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卞说说——写出语文

孩子会写点文章,是不是等于学好了语文?

孩子考试分数高,是不是等于学好了语文?

孩子阅读书籍多,是不是等于学好了语文?

孩子知识面丰富,是不是等于学好了语文?

到底,怎么样才算是学好语文?

恐怕,很难有一个唯一的答案。

所以,学校的语文课堂中,努力营造基本的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注重在实践中理解巩固和掌握。同时,家庭的因素,造成了孩子习惯的不同,不同的习惯,对于孩子在校学习的影响又非常巨大。如有的孩子在家是需要整理家务的,孩子在学校就会整理好学习过程,有的孩子在课堂上连基本的坐姿都不能保持,家庭状态影响的学习状态不可忽视的内容。

语文学习的好坏,一定是受这个孩子的专注力影响。个体的差异在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中产生的结果也大相径庭。而个体的差异又是在比较的环境中才能发现的,比如在班级中,发现习惯的差异,在集体学习中发现思维的差异等等。个体在孩子家庭之中,一般很难有个纵向的比对,横向的差异又不具备发现的条件(甚至发现的时候,也仅仅是谁谁谁比你好,而大家孩子的心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一放在集体中,就变得不理想,会被老师告知您的孩子有问题。学好语文不太可能有个具体的值可以评价。也许数学成绩好,理解能力高也是语文能力的一种;也许做事情有条理,思维具有一定的逻辑能力,也是语文好的一种表现。

的确,孩子们的语文能力,一定是和专注力息息相关的。专注于作业,专注于阅读,专注于写作,专注于语文活动中的孩子,语文成绩一般不会差。这就是为什么习惯不好的孩子,语文成绩往往会比不上智力因素相差无几,但是习惯要更好的孩子。以写的学习为例,以下是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中,布置给孩子的练笔。

练笔的目的,是促使儿童理解文本表达的结构,理解表达的方法,并在练笔中巩固语文技能。习惯好的孩子,认真努力结合课文的文本特点,做了有效的练习,然而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努力去做了这一件事。虽然做了练笔的孩子,不见得一下子看出语文能力比不完成练笔的孩子要好多少,但长此以往的积累,从6年12个学期中养成的思维习惯,将使得这个孩子的语文能力超越其他孩子,这一点也包含阅读活动。不可见的阅读影响,所产生的积累最终会使得积累的内容发生化学反应,这个看不见的过程,就是语文的有效学习。在这个反应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有效催化。目前我所注重的学习过程,就是关注读写的转换,在发现学生的读写转换障碍中,突破能力形成的难点,解决思维发展的问题,使得读成为有效的读,写成为有效的写,思维是深度的学习思维。在这个反应过程中,学习的催化要实现在孩子的写上面。孩子不写,很难形成有效的学习,毕竟,人都是有惰性的。上图中国孩子的学习,应该是具备了语文的基本思维逻辑能力,对于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也一定会有应对的方法。

习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随卞抛砖,期待引玉。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草根研究者;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方式;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小语思维导图

(随卞说说,本人原创,谢绝转载!)

学在嵊州

教在嵊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