,05号同学“品评”:换一种眼光,就换了一种角度去看待事物。或许原先看来并不如何的事物,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会变得美好起来。05号同学准备好了《超越极限》的故事,故事连接不断:《郑人爱鱼》《海明威站着写作》《寻找勇气》《三只兔子不可追》《倒看试卷》《平分生命》,自评不断,感悟不断,有时故事极应景,思维火花不断闪烁……
全班同学就这样按学号顺序,交替往复,循环进行。每天由一位同学在《天天有智慧》里“说”一个自己有感悟、感兴趣的故事,让不同的内容每天出现在同学面前,让同学们的脑袋每天接受不同故事的“刺激”,保持着在特定时间里脑袋里有“思悟”活动,有思维火花的闪烁。故事慢慢地积累着,一本一本的《天天有智慧》就这样成了,思维的火花闪烁,思维的乐趣也在潜滋明长。有心的还给自己的“书”写个序,让书更像真正的“书”。这一本,高一(3)的序,写出了这一班同学做智慧体操活动的心声。
《天天有智慧》的序是这样写的:
一次次智慧的轮回、交替,终于完成了这一本智慧的结晶。
这是一本很实用的书,各种各样的故事集合在一起,向我们阐述着为人处世的道理、原则、窍门,谁若能集其于一身,并予以融会贯通,必成一大家。
这些故事篇幅虽短小,却“滴水藏海”。简约的文字,哲理、智慧、讽喻,浑然天成。每一篇都是大家精心挑选的,都是同学们思想的产物,都是付出了心血的,再加上那些深刻而又精悍的独到点评,整本书便有了一种别样的风味——在寻找智慧中思考,在点评中撒播智慧。我想,这也是我们编这本书的原因吧。
而本书中最耀眼的就要数同学们点评中的思维火花了。经典,深邃,平实,那一瞬间,他(她)肯定达到了另一层思想境界,他(她)在资料或头脑中找到它时,肯定强烈地感觉到了故事的智慧内核;他(她)肯定有那种不可名状的快乐,落笔生花。只要怀着认真的心去读,你肯定会不由得拍手叫好,而这,正是思维火花的魅力所在。
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有智慧,或是饱含希冀,或是充满勇气,或是一份慰藉,或是几点诙谐……而最重要的是,它见证了我们精神的成长和智慧的累积。
天天有智慧。
真的,天天有智慧。同学们的这一份天天坚持的智慧行动,有怎样快乐成长的喜悦呢?“小儿科”式的智慧操练,他们现在还能记得起来吗?我是忘了,今天,因了寻访“高考”,不经意间寻得其中两本《天天有智慧》,却有了一份亲切的“记得”。

袁伟望,出生于宁海。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宁海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主任委员。著有散文集《记得香花山》《山水间.宁海》《勿忘乡愁》;长篇纪实报告文学《春到晴隆》。

□编辑:叶寒
□ 图片:网络
□题字: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0)

相关推荐

  • 努力奋斗的人生感悟故事:我能赢

    爱情的密码 2020-12-22 13:29 编者按:每一个人都是一颗星星,作者从古筝大师袁莎身上体会到努力奋斗的重要性,下面我们来看看<我能赢>这个故事吧! 今天,庞老师给我们上了&qu ...

  • 资治通鉴的故事告诉我们,该选择辅修法学还是历史?

    资治通鉴的故事告诉我们,该选择辅修法学还是历史?

  • 林潮: 美好生活 【16同题·非虚构】

    美好生活/林潮 儿子跟我一样,迷上了东湖绿道,绿道离我们住的地方近,步行五分钟就可以到达. 绿道全长110多公里,道路两旁各类奇花异木,争奇斗艳,湖边还有各类主题公园,酒店宾馆,举办婚礼的场馆,东湖碧 ...

  • 现有54颗星星,如果平均分给9位同学,每位同学分几颗?

    现有54颗星星,如果平均分给9位同学,每位同学分几颗? 0.64

  • 让苹果里的星星闪烁

    让苹果里的星星闪烁 江西省广丰区实验中学 杨恭田 这是发生在一个美国人身上的故事.有一天,他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兴奋地向他报告学到的新东西.儿子郑重其事地拿出一把水果刀和一只苹果,说:"您知 ...

  • 父爱无声:说出来的母爱,做出来的父爱

    "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冰心 文:中外管理传媒社长.总编 杨光 又到了父亲节.且适逢父亲九十大寿之年,为儿自应陪伴左右. 今天家里包了饺子.一边吃着饺 ...

  • 袁隆平院士:母亲热爱尼采,讲哲学故事,做英语启蒙…母亲的格局,最好的早教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 ...

  • 袁伟望 | 为今后的拼搏加砝码

    为今后的拼搏加砝码 文/袁伟望 今天,在书架上翻出一本笔记,打开,字迹有些已经开始淡化.看时间,一恍惚,已过去20年了. 这笔记是学生自制的"书",一本他们课前的演讲实录.有些篇演 ...

  • 袁伟望 | 感动于感动的感动

    感动于感动的感动 文/袁伟望 2000年5月23日,星期二,上午第一节语文课上课前,我正准备去教室. 冯同学过来,手上拿着练笔本,对我说,袁老师,我想把昨天写的这篇在班级里读一读.为什么要在班级里读呢 ...

  • 袁伟望 | 记录感动——学生练笔的序与跋

    记录感动 --学生练笔的序与跋 文/袁伟望 我教书,重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也重视学生阅读.写作成就感的获得.我是从学生走向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的视角,来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内生动力指导语文学习的. 在宁 ...

  • 袁伟望 | 爱在心中:出差回来不补课

    爱在心中:出差回来不补课 文/袁伟望 我感觉,当老师是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理念,不断改善教育思维的.所以,在岗时,我积极争取参加各种专业培训,让自己始终触摸着专业的前沿.保持专业的敏感.可能的话,我还 ...

  • 袁伟望 |杜岙村走笔

    杜岙村走笔 文/袁伟望 近期我寻访宁海东区武装--鲁迅部队创建地,来到了茶院乡杜岙村.得村民指点,我见到了杜岙溪对岸的圣人殿. 圣人殿,是赵礼贤当年创建鲁迅部队(力洋武工队)的地方.鲁迅部队自创建至今 ...

  • 章麒 | 一片丹心乐山水——读袁伟望散文集《山水间·宁海》

    一片丹心乐山水 --读袁伟望散文集<山水间·宁海>有感 作者:章麒 袁伟望老师的新书<山水间·宁海>在图书馆做读书会,我欣然前往.在那次读书会上,幸运获赠袁老师的签名新书,俗事 ...

  • 地名古今|袁伟望:长街有座“永和桥”

    原文:永和桥 原永和桥址上的水泥公路桥 永和桥在长街镇石桥头村南,长亭港畔.现为长青公路上的一座公路桥梁.(沿海南线与长青公路交叉口) 永和桥,原名长亭桥,为石桥,南北走向,跨长亭港,为"长 ...

  • 地名古今 | 袁伟望:幽绝青洋山谷

    幽绝青洋山谷 青洋山,位于城区杜鹃山主峰东北面,延靠杜鹃山,整个青洋山,面东敞为幽谷. 山谷半腰,原有山村.据1986出版<宁海地名志>记载,青洋山村,属原城郊乡,"村处县城东北 ...

  • 袁伟望 | 你去对岙洞吗?

    文化建设"一乡一品"之长街篇 编 者 按 宁海自置县以来已有1700余年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今年以来,在县委宣传部的引领下,各地深挖历史人文资源,大力推进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