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三部曲》-----文学皇冠上的明珠

美丽的人生有几样事情不能错过:刻骨铭心的爱情,感人肺腑或优雅舒缓的文字;健康祥和的家庭氛围;一份值得为之奋斗并有益于社会的工作。

今天只谈文字问题。中国的茅盾文学奖,起源于作家茅盾的遗嘱和留下的钱财。它不在于多少,而是对文字的绝妙肯定。今天推荐的是王旭峰的《茶人三部曲》,说实话,我连其中的一部都没有看完,但是敢于推荐,也是被书中的真情流露所打动,被书的现场感所折服,被作者对于茶文化的通透了解所震撼。这套书分三本,从民国时期一直写到文革期间,杭州的茶商家族的爱恨情仇放在时代背景下显得那么渺小。但是偏偏这都是一群爱国的茶人,文章视野宽阔,从东南亚横亘中国广袤的适合种茶的区域,故事主线是战争,因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茶人的后代参军御敌,茶人的女儿爱打击日寇的英雄。茶人不屈从日本商人的摆布。

请原谅我浅薄的介绍,请原谅一个只看了浮光掠影就在此吹嘘的人,因为我是怀着十分的激动与敬意,尊重作者的无私努力,丰富了国人的精神食粮。在这本书里,我了解了茶马古道的来由,也知道了古代帝王为了安抚荒远的云南边陲少数民族,宁可用马匹来置换当地的普洱茶,就是为了让少数民族兄弟姐们安心农业,真的是一种巧妙地疏解民族纠纷和边陲蠢蠢欲动的谋反之心的策略。

我觉得阅读这套书,有下面几种功效:

一、增加对于茶文化的认识。现在茶文化很流行,出门说自己懂茶都显得很有逼格。那么阅读这套书,就可以让我们系统的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茶历史,本书中不乏陆羽茶经的分析,对采茶步骤的详解,对茶叶分区的剖析,对茶农辛劳的白描,对茶帮千百年奔波于茶马古道的细述。

二、增加爱国情怀。书中满是对于有骨气的茶商、茶农对于日本帝国主义反抗的描述。茶人后代更是参军报国,跟随戴安澜远赴缅甸打击日寇,当胜利的炮火绽放于缅甸无尽的茶田边时,又是一种成功的豪迈。

三、娱乐性。我承认自己都没有抵抗住《青云志》、《幻城》的光影冲击而成为了俘虏。但是凭良心讲,这套书纯粹作为小说看也是很过瘾的。看电视剧还要费眼神容易视觉疲劳,但是看纸质书,尤其是优质内容的纸质书,所呈现的现场感,绝对不输给电视剧。相对而言对眼睛的伤害小。

四、提升写作水平。爱捣鼓文字的人,可以学习这套书的写作技巧。为什么王旭峰能受到茅盾文学奖的青睐,其《茶人三部曲》的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感召性都是可圈可点的。至少在我看来,要比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好看。


文字的美感真的是没谁了,我们一起领略几段《茶人三部曲》中的文字吧:

两千年前,一花独尊,唯我独尊,尔后,华茶的下一个大时代,与以往迥然不同之命运开始了------

有世纪初皖地民谣为证:

三月招得采茶娘,四月抬得焙茶工;

千箱捆载百舸送,红到汉口绿吴中;

年年贩茶嫌茶贱,茶户艰难无人见;

雪中茗草雨中摘,千团不值一匹绢;

钱少称大价未赊,口唤卖茶泪先咽。

官家催茶岁算缗,赘胡垄断术尤神;

佣奴贩妇百辛苦,犹得食力饱其身。

就中最苦种茶人。


是不是描述的很美妙,让我们继续领略:

西汉时,茶沿着丝绸之路至西域各国。阿拉伯商人在中国购买丝绸的同时,也带回了茶叶,并把他们运往波斯。与此同时,土耳其商人在中国边境也开始以物易茶----“有三叶,做三叶草状,其叶数,其香亦高,惟其味苦,水沸,冲饮之。“这是公元九世纪时一名叫做苏莱曼的北非商人在他写的一本名叫《印度中国纪行》的书中,对茶的形容。

通过这段文字,可以了解一些茶的传播历史,这类文字在书中俯拾皆是。


书中的文字美若天仙:

战争打破了宁静的茶叶世界。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带的秦国人攻下了重峦叠嶂的巴蜀,中国西北部粗犷的士兵们惊异的发现了这种可以煎煮饮用的绿叶。这样,茶叶就裹在他们的马革中,翻出蜀道,带向广阔的天地。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贞观十五年,茶作为文成公主的陪嫁品,不远万里,长途跋涉,来到了松赞干布的故乡。饮茶习俗,从此传入西藏,成为边疆少数民族不可或缺的饮食。

在这个茶叶文明大传播的时期,茶在被架在马背上走向雪山草地的同时,也被僧侣们负在肩背上,带往寒冷的北方;然后,它又被盛入精美的器具,在宫廷达官贵人们的手中相互传递。公元八世纪初,北方饮茶习俗开始蔓延传播。

文字精简,却着实字字干货不啰嗦。丰富了我们的历史视野,无论从普及历史知识还是美化我们的思维角落都有所裨益。


杭州出名趁早,  上世纪二十年代就搞过西湖博览会。经商意识真的赶超其他地方一大截。好了,说了那么多,也显露我那么浅薄。总之,今天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推荐这套《茶人三部曲》,估计价格不会超过双人肯德基套餐的价钱。但是你收获了什么?心灵的富足而不是口腹的暂时快乐。王旭峰的茅盾文学奖之作《茶人三部曲》绝对值得你拥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