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州杨氏家谱序---延敏公序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万物间,生生不息的是什么?就是那一脉相承的生命繁衍。从中华文明史开始,中国人特有的家国情怀,承传着连续不断的华夏五千年文化精神。正是各代修史立传的传统,让我们有了各种丰富的精神追求,有了一个连续的文明传承。这些,太伟大了。我们,一个普通人,芸芸众生的一份子,有必要去为先人立传续祖谱吗?你做或不做,肯定会有人去做了。在我们思考费神的时候,别人已在做了。我们做不做呢?当没有充分条件时,我们要走在别人的前面,当别人遗憾没有做的时候,我们要能欣慰我们做了。很荣幸在这次和州杨氏家谱四修能身在其中,已快八十年没有续谱了。今天我们已有很好的物质条件来续谱,还有大环境的精神支持,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及时行动,等断代无法续时,纵有天大的精神环境流行,也是遗憾万代。 在网上,我也了解了一下中国修家谱的历史,虽说很早就有修家谱的传统,但真正普及到老百姓的还是始于明清,民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暂停于新中国后。我们的家谱,也符合这个历史。从世灿公的《太公问答》中了解到,《和州杨氏三修家谱》历时八年,成书于清咸丰年间,二修是光绪年间,三修是一九三六年。因为先世是和州杨氏,助明开国有功,封千户侯驻于枝邑(今枝城镇,原枝江县府莲花池杨家巷别墅)。从此开枝散叶在宜昌荆州,可能是纪念本源,还是叫和州杨氏。和州杨可能来源于四知堂的杨,这些都是传说,无从考证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先辈给我们留下了如此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家谱。更应当感谢世灿太公,能几十年来完整的保存了这套十五卷的家谱,不然真没办法补了。小时候,只听说过家谱,真不知道是个什么珍籍,但对于他的好奇从未有减弱过,因为亲人们的名字都是按辈按派起的,而且附近的不管姓什么的都是按派起的名,还有好几户子女多的起名也是排行的如五个儿子的名分别为金银富贵全或荣华富贵权,四个儿子的就有荣华富贵等。正是这些让我了解到有家谱这个珍籍,了解到“有、开、必、先、世、泽、永、延”这个派的杨姓是本家,了解到九道河有宗祠,也传说本族有读书建功名的传统,也仿佛看到杨家的清白家风和忠勇气质。我们家族高祖先培,从枝城搬到松滋老城(抗日前一直是松滋县城)南门外,我是第五代了,高祖曾参与三修家谱,我们这一房曾在四十年代承办过宗祠清明会,我爷爷去过,他讲清明会是轮流承办的,也就是补一下不够的钱,轮到哪一房就归哪一房补。过去家谱,由大房掌管,我们那一房所以没有。爷爷讲,还是在解放的先一年,我太太要爷爷到大房那抄了世派,所以我的父辈们都是按派起的名,那时时兴这个。我的名子读书时才起,为什么按了派不知道了,那时已是八五年了,不兴按派起名了,能够还按派起,今天看来,才无遗憾。2008年,我在爷爷那看到了杨氏世派的三十二个字,并抄了下来,怕搞忘记了。2009年,我儿子出世了,起名子我坚持了按派取名,为了好听,把光字排到了后面叫晨光。也就是这年下半年,我在网上用这三十二个字的“世派”联络杨姓人,好像没什么收效。还是后来用这三十二个字,搜到世灿太公的博客中的《太公问答》这篇文章,这下算是找对人了。我又在网上凭直觉认识了公安的杨泽喜先生,同为老家枝城的。后又在网上联络结识了宜都公路局的杨(泽)华夫人薛女士,这样开创了个QQ群,慢慢联络到了更多人。认识了宜都政府的杨泽斌先生,在重庆的杨勇先生,等等好多杨氏宗亲。也很荣幸的在深圳同杨守敬大师的三房玄孙泽贵公认识。在杨泽斌先生的努力下,扫描出了杨氏家谱三修的电子文件,大大的鼓舞了续谱的信心力量。就这样,在世灿公的推动下,《和州杨氏四修续谱》的重任已开始了,大家一起努力吧。 我们能参与其中,也是我们此生中可以去纪念的大事情。我想,我们这次四修有四大成果,一是电子版《和州杨氏三修家谱》;二是出版《和州杨氏四修家谱》纸质版;三是建立《和州杨氏四修家谱》电子版;四是进一步完善建立一个本宗祠的和州杨氏家谱的网站。有了这四大成果,我们就可以千秋万代,永续家谱! 杨延敏 深圳 2012,7,28, 10: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