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的疗效比较
过去的20年间,市场上推出了很多抗抑郁药物,但是,大部分上市的新药在其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和机制上并没有明显差别。那么,这些所谓的新型抗抑郁药物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孰优孰劣呢?
意大利Verona大学的Andrea Cipriani等人综合分析了1991年~2007年11月30日间发表的12种新型抗抑郁药治疗成人单级重型抑郁症(unipolar major depression)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包括安非他酮、西酞普兰、度洛西汀、依他普仑、氟西汀、氟伏沙明、米那普仑、米氮平、帕罗西汀、瑞波西汀、舍曲林、文拉法辛等。作者运用多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17项随机对照研究,共涉及25928病例。
结果发现:米氮平、依他普仑、文拉法辛和舍曲林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度洛西汀(OR分别为1.39、1.33、1.30和1.27),氟西汀(OR分别为1.37、1.32、1.28和1.25),氟伏沙明(OR为1.41、1.35、1.30和1.27),帕罗西汀(OR为1.35、1.30、1.27和1.22),瑞波西汀(OR为2.03、1.95、1.89和1.85)。瑞波西汀是所有抗抑郁药物中疗效最差的。依他普仑和舍曲林是患者接受度最高的两种药物,同度洛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瑞波西汀和文拉法辛相比,接受依他普仑和舍曲林治疗的患者放弃治疗的比例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在新一代的抗抑郁药中,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实,某个抗抑郁药物相比其他药物的综合疗效和安全性更佳。但是,不同的抗抑郁药物在某些特定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如对于不同临床表现和程度的抑郁症,疗效或安全性相对较高、价格相对便宜以及患者可接受性更好等。
目前,疗效和患者的可接受度是评价临床抗抑郁药物优劣的主要指标,以西酞普兰和舍曲林为例,后者由于能够在药物疗效、耐受性和价格方面取得较好的平衡,在治疗成人中重度抑郁方面可能是患者最佳的选择。因此,医生在患者处方抗抑郁药时,应针对患者的疾病特征,结合药物的综合表现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Lanc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