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中西医诊治

黄疸是指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巩膜与黏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胆红素最高为17.1μmol/L其中结合胆红素3.42μmol/L,非结合胆红素为13.68μmol/L胆红素在17.1~34.2μmol/L,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性黄疸,超过34.2μmol/L时出现黄疸。

【诊断策略】

1.问诊要点 确定有否黄疸,黄疸的起病伴随症状、时间与波动情况、对全身健康的影响。

2.查体要点 全身状况,腹部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3.辅助检查要点 血、尿、便常规、肝功能,辅助检查(X线、B超检查、CT、MRI、PTC等)。

4.中医辨证要点 黄疸辨证应以阴阳为纲;阳黄以湿热为主,阴黄以寒湿为主;阳黄病程较短,阴黄病程较长,阳黄热盛于湿者易退,湿盛于热者易迁延转阴,缠绵难愈。

阳黄病程较短,如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或见心中懊恼,腹部胀满,口干而苦,恶心欲吐,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象弦数,属阳黄热重于湿;身目俱黄,但不如前者鲜明,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溏垢,舌苔厚腻,脉象弦滑或濡缓,属阳黄湿重于热;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其色如金,高热烦渴,胀痛腹满,神昏谵语,或见衄血、便血,或肌肤出现瘀斑,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滑数或细数,属急黄;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纳少脘闷,或见腹胀,大便不实,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属阴黄。

【鉴别诊断】

1.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的皮肤与巩膜黄染常为轻度呈浅柠檬黄色,且常因贫血而伴有皮肤苍白。溶血性黄疸原因是:①红细胞本身内在缺陷;②红细胞受外在因素所损害。受损红细胞可在网状内皮系统内提早破坏,或直接在血管内破坏。溶血性黄疸的诊断主要靠下列实验室检查:①粪胆原及尿胆原含量增加;②血清胆红素增加,凡登伯试验呈间接反应;③血中网织红细胞增多;④血清铁含量增加;⑤骨髓红系统增生旺盛。其他详见溶血性贫血。

2.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的诊断与鉴别,除病史与临床检查之外,常须依靠试验检查。肝穿刺活检对某些疑难病例鉴别诊断有重要帮助,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与慎重施行。

(1)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其黄疸前期为数天至1周。最突出的症状是疲乏、食欲缺乏、恶心、肝区痛或不适感,伴有或不伴有发热。有些病例因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与腹泻,常被误诊为胃肠消化不良;有些主要表现上呼吸道症状,常被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少数病例可因发热与多发性关节痛,被误诊为风湿热。黄疸前期临床诊断较困难,但此时血清氨基转移酶活性常明显升高阳性率达100%,最有早期诊断价值。黄疸出现后,自觉症状反而减轻,此时主要体征为黄疸、肝大或肝脾大,肝区常有叩击痛,也可无明显肝大,尿胆原排量增多与胆红素阳性,有助于诊断。黄疸持续时间一般为2~4周,有时较长。

(2)重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暴发型肝炎)少见。在急性肝炎经过中,黄疸呈迅速进行性加深,或(及)体温持续上升,应首先考虑此病。其他先兆症状为持续性呕吐,精神神经症状和出现肝臭。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性格改变、定向力障碍、时翼状震颤、捉衣动作、嗜睡或昏睡,部分病例可发生瞻妄,进入深度昏迷(肝性昏迷)脑电图常显示异常波形,有助于早期诊断。体检常发现深度黄染,肝浊音界缩小,时有皮肤与巩膜出血。尿量显著减少,并出现蛋白尿及管型。肝功能试验提示严重肝损害。如不及早治疗,患者往往于短期内死亡、病理表现为急性肝坏死;亚急性重型肝炎:本型较暴发型肝炎为慢。黄疸呈渐进性加深,血清胆红素常>17μmol/L,凝血因子Ⅱ时间明显延长,胆碱脂酶活性明显减低,且有精神不振、消化障碍、恶心呕吐、体力衰退、发热、肝大(或缩小)与触痛。逐渐出现顽固性鼓肠与腹水,严重时可出现肝肾综合征,甚至进入昏迷。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可康复,或发展为肝硬化,若病程中附加感染或肝衰竭严重,则预后多凶险;慢性重型肝炎:此型即慢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临床表现如同亚急性重型肝炎,但有慢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的病史,体征及化验异常。

(3)慢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诊断的主要依据为:①病程持续半年以上。②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缺乏、食后饱胀、厌油腻,时有恶心呕吐,黄疸可有可无,且常为轻度而有波动性,肝持续肿大与硬度增加,伴有触痛与叩击痛,脾大诊断的意义较大。急性肝炎患者在恢复期脾大不回缩意味着病程为迁延性,或向慢性发展。③肝功能试验异常,比较敏感的试验为尿内尿胆素原试验,血清氨基转移酶活性测定及血清絮状与浊度反应等。血清电泳丙种球蛋白增高是提示慢性肝炎的标志。急性甲型肝炎不致发展为慢性,而急性乙型肝炎与非甲非乙型肝炎则有慢性化倾向。如发展为肝硬化,则肝脏缩小而硬度增加,脾脏大,血清蛋白持续降低而丙种球蛋白持续增高。

3.原发性急性妊娠脂肪肝 本病临床甚少见,原因未明,是否继发于内分泌或营养障碍仍未定,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常易被误诊为暴发型肝炎。

4.中毒性肝损伤 有些药物或毒物有肝毒素作用,可引起肝脂肪变性与肝小叶中心性坏死,临床表现为肝大、黄疸及肝功能损害。

5.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肝内毛细胆管及胆管、肝胆管或胆总管的机械性阻塞所引起。皮肤瘙痒与心动徐缓是常见的症状、肝大是常见的体征。无合并感染的机械性阻塞不致引起脾大。黄疸早期呈金黄色,稍后呈黄绿色,晚期呈绿褐色,甚至近于黑色,黑色黄疸患者如触及胀大的胆囊,提示阻塞部位在胆总管,起源肿瘤者较多,而起源于结石者甚少。

肝内梗阻性黄疸:肝内梗阻性黄疸多表现肝内淤胆综合征。临床与病理有独特的内容,病程经过可区分为急性和慢性,临床以急性型为多见,少数急性病例可发展为慢性,甚至演变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内淤胆综合征有下列临床与病理特点,①有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或某些有关药物治疗史,黄疸起病较急,有皮肤瘙痒、深色尿、浅色粪便、肝大等征象;②血生化检查符合阻塞性黄疸的特点,提示肝实质损害较轻或无肝实质损害的征象;③肝活检的主要改变是毛细胆管与小胆管内胆汁淤积与胆栓形成,而肝实质损伤轻微。

(2)肝外梗阻性黄疸:胆总管结石,临床特点是阵发性右上腹绞痛后出现黄疸,过去可有同样的发作史。如合并感染,则出现寒战和发热。黄疸为中等度(胆红素总量较少超过120μmol/L),化验检查示阻塞性黄疸,而无肝功能损害的表现。黄疸的发生不仅由于结石梗阻,还可由于胆总管平滑肌痉挛或水肿所致。X线平片可显示不透X线的结石影,静脉胆囊造影可显示胆总管扩张与透X线的结石影,但有黄疸时不宜做此项检查。B型超声,结合临床常可确定诊断。胰头癌,男性为多见,发病多在40~60岁。癌最多发生在胰头部,表现进行性阻塞性黄疸。

6.胆红素代谢功能缺陷疾病 此类黄疸临床上少见。一般为先天性,偶尔也可为获得性。常误诊为慢性肝炎或慢性胆道疾病。临床上慢性波动性黄疸患者症状轻微,肝功能试验除胆红素代谢障碍外无其他明显的异常,病程经过不符合病毒性肝炎的一般转归规律时,特别是有家族史者,应注意此类少见的黄疸。

【治疗措施】

1.西医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症治疗。

2.中医治疗

(1)阳黄

①热重于湿:清利湿热退黄。方药:茵陈蒿汤加减。茵陈、栀子、大黄等。

②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方药:茵陈五苓汤合连朴饮加减,茵陈、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白术、黄连、厚朴等。

③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方药:千金犀角散加减,犀角(水牛角代)、黄连、栀子、升麻、茵陈等。

(2)阴黄

①寒湿困脾:温阳健脾,化湿退黄。方药:茵陈术附汤加味,茵陈、附子、白术、干姜、甘草等。

②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黄。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白芍、桂枝、生姜、大枣、甘草(炙)、饴糖等。

【常见误诊原因分析与对策】

黄疸患者应首先确定高胆红素血症类型,再确定黄疸的病因。肝细胞性黄疸与肝内梗阻性黄疸的区别最为困难,应从临床、实验室等多项指标入手,认真分析,作出判断。(安冬青等)

(0)

相关推荐

  • 汪承柏教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解放军302医院 汪承柏 慢性乙型肝炎为目前临床常见病,在慢性乙肝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有不少患者转变为慢性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发病率虽不是很高,但治疗难度大,病死率极高.解放军302医院总结了慢重肝 ...

  • 肝病出现皮肤发黄是怎么回事?

    患有肝脏.胆道的疾病的时候,由于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增高,眼白部位和皮肤颜色常常会变黄,在医学上称为黄疸. 黄疸的产生过程与血液中的红细胞.肝功能以及胆道等因素有关.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衰老的红细胞自然 ...

  • 昏迷的中西医诊治

    昏迷的中西医诊治 一.概述 昏迷是处于对外界刺激无反应状态,而且不能被唤醒去认识自身或周围环境,其主要特征为随意运动丧失,对外界刺激失去正常反应并出现病理反射活动,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持续性意识完全 ...

  • 『名医经验』阎小萍教授银屑病关节炎中西医诊治思路

    银屑病性关节炎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具有银屑病皮疹及关节和周围组织炎症,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并且无性别差异,与HLA-B27有一定相关性.部分患者可同时存在骶髂关节炎和(或)脊柱炎,故属 ...

  • 陈瑞雪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复发性流产的中西医诊治

    陈瑞雪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复发性流产的中西医诊治,且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再次妊娠后发生的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形成较为了较为完善的诊疗思路,认为该病病位主要在肾.胞宫.冲任,涉及肝脾,病性多为虚实夹杂,治疗上注 ...

  • 昏迷中西医诊治

    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外界刺激无适当反应的状态.昏迷为脑功能发生高度抑制的病理状态,主要特征是意识障碍,随意运动丧失,对外界刺激不能反应或出现病态的反射活动.按程度分为浅昏迷.中度昏迷.深昏迷 ...

  • 休克中西医诊治

    休克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下降,使全身各组织和重要器官灌注不足,从而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细胞受损及脏器功能障碍.其主要临床表现有,血压下降,收缩压降低至12kPa(90mmHg)以下.脉压 ...

  • 瘫痪中西医诊治

    瘫痪是指随意运动功能减低或丧失.运动神经元.周围神经和骨骼肌病变均可造成瘫痪,需排除某些疾病引起的运动受限.按照瘫痪的原因可分为神经源性瘫痪.肌肉源性瘫痪和神经肌肉接头性瘫痪.按照瘫痪的程度可分为完全 ...

  • 晕厥中西医诊治

    晕厥是由于一时广泛的脑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发病急.可逆的.短暂的意识丧失.在发生意识丧失前常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眼黑.眼花.出冷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现象. [诊断策略] 1.问诊要点 ( ...

  • 眩晕中西医诊治

    眩晕是空间定位错觉引起的自身或周围物体的运动幻觉.它是一种主观感觉障碍,是对自身的平衡觉和空间位相觉的自我体会错误,通常无意识障碍.主要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引起,亦可由于其他系统或全身疾病 ...

  • 肺心病中西医诊治

    女,75岁,反复咳嗽咳痰,伴心悸,气促三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三天,体查:T:36.8.心律102.脉搏100.BP100/70.双下肢水肿,伴腹胀,叩诊有腹水.双下肺有湿罗音,心尖听诊有吹风样收缩期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