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期:小讲堂《清明》七绝点评/沧海云翥】

编者按
编者按
碎玉诗词学院/强化班:高级群临时题图练笔与点评:2017年3月10号
主讲老师:群主/沧海云翥。
主讲老师:副群主/拥雪听琴。
5.《清明》作者 : 梧桐听雨
清明气爽暖风吹,此起文公祭子推。
扫墓行青烧纸烛,回春点豆不宜迟。
梧桐作业,采用的是平起平收式,格律韵无误。
这是一首,清明时节抒怀作品,命题“清明”,望题生义,文章的内容自然便广泛多了。
起句:清明气爽暖风吹,
清明时节,和风细细,但谈不上气爽,自然也谈不上暖风吹。清明多雨,潮湿,我们身居南陲,暖风,也在初夏吧。
即然多雨潮湿,何来气爽是吧?云淡天高,气爽,一般形容秋天,事实也是秋天气候的特征。。
承句,“此起文公祭子推”
这里用典,介绍清明节的来历。
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起句,清明的气候,再引申到清明的背景故事。还行。
转句,介绍了清明的来历,自然,也就转到清明祭祖的活动中来:扫墓,行青,烧冥纸,以及焚烧祭拜等
合句:回春点豆不宜迟。
我再梳理一下你的文脉:起句,你表达了清明的气候,承句,你联想到清明的来历,转句,你进了清明拜祭祖先的习俗,那么,一下子又出来种豆。。。。
这一句,做为收尾,却如此孤立,清明气爽暖风吹,以及承转句,你也没埋下春播的伏笔呀。
合句,你的意思要连贯上文。也不能突然冒出这一句。祭山春耕两不误,我知道。
但,你写文章,你一下写这件事,一下又跳去那件事。你觉得,这样,是好的表达方式吗?
纵观全文,起句有违自然常识,尚待斟酌修改,转句不错,用典自然增色,转句平淡但也切实,合句跑偏了,与承转之间不融洽。
点评:沧海云翥。
学习报名平台:
碎玉书斋诗词学院招生部,QQ群号:488237235欢迎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