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清新芳华绽放,勤耕良善描绘美丽——记画坛新秀廖梓邦【客都原创】
悠悠的梅江河畔,沉淀着深厚的客家人文。这个叫“梅”的城市,处处氤氲着文化的气息,褪去繁华的古城里,随处可见文化艺人坚守一隅,传承着古老的技艺。在梅城人文秀区文化公园旁的梅州花园一楼,活跃着一个以书画艺术弘扬客家传统的艺术工作室,工作室有三位画家,他们分别是陈兴城老师、钟巧艺老师和廖梓邦老师。他们各有擅长,都在艺术的道路上默默耕耘,笔尖清新芳华绽放,勤耕良善描绘美丽。
今天要说的,就是画家廖梓邦。
廖梓邦近影
矢志砚田,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廖梓邦出生于梅州一个山环水绕的农民家庭,自少年起,就矢志砚田,倾心笔耕,事丹青不计日月,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童年时代受到众多前辈的精心指点,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他自幼喜欢美术课,在那个知识贫乏的年代,专业的美术教材是非常少的。他爱上了临摹连环画里的人物,导致同学们都抢着要他的画,都愿意拿连环画与他交换。就这样他竟然拥有了一整套的《三国演义》连环画,这一整套连环画目前还完好地摆放在他家中的书柜。他经常依据画里的人物、形态,借形画物,以状赋彩。梓邦作画完全是凭着童心意趣,无拘无束,正是这种自然天成的环境秉赋他腾飞的空间。
后来他离开家乡独自到外地求学,学校坐落在大山深处的矿区。在这里他幸运地遇到了授业之师黄冠群先生。黄家是书画世家,祖上擅水墨,先生尤以油画出众。在老师的教诲下,他与几位同窗好友常常在晚上随先生学习油画。油画较于其他画种,成本会高出许多。而匮乏的大山矿区又极难能买到必需的画具,颜料,没有画架画案,他们就把课桌叠起来进行画画。
由于梓邦起点高、悟性强,加之天赋灵性,注定了他心灵手巧的才华,画起画来出手不凡。在绘画的道路上,他终坚持走徐悲鸿先生所开创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艺术道路,不断探索,不断求新,并结合西画,潜心研究中国画的技法,在东西方艺术相互交融中,找准自己的创作方向。
廖梓邦作品
廖梓邦作品
廖梓邦作品
父母在不远游,放弃工厂陪伴父母
八十年代中期,梓邦从学校毕业分配到深圳工作。那时的深圳,被人称之为“改革的前哨,文化的沙漠”。当年工作之余他想画画,竟然买不到画纸颜料,只能依托出差广州的同事捎带回来,就是这样的环境,他还从来没有停止对艺术的追求。后经朋友推荐,他认识了前来深圳创业的知名美术家,与朋友一起利用业余时间拜师学艺,这段时间,是他接受最正规的绘画教育,得益匪浅。
工作之余,梓邦和许多客家人一样,善良勤劳,吃苦耐劳,经过不懈的努力,2013年,他开办了工厂,正当事业如火如荼,2016年底,梓邦的父亲年事已高,需要有人照料,在生活工作三十年的他,权衡过后竟然放弃了辛辛苦苦建立起来并走上正轨的工厂,回到了近乎陌生的故乡梅城,陪伴在父母身旁。
这就是“孝道”!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孝道的内容包括:养亲与敬亲、传宗接代、立身立功等。孝的基本含义就是“善事父母”,中国有一句话叫“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为百善之首,孝为人之本,为人不能忘本,要饮水思源,我们常说“厚德载物、德高望重 ”这个德都源自于孝。
问梓邦回梅最初的感受,朴实的他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一辈子的老师。能与父母一起生活,其实倍感幸福。也许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也不一定都高大伟岸,但能像父亲一样,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却扛过枪、打过仗、立过功、授过奖,这足以让人无比的敬佩。生活原本就是一幅用喜怒哀乐绘制在春夏秋冬里的人生画卷。”
梓邦的父亲是建国伊始就投笔从戎的儒雅军人,他本来也可以从小舞刀弄枪,长大后子承父业穿上军装,但梓邦从父亲手中得到的第一份专属礼品不是刀枪,而是一集《素描工农兵头像》的画册。父亲严格要求子女爱家敬老,本身也处处树立榜样。他常听母亲提起,父亲的收入并不高,但家乡的亲戚只要有困难,就能得到资助。他父亲虽是军人,却重感情,时时惦记着故乡的人和事,操心着每一件他们知道的小事情。
目前,梓邦回到阔别三十多年并略感陌生的梅城,陪伴着年老的父母,操持着家常。他还在住家近处的江边路开了一间小铺。守铺的空闲时光,他不忘纸笔书画。在这小小的铺面,他享受着别人难以读懂的快乐。后来结识了中国优秀摄影家、书画老师陈兴城。共同的喜好,使他们成为忘年交,时常相聚畅谈、交流互动,并慢慢认识了不少艺术界的老师和朋友。
梓邦作品
廖梓邦作品
廖梓邦作品
学艺不止遍访名师,让世界看到家乡的美
古人云:“小孝孝于庭帷,大孝孝于天下;近孝孝于当下,远孝孝于万古”,我们应该首先在家庭中落实孝道,然后在社会上也尽孝,这个孝不仅对父母,也包括对社会有所贡献,对国家有所尽忠,带动良好的社会风气,把华夏古圣先贤的教诲弘扬承传下去。
目前梓邦除照顾父母外,空余时间学画、画画。他认为,中国画博大精深,内涵高远,几千年一脉相承。但是,无论是东方艺术还是西方艺术,一切艺术都是以“自然”作为艺术追求的至高点。因此,他的画作无一不体现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髄和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所谓“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他把自己的妙笔化作阳光,化作俊美揉进了他的每一幅画里,让人久久不能忘却。
梓邦作品涉猎广泛,画作以工笔人物、写意人物及碳画艺术,还有油画、静物等。既表现了西方古典现实主义的风貌,又突出了个人崇尚自然的风格,画风贴近生活,视角开阔,色彩淡雅,简练中内涵丰富。所谓书画皆及,中西兼融。塔之高取之于基之广矣!涉猎中外、吞吐古今、内得心源、妙笔出新。
“我还不是画家,但我爱画画。”采访梓邦,他坦言,他只是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发现捕捉生活中的种种美丽,以掌握的绘画技巧去展示时代的审美意趣。
芳华易逝,作品永存。只有在长期的修养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即深深扎根在养育自己的土地,用现代意识来审视并观照文化环境和精神气候,才能充分施展才华,艺术才会有所成就。梓邦正是这样的不断追求和完善自己。
这里祝愿梓邦和他的艺术之路常青,创作出不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廖梓邦作品
廖梓邦作品
廖梓邦作品
廖梓邦作品
廖梓邦作品
廖梓邦作品
廖梓邦作品
廖梓邦作品(彩色)
廖梓邦作品(黑白)
文/赖俊权、陈兴城
作者简介:
陈兴城简介:中国优秀摄影家,德艺双馨摄影家、书画家。
赖俊权简介:赖俊权(网名:夜色光明),《梅州蓝》杂志主编,梅县区客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梅江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梅县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编辑:花样年华
客都原创,让客家与您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