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忍不住偷看?窥私欲正怎样影响你的生活
当你路过一间透明的屋子或是一扇打开的窗户,你是不是总有想要往里看看的冲动?无论屋里是其乐融融还是空洞凄凉,精致或简陋,都忍不住多打量几眼。
透明的空间好像有一种魔力,会不由自主地吸引人的注意。而对于透明空间的兴趣,其实本质上是人的窥私欲和好奇心。
娱乐产业的玻璃房子——我们为什么喜欢真人秀
真人秀就是一个充满娱乐性的玻璃房子,大众乐于窥探明星们的日常生活,想看看光鲜亮丽的背后有什么不同于普通人的生活。
从13年开始火热的《爸爸去哪儿》,到后来的《花儿与少年》、《奔跑吧兄弟》等,这几年国内的真人秀节目经历了全民关注的辉煌时代。
希区柯克曾经说过,人们之所以愿意到黑乎乎的电影院去看电影,就是为了看银幕上那些被虚构出来的人物的隐私。
与电影不同的是,真人秀更强调真实,更贴近生活,尽管它也有冲突性和戏剧性,但它着重凸显了人的个性和人的真实生活,更加满足人的窥探欲和求知欲。
从弗洛伊德的角度分析,窥私欲来源于“本我”的冲动,当窥探到他人隐私的时候,我们会收获一种快感。同时,窥探隐私的行为在社会上是不受允许的,即受到“超我”的限制,这样的压抑冲动让人更加想要窥探,并且在实施之后得到更大的满足。
真人秀就巧妙地抓住了人的这一心理,将明星背后的生活剖给观众看,将平日里接触不到的生活放进一个玻璃房子,让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偷看几眼。
隐私也是一种消费品——网红直播
除了展示明星日常的真人秀,突然爆火的直播也是另一种消费隐私的玻璃屋。可见人们的窥私欲多么强大,甚至撑起了一整个产业的发展。
与真人秀不一样的是,直播给了观众更大的控制感,观众可以通过“打赏”的方式刺激直播者的行为,让观众建立起一种虚幻的心理优势。
同时,直播的模式让观众产生了一种观看节目没有的互动感,这样的互动感给观众提供了更强大的即时反馈,产生了一种易得的、直接的满足感。
不过,越来越多类似的直播和真人秀可能会让观众形成一种感觉:他们拥有了参与或影响娱乐内容生产的权利。另外,这种潜在的权利可能会增强观众的商品化,让观众不仅仅是娱乐产品的消费者,也是被监视的产品内容的一部分。
社交网络的玻璃房子——视奸的心理
Marwick提出,互联网上的人们相互翻看社交网络的内容,其实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监督(social surveillance)。当你把自己的心情状态、照片等放在社交网络上时,就好像把自己的一部分生活放在了玻璃房子里。
一方面,人们操控般地将个人信息暴露在网络上属于自己的一方空间里,用以建立与人的连接和社会界限;另一方面,这种自愿的暴露又让人似乎被无形地控制着,桎梏在了看似庞大又狭隘的网络空间。
人们谨慎地监视着自己的网络行为,对着想象中的观众修改自己展示的内容。
人们热衷社交网络的主要动机其实是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即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社交行为中影响别人对于自己的印象。
尽管处在一栋自身精心装扮的玻璃房子里,研究却表明频繁使用社交网络的人相对低自尊,因为他们倾向于与网络上更精致的玻璃房子比较,陷入对自己更深的不自信。
窥私欲也并不是完全贬义的词汇,它背后也蕴含着大众对于不同价值观、生活态度、或是处事观的好奇与学习,藉由别人的态度帮助塑造自己的行为,其本质与八卦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别人的故事获取关于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的信息。
所以窥探别人的玻璃房子并没有不妥,但需要记住每个人的玻璃房子都是精心构造的,那些阴暗隐于人前的物件,都被人好好地藏在了自己的地下室。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爱奇艺
参考文献:
Andrejevic, M. (2002). The kinder, gentler gaze of Big Brother: Reality TV in the era of digital capitalism. New Media & Society, 4(2), 251-270.
祁林、黄灿.《论“窥视癖”的幻觉快感——电视文化庸俗化的心理根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Marwick, A. (2012). The Public Domain: Surveillance in Everyday Life. Surveillance & Society,9(4), 378-393.
Sharon Preves and Denise Stephenson (July 2009). "The Classroom as Stage: Impression Management in Collaborative Teaching". Teaching Sociology. Vol. 37, No. 3, Special Issue on the Sociology of the Classroom: 245–256 – via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Vogel, E. A., Rose, J. P., Roberts, L. R., & Eckles, K. (2014). Social media, social comparison, and self-esteem. PsycEXTRA Dataset.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