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不是高科技企业,就是个平台。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阿里是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当然阿里自己也是这么宣传的,直到今年10月13日,在2016年阿里巴巴云栖大会开幕式上,马云说:“电子商务”这个词很快就被淘汰,电子商务只是摆渡的船,纯电子商务将成为一个传统概念,明年阿里将不再提“电子商务”,自此,阿里将不再说自己是电子商务。

很多不明就理的人好奇,作为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为什么会抛弃“电子商务”?

是为了“新零售”的概念让路么?

显然不是!

一、在“电商”这个金矿里,阿里是“卖水”的

挖金矿与卖水的故事,在商业里流传甚广。结论是,大多数去淘金的人空手而归,但将水卖给淘金者的小农夫亚默尔却赚的盆满钵满。

阿里也同样,不管是起家的阿里巴巴B2B网站,还是后来的淘宝和天猫,我们没有任何一件产品是从阿里手里买的,阿里既不卖产品,也不寄产品,而是建立一个平台,让买卖双方可以在平台上完成交易。就像我们身边的商场,本身提供的是租赁和物业服务,并不卖货也不买货。

阿里在做的事情是通过自己强大的运营能力吸引大量流量,然后把这些流量卖给在淘宝/天猫上开店的卖家,本质上,阿里是一家贩卖流量的公司,兼职为卖家提供技术支持,这才是真实的阿里,从这方面讲,他与百度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是他的流量更精准,贩卖流量的手法更高明。

从阿里的财报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电子商务的本质是产品买卖,收入来源是销售额,利润来源是产品差价,阿里并不是,阿里的利润来源是交易手续费和广告费。

十多年来,阿里都在大肆宣传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忽悠更多人投入到电子商务领域,成为电子商务领域的”淘金者“,这样阿里才可以把”水“卖给你。

阿里这个模式还有一个好处,越是经济不好的时候,卖家花在促销环节的费用就越多,对流量的渴求就越强烈,所以我们看到,阿里的收入、利润并没有受国内经济影响,仍然是一路高歌猛进。

阿里赶上好时候了,分享到了电子商务发展的黄金时段。当然,这个黄金时段也确实有阿里的很大功劳,所以阿里能在短短十余年内成为巨无霸。

二、只做一级入口

明白了阿里模式的本质,就很容易理解:流量才是阿里模式的根本。所以阿里要做一级入口,一级入口有两个明显的好处:1、流量便宜;2、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流量是阿里的根本,一级入口是阿里的命脉,阿里可以容忍卖假货,可以容忍你不做天猫,可以放弃中小卖家,但在流量入口这件事情上,是没有任何判断余地的。阿里希望有大量网站为自己导流量,但他需要的是一片草原,不能容忍在草原里有一棵大树,如果有,势必给放倒。

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了阿里的本质,很多问题我们就容易抓住重点。比如2008年9月,淘宝以”杜绝不法商家利用竞价排名、搜索优化等手段骗取消费者信任,避免诚信商家被上述行为打击、株连。“的理由封杀了百度。自此以后,百度中无法搜索到淘宝的任何信息,用户如果想去淘宝上买东西,只能输入淘宝的域名。

这件事情在当时看来备受争议,认为淘宝这么做损失了百度大量流量,对未来发展不利。明眼人都知道,在当时封杀百度会损失大量流量,不明白阿里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同样的事件还发生在阿里封杀蘑菇街、美丽说等第三方导购网站。这些第三方导购网站在发展之初是得到了阿里大力支持的,但在发展壮大之后,却遭到阿里的封杀。是阿里不需要导购网站么?

并不是,阿里妈妈一直在推淘宝客,拓展更多可以为阿里导流的网站。

当时骂阿里的声音特别多,很多人认为阿里封杀大的导购网站是一件很二的事情,连帮自己导流量也要被封杀。

如果你明白了阿里模式的本质,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了?

三、入口危机让阿里不断买买买

正是因为阿里的商业模式建立在流量贩卖上,所以阿里对流量有无限的渴求。但同时阿里也明白,与搜索、社交、娱乐、阅读相比,购物并不是一个高频动作。用户是擅于遗忘的,如果一个产品不能被用户频繁打开,就意味着用户很容易将你遗忘对于一个靠卖流量为生的平台来说,被用户遗忘是不能接受的,所以阿里有天然的危机感。

危机感很多时候会激发人的斗志,阿里就是典型的代表。所以阿里这么多年来,一直在买买买,从互联网入口,到移动互联网入口,只要是个入口,哪怕可能是个入口,都会进入阿里的购买列表。

所以我们看到阿里把UC浏览器收了,把高德地图收了,把优酷土豆收了,同时还投资微博、陌陌、口碑等等。当然阿里投资的项目远不止这些,在流量入口方面的收购从未停止,也不会停止。所以如果哪天阿里投资了今日头条也不要有任何惊讶,阿里比腾讯更需要今日头条,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流量入口。

阿里每年都在不遗余力的推双十一,除了促销还做了双十一晚会,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吸引眼球,将眼球转化为流量卖给店铺。

四、国际化是为了开拓更多入口

最近阿里一直在提国际化,包括今年双十一的主题也是国际化。首先我们要为国内出了一家这么有理想、有追求的公司感到骄傲,骄傲之余我们也需要深入了解一下,为什么阿里这么快的要走国际化。

阿里将不在季度财报中公布GMV,真的是因为不关注GMV么?还是因为GMV的增长幅度已大不如前?

同样还有新增用户数,截止今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年度活跃买家数是4.39亿,比上季度增加500万,用户增长同样大不如前。如果还守着国内市场,很可能未来几年的增长会出现个位数,甚至负数。

这其实挺正常的,总不能让全国人民都上淘宝买东西吧?人口再多,也会有遇到天花板的时候,所以阿里率先开启了国际化,一方面可以开拓更多流量来源,另一方面还可以丰富国外产品线,一举两得的同时还给了投资人无限想象空间。其实除了国际化,阿里并没有忘记在国内的深耕细作,国内一二级城市阿里基本上已经渗透的差不多了,正在向五六线城市和农村渗透,所以我们看到了村淘计划上升到了阿里巴巴战略高度,高举”改善农村生活品质、将农产品卖向全国“的名义与各地政府广泛开展合作,实际上是为了让农民也可以在淘宝上买买买,增加自己的入口来源,至于你的农产品是不是卖向全国,阿里真的关心过么?

五、当流量不足时,只能牺牲中小卖家

中小卖家是阿里当初安身立命的根本,阿里巴巴那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感动了无数中小企业主。在上市当天,马云将舞台中央位置让给那些阿里巴巴生态体系中的生存者,以此表达对中小卖家的重视。

但实际上,不管是淘宝还是天猫,中小卖家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我们不能只看到今年第二季度阿里GMV是8370亿,我们还得看到,阿里有13万天猫商家,有600余万淘宝卖家,如果把这个GMV平均到每个卖家,相当于每个卖家的交易额是13.95万,一个季度13.95万的交易额,高么?

所以你明白为什么阿里的危机感很强了吧?阿里非常缺流量。在流量有限且越来越贵的情况下,阿里会把更多流量导给大卖家,导给那些转化率高的店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八定律在阿里上同样适用,20%的大卖家垄断了80%的流量,而80%的中小卖家只能分剩余的20%流量。对于阿里而言,那80%中小卖家贡献的收入远远不及20%大卖家,但服务好这些中小卖家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远远大于服务好大卖家。

别忘了,阿里的本质是卖流量的,如果他把流量导给你,你没有产生价值,阿里就受到损失。当然,中小卖家还可以考虑从阿里买流量,直通车、钻展、淘宝客、官方活动等等,可以从阿里手里买流量的方法有很多,问题是,作为中小卖家的你还买得起么?

弄明白阿里卖流量的本质,你还坚信他会服务好中小卖家么?

中小卖家们,如果你们是马云,在流量有限的情况下,你们会选择怎么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