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san Liegh犹太弄堂文字解密&活化石金友里
上海这个名字,对千千万万犹太人来说,已成为一种护身符。
虹口外国弄堂三宜邨,大铁门上有Chusan Liegh字样,很多人不太理解文字的含义。
图1为“Chusan” the old British name for 舟山.“Leigh” is an archaic spelling for lea, anopen grassy area.
Cren老师的解释是“楚三”,英国的旧称舟山。“利”,是一个古老的拼写lea ,一个开放的草地。
也有老师说Leigh和lea的关系待考,古英语古德语拉丁语好像还没看到直接关联。CHU SAN LIEGH大概是“舟山里”的音译。LIEGH很可能是LEIGH的误拼,Leigh在英语里既可以是姓(比如费雯丽Vivien Leigh),也可以是名字男女通用。读音是/li:/按照这个思路去搜了一下,看了行号图以及他们对这里的称呼,就是舟山里。
一叶小舟,舟山里,或许它是犹太人的诺亚方舟。犹太学者克兰茨勒说:
他们可凭此将自己生活中的恶梦,改变成得救的希望。只有在这个地方,他们才可不凭签证这道神奇的开门咒,有希望逃脱纳粹的恐怖统治。
原生态的弄堂应该怎么保留,恐怕大家都说不清楚。
当年的法租界卢湾在两个地方搞了实验:一个思南南公馆,一个是茂名坊。前者房子基本保留,原住民都赶出去,后者房子全部扒倒重建原住民回搬。
思南公馆100%的商业利益,为现在基本大家所采用。茂名坊的原住民还在,但空间私密性加强了苦涩的过去没有了,来这里凭吊过去了几乎为零。
金友大概是好友的意思,弄堂有近百年历程。
东余杭路以前叫东有恒路。那一带属于虹口比较差的地方没有鲁迅等文人入住,大都为产业工人、小商贩的聚集地。此地房子一般都没有煤卫的二级旧里虽然距离外滩北部1公里,90年代才有了第一个搬进废弃工厂的菜场。
1078弄金友里主入口位于东余杭路上比邻东安菜场,次入口位于舟山路上。街边的粮油店、小菜店、理发店、照相馆似乎还停留在几十年前。
行走其间不免有穿越的错觉。一进弄堂就能看到一面镜子,坊间传闻说镜子是一位居民打算丢掉的有好事者挂到门口后,非常受欢迎,不知不觉的成了金友里地标了。
有一段时间搞弄堂居民自治,美其名曰自里更生。希望保留浓郁的北外滩街道(前提篮桥街区)市井生活气息,体现睦邻和谐的报道多了,这才使外界知道了金友里。
45米长的弄堂里绿意盎然,植物的类型和花盆的样式,表明了它们来自不同的主人。有些居民们亲手栽培的,有的是周边居民和企业捐赠的。如果谁家的花不要了,都会送到金友里。
老居民们的感情一直很好,以前会去外面的饭店聚餐。后来有了社区公共空间,弄堂里聚餐就变成了一个传统节目。
什锦色拉、烤鸭、白斩鸡、糖藕等上海人家的传统冷菜每次都是少不了的,主菜如果是小龙虾的话有白灼的、香辣的、还有蒜泥的。大家一般一两个月就聚餐一次,每次都有十几个人参加其乐融融。真实的金友里生活还有另一面的就是:
老虎灶的记忆犹新,出生的孩子不少是接生婆拍拍屁股来到这里的;赤膊、竹榻纳凉过夜、裤裆里面捉迷藏;底楼凉衣服没地方,关于凉衣绳吵架的事是家常便饭林林总总不可复述。
再后来能搬走的都走了,这里安静了没几天又成了外来人口的聚散地。
赤膊、弄堂乘风凉,吵架等等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东西已经回不到过去了。每天、每时、每刻的琐碎,可能才是烟火日常的金友里。
还原上海弄堂里的烟火生活,基本分两个阶段。前半段是私房,后半段是72家房客。一百年的化石说法本身就让原住户搞笑,更何况还要去伪存真刻意合二为一做成样板。
城市行走大概只是为了闲暇之余填补我们生活本身缺失的那一块而已。
日新月异的上海生活的样本,或许就是当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