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融资超20亿元,这家企业或将成为掌上超声赛道的下一个独角兽

2008年,GE公司生产的第一代掌上超声VSCAN1.0在美国上市,引起轰动,并分别被美国《时代周刊》和知名科普杂志《科技新时代》评为“2009年50项最佳发明”和“2010年100项最佳科技成果”。
虽然这一设备当时的市场表现不尽人意,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掌上超声的便捷性,以及具备实时复合成像技术和自动扫描等强大功能,即使是面对高难度的病例也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也可以使医生更简单、迅速地获取诊断信息,从根本上改进了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流程和对病人的关怀方式。
随后的十余年里,越来越多的器械巨头和创新企业开始入局掌上超声这一新兴蓝海市场,投资者也不断加码。
据了解,今年7月,开发便携式超声设备和配套AI驱动的云平台的医疗技术初创公司Exo Imaging(以下简称“Exo”)宣布完成2.2亿美元的C轮融资,自此,Exo的融资总额已超20亿元,投资者不乏Intel Capital(英特尔资本)这类明星投资机构。

一段旅行,推动了Exo的诞生

2000年,美国康宁公司以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开发有国际上第一套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商业软件的公司IntelliSense,作为IntelliSense硬件业务部门负责人的Sandeep Akkaraju在收购完成之后选择背包旅行穿越非洲,正是这段旅行,推动了后来Exo的创立。
非洲作为世界第二大陆,总人口近13亿,并以年均2%以上的速度增长,且非洲也是发展中国家最密集的大陆,工业化和城镇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非洲也被誉为“希望的大陆”。但同时,非洲大多数地区的医疗保健水平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这段穿越非洲的旅行,让Sandeep Akkaraju意识到医疗设备的缺乏是如何使大量可治疗和可预防的疾病发展成为难以治愈的疾病,并影响整个地区的医疗健康水平,这也再次激发了Sandeep Akkaraju用技术改变医疗保健的愿景。
结束非洲之旅后,Sandeep Akkaraju连同合作伙伴重新从康宁公司收购回IntelliSense,并担任CEO一职,随后又在2008推出了AR传感器公司Jyve(现已被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收购)。可以说,Sandeep Akkaraju的创业之路,从未停歇。
在不断创业的过程中,Sandeep Akkaraju逐渐结识了Janusz Bryzek(现为Exo董事会主席)、Yusuf Haque(现为Exo CTO)和 John Kokulis等人,并于2015年合作创立了Exo。

聚焦掌上超声,打造临床医生的下一个“听诊器”

据WHO数据显示,世界上有2/3的人口无法获得医学影像服务,其余1/3当中的大部分患者需要等待数周和数月的时间才能获得医疗扫描检测服务和诊断结果。
以超声检查为例,传统大型超声器械存在体积大、笨重、无法移动和价格高昂等缺点。对医院来说,采购大型超声设备花费不菲,也需培训专业医生;对患者来说,使用场景有限,必须到专门的科室检查,一般都要提前预约或排队等待,程序也相对繁琐。
便捷式超声设备则正好可以弥补这些弱势。首先,掌上超声的易携带性和易操作性,都能大大提高诊断效率,方便进入临床科室,以及下沉到基层;其次,在价格方面,掌上超声也有极大的优势。
Exo的成立,正是为了推动优质医疗诊断服务的可及性。作为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团队的技术基础显然是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这也是Exo的优势所在。
Exo 联合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Janusz Bryzek博士,于波兰华沙技术大学获得电气工程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他联合创立了 11 家硅谷 MEMS 公司,产品包括 MEMS 传感器(压力、加速度、陀螺仪)、MEMS 微结构(镜子)、基于传感器的片上系统(无线压力传感器、带有嵌入式传感器融合的运动传感器)和系统(光开关、医学超声成像仪)。他还担任过 40 多家初创公司的顾问或董事会成员。
联合创始人&CTO Yusuf Haque博士拥有35项专利,曾先后任职于SliceX/Crest、Maxim等企业,深入接触了数字X射线成像芯片及相关产品的设计研发,并参与30余个集成电路了商业化落地。此外,他还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任职了20年,并拥有卡尔顿大学的电气工程博士学位和圣克拉拉大学的硕士学位。
从左至右依次为Sandeep Akkaraju、Janusz Bryzek、Yusuf Haque
Exo的其余核心团队成员则大多来自苹果、谷歌、GE、美敦力等跨国大企业,不仅能够在创新超声波技术的开发上提供支持,同时也具备将产品推广至市场的经验。

以压电式MEMS超声波换能器为核心

自成立以来,Exo的使命就是让每一位医护人员和临床医生都能用上诊断级的医学成像设备,从根本上改变高质量医学成像和治疗器械的经济型、可用性和可获得性。
随着的时间的推移,在Exo的设想里,掌上超声设备在未来可以做到普通消费者也能使用,因此实现设备的高性能和低成本则是团队主要面临的挑战所在。
早期,基于团队成员在电容式传感器领域的丰富研发经验,Exo选择探索电容式MEMS超声波换能器(CMUT)技术(将MEMS与ASIC集成于一颗芯片)。CMUT是30年前研发出现的技术,但近几年才被被应用于掌上超声设备,这一领域的标杆企业Butterfly正是采用了CMUT技术实现了超声设备的小型化,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超声产品的设计思路。
然而研发中Exo团队发现CMUT与传统的PZT换能器相比存在一些缺点,于是改用压电式MEMS超声波换能器(PMUT)方案作为发展方向,并开发出了面向医学成像应用的集成可制造PMUT换能器Cello。这一突破性技术不仅是Exo迄今为止完成的最大技术挑战,而且也是同类产品中的唯一。
据了解,Cello由4096个换能器构成,所采用的PMUT技术是一种高能效换能器架构,不仅克服了传统床旁超声设备中基于压电晶体的换能器的频谱限制,可用一个探头取代多个传统探头,而且结合了CMUT和传统PZT换能器的优点,如成本低、高声功率、稳定和线性、宽频带工作,此外还提供了低工作电压等额外优势。
借由该项技术,Exo掌上超声可直接用于全身组织结构成像,清楚查看血管系统和肌肉骨骼特征,同时通过与3D声波束、微波束和高速计算的结合,Cello能够获取和切割3D体积图像,使得成像更加直观。
正是由于拥有强大的底层技术,Exo的掌上超声设备可做到适用于拥有特殊身体状况的患者(肥胖、超重等),通常这些患者很难使用常规手持超声设备进行超声诊断。
现阶段,Exo正在与医院合作进行临床试验,同时积极推进掌上超声设备的FDA批准工作,与此同时,为保障产品后续的市场化,Exo已于2020年成功实现了开拓全球供应链的目标,以保障大范围的市场分销。

  打造床旁超声工作流程解决方案,

布局医学影像生态系统

Sandeep Akkaraju曾对外公开表示,Exo的愿景是建立一个不受物理高墙限制的 医疗保健系统,每个决策都将去中心化的医疗保健放在首位,因此Exo的硬件产品和软件也是协同设计的。
为了优化超声工作流程,Exo推出了一款专为整个医疗系统设计的智能、直观的即时医疗超声工作流解决方案Exo Work,可在急诊或者诊所等应用场景无缝衔接工作。
据了解,Exo Work能够在60秒内完成病例筛查、归档和计费,解决了长达数十年的工作流程问题。
且该软件几乎适用于所有的床旁超声设备,并可安全地到医院使用的EMR和PACS系统中,以容纳成像和通信,连接的便利性最终使互动操作成为现实。
更重要的是,Exo Work的远程质量保证可以允许患者通过远程医疗进行超声波扫描,患者可以在家中使用探头,并由经验丰富的丰富的医护人员远程引导操作。

AI加持,扩大技术应用场景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场景化应用正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医疗健康行业也不例外。
近年来,超声设备除了在原有庞大“身躯”的基础上衍生除了小巧轻便的掌上超声类型,超声检查也正在由经验主导向智能诊断方向转变。
AI+超声,同样是Exo的未来产品开发方向,这不仅可以为医护人员更好的实时训练和指导,以获得符合诊断规范的有效影响,也能辅助医护人员进行图像处理。此外,Exo还计划建立实时成像平台,可用于手术机器人或内窥镜手术的辅助进行以及非侵入式神经调节和药物输送系统。
为适应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Exo不排除会通过并购AI相关产品的方式帮助业务快速推进,Janusz Bryzek也曾对外表示会将嵌入AI的传感器产品作为收购的潜在标的。

 可下沉至基层医疗的掌上超声,

国内发展几何?

在整个超声领域,掌上超声凭借其应用范围广和操作便捷等优势,创造了一片巨大市场。目前,全球已有上百家企业进入了掌上超声的赛道,其中不乏GPS这类超声领域的领导者,但更多参与者和技术推动者的仍是初创企业,在这一领域,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基本同步。
2016年8月,国内首款掌上超声(朗昇科技生产)正式投入医学使用,随后,索诺星和苏州斯科特也相继获批。
伴随着我国基层医疗的不断崛起,医院门诊开始向基层医疗转移,基层成为了小型无创诊断设备的主要使用场景之一。据国家卫健委统计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达103.1万个,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为97.8万个,与2019年11月底相比增加近两万。未来掌上超声的巨大市场,由此可见一斑。
政策方面,掌上超声的发展也不断受到利好。2016年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十三五”重大研发项目中,手持超声设备也名列其中。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鼓励国产医疗器械创新。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掌上超声市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也涌现出了一批诸如思多科、优途科技、深至科技、飞依诺等企业的优质公司。
同Butterfly一样,思多科也将底层平台算法和人工智能算法封装到ASIC芯片上,借助搭载的智能诊断模块,将超声的常规使用场景搬出单一影像科室,进入各临床科室,大大拓展了使用场景与市场规模,使诊断更为精准且尽量降低对高水平专家经验的需求,很利于向基层推广。
专注于便携智能超声影像设备研发的优途科技所推出的全数字掌上超声诊断仪MU3C则是国内首款掌上超声视诊器。
AI+掌上超声方面,全球范围内,澳大利亚Signostics、美国Butterfly,以及国内的深至科技、朗昇科技、思多科等企业均在这一领域有所布局,国内企业并不落于人后。
以深至科技为例,通过大量高质量数据训练和算力分布,深至科技克服了将AI搭载至掌上超声的高算力、实时性的技术壁垒,解决了实时动态成像的痛点,并将自主研发智能化、小型化AI设备作为了公司的未来发展路径之一。
操作便捷,智能化,有效降低医疗成本,相信凭借这些优势,掌上超声设备可以在未来做到真正成为医护人员的听诊器。

想要联系动脉网报道的企业请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