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素养在学生身上生长——评雷其坤《中学阅读高效教学》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常常在两个极端撕扯。一个极端是从一篇篇的教材里抠出字词句和语段,落实繁琐而零碎的“基础知识”;再加上一些篇章结构与内容的梳理和整合,培养所谓的信息筛选、内容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另一个极端是声称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建构能力,给他们提供海量的阅读材料,一阵走马观花之后,师生在课堂上进行热闹非凡的宏大对话,话题往往是生命、灵魂、信仰、异化之类,有时就弄不明白语文课堂里是在上历史课呢还是哲学课。这两个极端各有各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流派,市场都很大。但事实却是,前一种教学令学生深恶痛绝,他们对语文学习留下的记忆除了肢解文章之外,就是无数的知识检测与阅读练习;连学生学语文的兴趣都磨灭殆尽,还遑论什么学习效果呢?后一种教学的确让学生兴奋过一阵子,但是深究起语文学习效果来,个体的学生就会觉得“热闹是课堂的,我什么也没有”,所得也就非常有限。
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既能系统落实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又能发展学生感知语言、鉴赏作品、审辨思考、艺术表达的综合素养呢?雷其坤老师通过他十几年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形成了完整的框架,清晰地回答了这一问题。他的答案便凝结在其新著《中学阅读高效教学》之中。梳理雷老师高效阅读教学的成果,我以为主要表现在三个领域。
一是在教学法的继承与创新方面,雷老师精取传统语文教学法并融入现代阅读教学理论,在最能发展学生的区域实施教学。
在高考特别重视考查文章信息提取、内容整合、分析评价这些阅读能力的前提下,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许多语文教师已经抛弃了朗读、抄写、背诵等传统教学法。课堂只有讨论而没有读书的声音,书本干干净净而没有圈点批注,除了默写高考必背篇章外其余一概不背不默,这都已经成了语文教学的常态。但在雷老师这里,用心朗读、动手抄写、转换复述、背诵默写仍然属于“提高阅读成效”的方法。当然,雷老师不是照搬过去死记硬背的一套做法,而是对朗读、抄写、背诵的内容做了精心挑选与整合,让精美篇章与时令、节日及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朗读与默写就不是枯燥之举了。雷老师曾在四年制高一年级任语文教研组长,一个学期里每名学生背诵了三百多首诗词,学生不仅没有怨言,而且以背得多为骄傲。中学阶段仍然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时候通过背诵而储备的材料一定会成为终生受用的语言。
朗读、背诵是必不可少的语言积累,但阅读教学不能止于积累,还有学生独立的阅读理解力、感悟力和鉴赏力从哪儿获取呢?雷老师引入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的“元阅读”理论,指导学生按照《阅读自我监控提问单》进行自我记录、调控和管理。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先后要回答“我清楚阅读的目标、对象和任务吗”、“我采取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合适吗”、“我对文本内容和形式有自己的评判吗”、“我对阅读效果进行了检查和评价吗”、“我思考总结了阅读的经验和教训吗”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学生在阅读方面学会自我规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过程。雷老师是2013年北京高考语文获得148分的孙婧妍升入高中后的第一位语文教师,孙婧妍在总结自己语文学习感受时曾说:“雷老师默许我自己找书读,读什么他不会干涉,但是对我阅读过程中的要求和提交的成果非常严苛,他有着短时间内看出我问题的敏锐目光。”这段话印证了雷老师指导学生自我阅读的过程和高效。
二是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整合方面,雷老师改以往零碎的篇章阅读为编组诵读,以专题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的提升。
社会上发行的语文教材都是篇章单元组合式,篇与篇之间的联系似有若无,更谈不上单元与单元之间有系统性了。这样的教材内容“鸡汤”化,能力“碎片”化,对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语文学习作用微乎其微。雷老师为解决这一问题,耗费大量精力,在十一学校开展阅读课程实验——相关文本编组诵读。在雷老师编写的校本教材《诗意人生》《缤纷世界》中,各种经典文本不是单独呈现的,也不以文体划分单元,而是编组呈现,即把精粹对联、古典诗歌、古代警句与文言故事按照某种联系编排起来,构成一个个有机整体,形成一个个教学模块,使文本除了本身的意义之外,还生成新的组合意义,让文本发挥1+1>2的功效。比如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雪》,就与东方虬《春雪》、韩愈《春雪》、梁实秋《雪》、鲁迅《雪》等描写雪的诗词、文章组合起来学习。再如“审视竹文化”专题中,有四副写竹的对联、五首吟竹的诗歌、两篇写竹的文言文、一篇全面介绍中国竹文化的现代文,再加上以“竹”为写作对象的作文训练,共同组成了读写结合的学习专题。
审视雷老师编组的一个个模块,就会发现有春夏秋冬的节令,有风花雪月的自然情韵,有琴棋书画的文人雅趣,有梅兰竹菊的君子人格,有惜时劝学的诗词歌赋,有志士仁人的正传轶事……传统文化的学习就成为排列有序的模块,学习起来清晰明了,而非凌乱琐碎。
比内容编组更为重要的是,雷老师是要通过这样的一个个模块,达成学生自主研读、自我监控、自我评估的学习目的。在雷老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进程自我监控表》中,分“时间”“完成学习任务”“疑难问题”几栏,这是让学生在“自修自学”阶段填写的。学生的疑难问题会带到课堂“切磋分享”环节里来,有的疑问会在小组内得以解决,带有共性的疑难才会全班“切磋”。为了切合基础不同、发展有别的学生之需求,雷老师在学习任务书中还设计了“分级目标”,分C(60—75分)、B(76—85分)、A(86—100分)三级,以确保每一个学生学有路径、学有所获。这么看来,雷老师所追求的教学高效就是在精选、编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路径与脚手架,以此促进学生研读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升。
三是在读写结合方面,雷老师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极具操作性的阶梯式训练脚手架,循序渐进地培育学生的读写能力。
写作能力源于模仿,成于反复练习,而后臻于化境。一般的语文教师在上作文课时,并没有提供切合每个学生模仿的范式,往往亮出高不可及的标准,甚至只有命题而无具体指导。雷老师在写作指导方面实践经验极其丰富,造诣极深,收效极佳,他曾经出版《中学作文高效教学》《高中记叙文写作范式》《高中议论文写作范式》三本专著。仅从《中学阅读高效教学》就可以看到,雷老师在读写结合方面探索出了非常实用的方法。归纳起来,一是续写,比如为小说续写结尾,为诗歌补充尾句或者唱和。续写的目的在于激发联想,引起学生表达的兴趣,学生往往跃跃欲试、热情高涨,这是写作时最佳的心态。二是仿写,引导学生从样文中找出“范式”,归纳出这种“范式”在开头、展开、结尾以及用语各方面值得模仿的地方,而且模仿的不光是形式,更主要的是思路和立意。雷老师在这个方面舍得花课堂时间,对于“范式”文章的剖析可谓细致入微;惟其如此,学生在仿写时才能达到“惟妙惟肖”的效果。三是新编,“新编故事”既能促使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人物及主旨,又能调动学生的联想思维与创造力,是读写结合的完美境界。雷老师在实践中探索出了顺向推演、逆向生发、同向强化、多向延伸、同类组合、嫁接出新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出了大量富有创意的作品。续写、仿写、新编三种训练方式都是有所依傍、有所借鉴的写作,易操作而又循序渐进。这样的写作基于阅读理解,经由思维加工后诉诸笔端,既增加了阅读深度,又提升了写作水平。
《中学阅读高效教学》包含的内容远不止这三个领域,还有文本深度解读路径、整本书的阅读策略、综合阅读活动设计、经典的阅读教学案例,等等。尽管涉及阅读教学的众多领域,但其共同点是鲜明的,那就是贴近中学生语文基础及能力,优化组合了课程内容,分类设计了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方式,使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核心素养落实在一个个模块和一节节课堂里,进而扎根于每个学生的身上。
2011年出版《中学作文高效教学》之后,就想出版与之配套的《中学阅读高效教学》,2015年暑假之前书稿交给出版社,不断琢磨,终于问世,成如容易实艰辛。
衷心感谢李希贵先生作序、闫存林先生题辞、李强先生摄影、曹书德先生评论。
李希贵先生作序——
我对其坤老师的敬重源于很多因素,他的人品,他的敬业,他对学生的热爱,除了这些,当然还有他对学术的态度,他对语文教学的挚爱。
我来十一学校工作的时候,其坤老师早就有了四年的校龄,面对全校陌生的面孔,其坤老师很快引起了我的关注。作为曾经的语文教师,我也一直执着于编写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教材,只是时过境迁,一直没能如意,但我发现其坤老师早就有了很好的思路、框架和大量素材的积累,有些方面已经很成体系,特别是通过在他自己和同事们课上的实践,有了可以落地的实操性策略,这尤其让我兴奋。
十一学校这些年的育人模式的创建,根本上说,是因为有了像雷其坤老师这样一大批老师的积累和探索,他们在一个学科、一个领域、每堂课上的苦心孤诣和匠心独运,都是火种,更是养料。局外人对十一学校近年来这场变革感到突如其来,甚至不可思议,其实,我们身在其中的老师们却心静如水,个中滋味尽管酸甜苦辣,但我们走过的路却是一步一个脚印。没有十一学校老师们历史上的积累,没有老师们包括已经退休的老师们的共同努力,就没有十一学校的今天。
很难得的是,雷老师这本书是立足于促进学生阅读、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立意的。现在,他把自己呕心沥血的结晶奉献给每一位阅读者,我十分愿意推荐这本书。
闫存林先生题辞——
阅读乃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也是通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由途径。然而如何进行卓有成效的阅读教学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片迷雾。语文教师既需要专业的阅读理论指导,更需要科学而且具有可操作性的阅读教学策略。雷其坤老师基于他多年的阅读教学研究,精心打磨而成的《中学阅读高效教学》就是一部拨开迷雾的阅读教学著作。
真诚感谢读者朋友阅读。
谢谢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