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叹息桥》,提前宣布2020年港剧最佳,不接受反驳

本文经授权,来源于简书作者:一力君
第一次听到这个剧名感觉不知所云。看到叹息桥这几个字之后便猜测是由地名引发的故事。看剧的初衷也比较简单就是奔着林保怡去的。对剧情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开启了观剧之旅。
故事一开始,一个叫乐儿的女生孤身一人提着行李箱站在欧式风格的大街上给父亲打电话。也许是为了能够体现自己已经长大独立,不让父亲操心,自己就定了酒店。
当她到达酒店后,发现酒店正在装修,无助的她只好打电话寻求父亲的帮助。这个过程不过几分钟,对话也不长,很好的交代了这部分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让观众对女主的性格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安顿好之后,乐儿在街上闲逛,遇到华人画家招揽生意就兴冲冲的去画自画像了。正当她配合画家调整姿势的时候,一个相貌不凡的女子蹲在她身后佯装系鞋带,顺手牵羊了她背包里的手表和钱包。可以看出乐儿一点生活经验也没有。从画家让她调整姿势和她被偷的过程来看,大概率画家和女小偷是一伙的。
没过一会自画像就好了,乐儿开心不到一秒钟,发现钱包和表都没了,自己也没有备用金回酒店,着急的哭了。画家很淡定的说画算是送的,又拿出一些零钱给她。乐儿拿着钱打开笔记本,执意让画家留电话给自己,当是自己借的,到酒店后一定回来还钱。画家拧不过乐儿,不情愿的在笔记本上写了一个电话。
随后乐儿飞奔回酒店,捧着两杯咖啡回到原地寻找画家,却发现画家已经不见人影了,而拨打过去的电话显示是一个空号,无奈之下她只好在寒风中苦苦的等待。与此同时,画家已经坐在温暖的咖啡厅,正和一个外国人做起了买卖,果不其然他和女小偷是一伙的,将一块手表低价卖给了这个外国人,然后收好钱转身走出咖啡厅,不远处看到何乐儿依然站在冷风里等着给他还钱,他也只是耸耸肩不以为然的离开了。
长镜头画面在做交易的咖啡店里停了很久(不是专业,不知怎么形容),一张桌台,两个空荡荡的座位,两杯咖啡,和一叠餐费,窗外等人未果的乐儿捧着咖啡失望的离开了。随后画面一转,片名叹息桥几个字用繁体白色书法形式呈现。
主题曲响起,角色逐一登场,黑色的布景下,每人都是半边脸,歌词有点压抑,又很引人深思。音乐结束,意味着小序的结束。
本剧的一个特色是新颖的叙事手法。故事没有按照传统的线性时间来叙述,而是根据角色的视角来转换的。比如第一集的集名是李子勇,正片开始后就以李子勇的视角来开展剧情的。同样一件事,不同立场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立场引发不同的观点,是本剧的一个核心思想
第一集里李子勇和乐儿看电影,约会在他的回忆是轻松愉快的。而在第三集以乐儿的视角展现这部分剧情的时候氛围并不是轻松愉快的。为了约会,她精心打扮,还穿了高跟鞋。应该是平时不穿的原因,她很不习惯,走的很慢,而李子勇自己一个人在前面走,完全没有顾及到她。同样一段故事,用两个人或者三个人的视角来展示是很考验故事叙事的手法和技巧的。因为故事本身是固定的,每一个讲述者都只是讲述自己视角下的那部分,讲述者越多,故事被复述的次数就越多,故事的全貌就会无限接近事实。
但这只是无限接近,不等于事实。因为没人能打开上帝视角,像放监控一样播放事实给我们看。当然也不排除,一众人为了共同利益或者目的集体说谎颠覆整个事件。所以当第一集里演了两人看电影的桥段,第三集里又出现之后,弹幕上很多人评论说“明明是一个故事为什么要来回演好几遍呢?”因为我们是根据角色视角来展现角色性格、剧情发展的,这部剧没有绝对的主角或者说人人都是主角。
在展现同一个故事时,要让观者能感受到两个角色讲述的是同一件事,又要让观者不觉冗长还要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做铺垫,剧本的编排和打磨真的是十分用心了。
比如第一集中李子勇在给乐儿画像,画完之后看手机有三个未接电话,都是乐儿打的。回过去没人接,然后去了乐儿家。开门的不是乐儿,而是一个男人。那么乐儿究竟是遇到了什么事要连打三个电话给他呢,这个开门的男人究竟是谁呢,是不是那个一直令他心存疑惑的人—胡启源呢?李子勇的疑惑就是观者的疑惑,答案在后续的剧集中陆续揭晓。
第二集是以胡启源的视角讲述的,小序里是青年时期的他,正片里是中年时的他,差距还是有些大呢。小序开始是他大学毕业在拍照,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工作意味着慢慢走向独立,人生充满希望。然而接下来的几分钟里,画风就变了。
和同学聚餐时被母亲强行带走回家,吃饭被骂到哭,还被要求不准哭。这种在高压管束下长大的人活得多压抑啊!镜头拉远,他们家的全貌出现了——整齐、干净、物品很少,除了沙发、灯这类必备的用品,几乎没有其他的装饰性陈设。像极了没有生气冷冰冰的旅店。
忍住压抑感,等到正片开始。在好友女友的生日趴上,胡启源邂逅了乐儿,随后两人从相恋走到了同居,日子从甜蜜到乏味居然还能凑活了8年。直到情人节这个转折点胡启源想给乐儿一个惊喜,结果如无意外的惊喜变成了惊吓。
被惊吓的是胡启源,他心意满满的想为女友做饭,却看到女友挽着另一个男人有说有笑。这个地方刚好续回了第一集李子勇和乐儿看完电影回家的情节。如此虐心的一幕并没有导致他的爆发。在好友一通荒谬而现实的“宽慰”下“包容”了乐儿。
不过委屈必定求不了全的,晚餐之后的看电影成了两人大吵一架的导火索,随后胡启源被乐儿要求交还钥匙。
到这里充分突显了房子的重要性。为了逃离母亲,胡启源和乐儿同居。在后续的剧情中,可以发现这不是他第一次逃离母亲。这次是成功的一次,乐儿接受了他。而上一次梁淑媛拒绝了他,再次回到母亲身边时相信他失去的不只是自由更多的是自尊。现在和乐儿吵架只能再次逃离。不过这次的情况好很多,他有体面的工作,经济独立可以选择独居了。
但是享受惯了乐儿的大房子,在经济条件的束缚下胡启源不能接受一应俱全的鸽子窝。只能厚着脸皮再回去找乐儿。到这里铺垫了第三集乐儿因为父亲病重找不到李子勇又一次妥协并接受了胡启源的求婚这一情节。
第二集结尾处胡启源开门续回了第一集李子勇敲门,并且他意味深长的对乐儿说“一个男人。你认识的。”这里也铺垫了第三集结尾处乐儿从医院回家的情节。
看完前两集,弹幕上很多人讨论乐儿劈腿、出轨,并贴了“白、绿、渣”的标签。如果乐儿真的是这样的人物设定,那剧情是不是太简单了?
人性本身是复杂,以自己的利益点出发是人的天性。乐儿追求幸福的初衷并没有错。想要获得亲密关系中的理解、尊重、注意、关心、爱和欣赏没有错。但用错了途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博士是被媒体公认的“婚姻教皇”,他曾经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写了一本名为《幸福的婚姻》的书,意在帮助人们改善婚姻生活,获得幸福人生。书中关于外遇的解读,与大家以往的认知与理解有一些不同:“外遇不是离婚(分手)的根本原因,而是一段正在死去的婚姻(恋情)的征兆,更多的婚姻破裂是因为夫妻(情侣)之间不再有亲密感。”人们在遇到不顺的情况时,天性使然有逃离的心态或行为。
在婚姻或是恋情中感受不到美好和舒适,甚至感受到厌烦、压抑的时候,往往想到的第一件事大概就是逃离而不是如何一起面对解决。
而逃离之后真的能解决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从逃离之后的状态说,大概有三种。第一种——独处,自己一个人呆着,不断思考回顾这段关系,最后要不是想不出来,要不是放弃这段感情,要不就是钻进牛角尖出不来了。
第二种——找亲近可靠的朋友。一起醉生梦死的吃喝玩乐逃避现实一下,或者倾诉自己内心的苦闷。有时会获得一些建议。而朋友的质素直接决定了这些建议的好坏和可操作性。这种方式就是胡启源的首选。每次胡启源听从了朋友伟强的建议之后,剧情都会有新的走向。
第三种,也是乐儿采用的一种方式——换个人相处。在刻意或无意之间,遇到一个另自己感觉相处起来舒适的人,自己内心那份希冀得到满足,那为什么不能试着发展一下呢?正是抱有这种想法,使得出轨、劈腿、猜忌、纷争甚至伤亡的事件不断发生。那么乐儿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是不是真的很过分,胡启源给不了的是根本没有去做还是尽力了也做不到呢?
第三集开篇是续第一集开篇的小序。青年李子勇从搭档处拿回了乐儿的手表。两人走到叹息桥邂逅了乐儿。见到李子勇乐儿很开心,立马拿出钱还给李子勇,并付了画像的钱。从这里可以看出乐儿做人是有起码的道义的,与后续主角之一的方小薇有鲜明的对比。之后两人聊天,乐儿讲述因为父母离婚,自己很不开心,询问父亲原因,而父亲只说到了叹息桥她就会明白。所以乐儿才会只身前往,希望可以一探究竟解开心中的疑惑。
我国著名心理咨询师、作家武志红先生在其代表作《为何爱会伤人》、《为何家会伤人》中提到父母的关系,童年时期的亲子关系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爱情观。本剧中的主角们,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来自原生家庭的创伤,导致他们在成年之后要么不断复制以往的生活模式在“不幸”、“悲剧”中轮回,要么以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救赎。
听了乐儿的故事,李子勇受到了触动,把一样东西放进了自己的手套中连同手套送给了乐儿。就这样乐儿被偷的手表就以这种方式又回到了她的身边。
第三集正片名——迷茫,在嘈杂的闹铃声中开启了乐儿视角的故事,两人一起吃早饭,一个无精打采,一个刷手机,生活理念完全不同,几乎没有任何默契可言。突然乐儿回头对着镜头说话,其实这也是本剧的一个特色,在自己的视角里,主角会对着镜头讲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的展示手法拉近了角色与观者的距离,角色在向观者倾诉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和自己当时看到的客观事实。
随后画面一转,在父亲的烧酒店里乐儿与李子勇重逢了,而乐儿的父亲,就是李子勇年轻时打工的老板。乐儿很开心,回家之后翻出当年李子勇送她的手套。短暂回忆之后随着胡启源进门又被重新拉回了现实。随意乱放的物品,没有做家务的意识,这些点点滴滴的琐事引起了乐儿不满,胡启源连声的答应也更突显了苍白无力的敷衍。
当乐儿打开他的购物袋,发现全是咖喱,瞬间意外和失望便写在了脸上。因为这和胡启源的不关心、不体贴有着直接关系。剧中乐儿有两份工作,一个是和可琦一起在按摩店做兼职,另一份就是网红美食评论家。把自己现实生活中吃到的美食拍成照片,然后编辑店铺信息配上图放到网上,和李子勇接触也是因为这份工作。
在胡启源精心准备惊喜的时候,他并不知道乐儿因为这份工作已经吃了一周的咖喱。可见他平时根本不关心乐儿,彻头彻尾的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受到母亲压迫逃离原生家庭的妈宝男。正是这样一个以老实、稳妥的形象示人的公务员,让大龄“剩女”们以为抓住了最后的救命稻草,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能与他步入婚姻的殿堂、才能让家长们安心把女儿托付。殊不知,这样稳妥却是最不稳妥的。
续回第二集和胡启源看电影的桥段,两人吵架闹分手在乐儿的视角里,她确实是受尽了委屈。画面转向父亲的烧酒店,李子勇送给前老板——昌叔的画作——叹息桥被挂在墙上。父亲面对女儿的倾诉力挺胡启源,说李子勇当过古惑仔不靠谱。其实除了这个原因外,还有一个可能就是:青年时期的李子勇和方小薇一起给昌叔打工,作为过来人的老板不可能看不出两人一个有情一个有义。他知道方小薇在李子勇心里的意义,不愿意女儿蹚浑水才这么说吧。
在乐儿心里,父亲的地位是很高的,潜意识采纳了父亲的建议。在后面与李子勇看电影时也发觉对方有些大男子主义,没照顾好穿高跟鞋走路不便的自己。直到父亲入院,联系不上李子勇,方寸大乱下又想起了胡启源。对应第二集结尾处的情节,胡启源的求婚是乐儿一直期待的,但她不知道这只是胡启源顺势而为的行为。当她听到门口李子勇的声音时心中大概又会摇摆了。第三集结尾时,乐儿收到辱骂她劈腿的卡片,更直言让她离开胡启源,而卡片又是李子勇店里的,那么卡片究竟是谁写的呢?
第四集方小薇的视角补充了李子勇和她的故事,第五集梁淑媛的视角补充了她与胡启源的故事。从第六集开始剧情逐步明朗了,也更加紧凑,引出了很多新人物。比如全剧看得最透彻的人物——绝症少年钟家俊(梁淑媛的儿子),是本剧的搞笑担当,金句不断;壮志未酬的科学家钟怀安(梁淑媛的丈夫);乖巧懂事少年老成却遭遗弃的——李小强;温柔暖心的私家侦探——黎铭南,都各有特色为剧情增色不少。
本剧是跨越二十年时间线讲述的,所以每个角色都是由两个演员演绎的,一个青年时期,一个中年时期。
刚开始看,不太能对应上谁是谁。不过到第3集结束主线人物已经能对应上了。到此出场顺序如下:青年乐儿、青年李子勇、中年李子勇、中年方小薇、青年胡启源、青年梁淑媛、中年胡启源。次要人物:女小偷、中年李子勇父亲、青年胡启源母亲、中年胡启源朋友伟强、中年乐儿朋友可琦,中年乐儿父亲。这些次要人物出场不多,但是他们对主线人物的影响是很大的。
比如乐儿之所以认识胡启源是因为她闺蜜可琦的男朋友是伟强,伟强和胡启源青年时就是好友。再比如李子勇为何在比利时一呆20年?因为青年时女小偷——戴可迪帮他偷了黑老大的货,被扣下来打工还钱之后得知方小薇有了男友,才留在了异国他乡。他对戴可迪的态度直接影响了与方小薇的关系。几位父母性格、管教方式则直接影响了主线人物。
本剧的另一个特色是主题元素很多:原生家庭、子女教育方式、人性双面性、伴侣选择、心理疾病、独立人格、两性相处等。每一处单独拿出来说都能做一个专题。大概是剧集篇幅原因,每一处都展现的十分精简和朴实,点到为止,没有过多的开展,留给观者富余的思考空间。比如乐儿算是个白富美了为什么一定要和胡启源在一起,作为训导主任的女儿为什么要发偷拍照希望母亲失业,两个相识几十年的人究竟有多了解对方,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不顺如何自处才能走出困局,不至于心病了都不知道,父母们希望子女早日结婚成家的初衷究竟是什么?等等。
除了剧情本身很有特色外,本剧的构图也十分新颖,使用大量的对称构图、三分法构图,并采用了多种机位摄影,不断变化镜头节奏与跌宕起伏的剧情相呼应。另外剧中色调、摄影、配乐让剧集更加赏心悦目。男神林保怡除了演出之外还出任本剧的监制。本剧是2020年的佳作无疑,期待第二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