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毁一个孩子的三观,骗他两次就够了

大概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父母说:“考了前十,就给你买XXX。”于是我们卯着劲学,只希望得到奖品,但当我们实现承诺准备拿到奖励的时候,父母却食言了。
这种“童年阴影”,很多人到现在都还没忘。
01.
父母的谎,影响孩子一生
前不久,电视剧《少年派》中就有类似的情节,林妙妙和爸妈约定,如果考试进步了,就有1000元奖金。
为了这份奖励,林妙妙“连吃奶的劲儿”都使了出来,也确实进步了。但奖金缩水了,最后变成了100元。
妈妈没有肯定女儿的进步,反而觉得她做得还不够。林妙妙顿时觉得自己被骗了,索性彻底自暴自弃:

你们大人,就是说话不算话,说好了进步奖给一千,我真考好了怎么不给啊,我下回再也不考好了。

孩子心性单纯,在他们的眼中,父母是最值得信任的人,永远不会说谎。
而孩子一旦发现父母在骗自己,他们首先会先感到失望,然后是委屈和愤怒,如果这样的经历太多,他们会慢慢对父母丧失信任。

亲子关系的裂痕,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当亲子之间相互信任,孩子就会对父母完全敞开,听从父母的引导。反之,父母就会失去引导孩子的资格。
三个孩子都考入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博士陈美玲,曾告诫父母:答应了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尽力去做到。
她说,如果孩子觉得你在撒谎,时间久了就再也不敢相信别人。无法学会信任的孩子,一生都很孤独。
的确,如果父母总是说谎或者食言,孩子就容易没有安全感,不愿意信赖他人,甚至习惯不再对承诺抱有期待。
不仅如此,孩子还会模仿父母的行为,长大后他们也会习惯说谎,甚至欺骗。
托尔斯泰曾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
只有父母对孩子信守承诺,才能帮孩子理解并认知什么是对别人的信任,以及尊重。
02
有三种谎,父母绝对不要说
一份《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表明,在四年级学生和八年级学生中,“答应孩子的事情做不到”位居家长不良表现榜首。
其中对八年级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家长不守信行为占到了63.7%。根据统计显示,将近98%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对孩子说谎。
也许有些父母是出于善意,无奈对孩子说了谎,但是,有三种谎言,父母最好不要说。
  • 1.知识型的谎言

比如,孩子问“我从哪里来?”父母常会用“捡来的”、“抱来的”等谎言应付。
这类回答会让孩子有诸多猜测和怀疑,产生不安全感。
作家蒋方舟小时候,也曾问过父母这个问题。父母回答:“你是从门口垃圾堆捡回来的。”
后来,在蒋方舟的追问下,父母又改口说是什么神仙送来家里的。
最后,无法圆谎的他们才勉为其难地承认:是爸爸拿着装满了的种子盆,往妈妈的肚脐眼上撒。有一个幸运的种子溜进了母亲的肚脐眼里,就成了她。
一直到几年之后,蒋方舟才得知自己是正常交配后的产物。
她说,“也许大多数的孩子,都是通过得知自己的产地和来源,才忽然惊觉——原来父母在说谎!
  • 2.吓唬型的谎言

比如,“再哭就让警察叔叔把你带走”,“再不睡觉,大灰狼来吃掉你”。
这些假话,不仅会让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产生偏差,也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男孩盯着那些散发香味的烧烤摊位,朝妈妈哭喊:“我要吃这个,我要吃这个。”
妈妈担心路边摊卫生条件差,不想让孩子吃。于是,她表情严肃地回应道:“这个是老鼠肉做的……”“这个是死人肉做的,吃了就会死”  。
小男孩听了,一脸惊恐,连忙拉着妈妈的衣角,说要走开。可想而知,妈妈的话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心理阴影。
  • 3.情感型的谎言

比如,“再哭,妈妈不喜欢你了”,“再闹就把你送人”。孩子哭闹本是为了寻求关注和爱,父母却威胁不要他。
这种谎言,只会让孩子哭闹得更厉害,加剧孩子不良情绪的积累,甚至在成长过程中,因始终担心自己不被爱而缺少归属感。
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尤其是在三岁之前,孩子们生活在魔法与现实这两个世界之间,他们并不明白这两个世界相互排斥。
他的现实感还没有强到能做出判断,并把某些现象排除在现实世界之外。
父母本无意伤害孩子,以为这些话语并没什么大不了,却让谎言在孩子心中埋下了不安的种子。
03
亲子关系里
通往彼此的方式是真实
诚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确会有一些不方便与孩子沟通的敏感话题,让父母一时无所适从,不得已对孩子说谎。
比如,关于生死、善恶、美丑、爱恨、伦理,等等。
美国教育专家杰恩·梅杰在《双向养育》一书中写到,父母谈论敏感话题时,要注意7个准则:
  • 1.有针对性地告诉事实

  • 2.尽早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 3.为孩子的转变做好准备

  • 4.随时提供帮助

  • 5.主动提出某个话题

  • 6.确保话题适合孩子的年龄

  • 7.寻找最佳“施教时刻”

《小欢喜》中宋倩的扮演者陶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享过自己和女儿的故事。
插图 | 电视剧《小欢喜》
有一次,女儿徐小宝过来问,“妈妈你为什么哭了?”
“因为妈妈想外婆了。”陶虹回答。
小宝就伸出小手,摸摸她的脸,说:“妈妈流眼泪了。”
接着,孩子竟然一本正经地和陶虹讨论起“死”和“飞天”是否同义。
陶虹说,虽然自己的难过不想让女儿看到,但是强颜欢笑,内心的痛苦更加无法消解。更何况,“你以为小孩好骗吗,小孩不是用来骗的”。
“那个时候我发现我很快就能跳出来,是真的,没有伪装的。
从某个角度讲,孩子一直在教育我,你伤心了告诉她没什么关系,不告诉她是因为你不信任她,我告诉她,是因为我相信我们是平等的。
有人说,“三流”的父母靠欺骗,“二流”的父母谈条件,“一流”的父母,至少应该以身作则,以诚相待
亲子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学习,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联结。在孩子形成三观的关键时期,父母一定要慎言。
与君共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