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70年70人特别谈|郑杨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银行业的要求

编者按 1950年10月1日,《中国金融》创刊,由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编辑室负责编辑出版工作,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交流金融实际工作经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本金融期刊,标志着新中国金融新闻出版事业迈出了第一步。2003年,《中国金融》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办”改为“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但其政策性、专业性、实践性的定位没有改变。而今,《中国金融》已经成为金融宣传舆论战线中的重要一员,成为财经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刊物之一。70年来,《中国金融》忠实地记录了新中国金融事业的辉煌历程,坚持不懈地为金融改革开放鼓与呼。为了纪念《中国金融》创刊70周年,“中国金融杂志”微信公众号将从10月1日起推出“《中国金融》70年 · 70人”专栏,由70位多年来关注、支持《中国金融》,与《中国金融》同命运共成长的经济金融界领导、专家、学者,畅谈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故事以及与《中国金融》杂志的深厚情缘。

专栏推出次序以人物姓氏笔划排序;部分文字选自其在《中国金融》刊发的文章内容,推出前未经本人再次审阅。

| 本期人物 |

郑杨

浦发银行董事长

郑杨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银行业的要求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中国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既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指明了方向,也对银行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需要切实提高站位,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商业银行应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保障国家战略落地的角度,拿出更多实效举措、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完善“双循环”的空间布局。比如,全力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形成三大国际级城市群,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特别是服务上海发挥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枢纽作用,推动上海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连接;进一步加大对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探索金融服务“一江一河”流域绿色发展新模式;创新支持雄安新区海南自贸港建设,助力这两个以改革促发展的重点区域实现突破性发展。

二是需要进一步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更好支持做大消费内需基本盘。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走在科技应用最前沿的优势,加快推动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利用各类新兴技术搭建平台、丰富场景,赋能社会百业,实现经营的数据化、线上化、智能化、个性化和生态化,提升消费的可得性和便利性,让金融无感隐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同时,加强对直播消费、在线教育、网上娱乐、线上医疗等新型消费、升级消费领域的金融服务,培育消费增长新引擎,进一步挖掘消费内需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与此同时,还应利用好各类金融科技,持续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尤其是加强对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为培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消费内需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需要围绕重点关键领域,全力支持扩大有效投资。商业银行应准确把握国家政策方向,紧紧围绕重点领域,全力支持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加强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为双循环体系供需两侧的畅通夯实基础;进一步加大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支持力度,运用各类创新政策工具提升对绿色金融、普惠小微等领域服务的差异化和精准性;综合运用股、债、贷等各类金融工具,提升服务科技企业的能力,在各细分领域扶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关键技术的科技“独角兽”企业,推动形成国内科技大循环,助力数字经济实现爆发式增长。

四是需要加大金融精准支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完整稳定。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正加速重构,国内产业链供给链面临较大冲击。商业银行可利用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精准掌握产业链供应链运行状况,畅通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断点,运用金融力量助力企业组织生产,更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对于行业龙头或核心企业应进一步加强资金支持并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确保不出现产业断点;对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应运用生态思维、产业金融思维,提升批量化获客及金融服务的质效。

五是需要把握政策机遇,稳步推动形成开放经济新格局。商业银行应利用好国家在上海、深圳、海南等区域试点更大力度开放政策的契机,把握政策红利,更好推动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要以金融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为引领,发挥自贸金融、离岸金融、海外机构等联动发展优势,加快产品服务创新,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内企业国际化发展。同时,积极支持和服务金融要素市场建设,深化与国际先进资产管理机构的合作,加快发展资产管理和资产托管业务,更好服务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资本市场投资,推动中国尤其是上海成为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

——选自《中国金融》2020年第19-20期《新发展格局与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