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轶事 / 文:春水长天
大院轶事
文:春水长天
较之于戒备森严、军歌燎亮、牛气冲天的部队大院,轴承厂的家属院子实在算不了什么。房屋破旧,布局混乱。厕所,还有水龙头都是公用的。然而,在那样的一个年代,能在家属大院里栖身,却也是很幸福很幸福的。
轴承厂是小镇上的三大厂之一,县属国营,建厂于60年代初期,党委建制。全厂上下一千多号人,三分之一来自于本镇的居民安置,近三分之二来自于县城和县里的其他乡镇,当然还有极少数的外地人,外县甚至于外省的:他们或是学校分配来的,或是部队转业安置人员。一千多号人大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全民所有制工人。
工人们走出车间,走出厂门,襟前印有「安全生产」的劳动布工作服是不会脱掉的。对小镇的居民而言,能穿上轴承厂的工作服,实在是倍有面子的。当然,如果能在厂里工作,并能住进家属区大院,那更是顶顶有面子的啰!
真是三生有幸,我就曾是这样顶顶有面子的其中一位。我在轴承厂上班,而且住在轴承厂家属区大院。
厂子里的家属大院其实分好几块的,东西南北都有。我住的这块东院,属建厂初期的厂房改建,与生产区仅一墙之隔,浴室与茶水炉都在本院。从早到晚,人来人往,很是热闹。不像北院,离厂区那么远。乃是后期厂子规模大了,厂领导为解决职工住宿难,找当地政府另外购地兴建的。北院与厂子隔河相望,上下班全靠那个老张头摆渡,实在是麻烦得很。
住在东院,上班紧靠大门,不必担心迟到。下班洗澡打水方便。有时直接着短裤头肩搭毛巾去泡澡,几步即到浴室,池里泡泡,再躺汗蒸板上睡上一觉,直到管浴室的老田囔囔着要放水,这才慢腾腾的走出浴间,套上裤头趿拉着拖鞋向家门摸去,一天的劳顿之累随一身热汗烟消云散,好舒服。
东院是几排净一色的老式平房,每排平房都对应着低矮的小厨房。每家住户与自家的厨房门对门。大家共用一溜长长的院子,和水池上的一排水龙头。
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最为热闹。家家从逼仄的屋里出来,门口摆上小桌,围坐一起小酌用餐。大家相互招呼着,碰到哪家开荤,有时会有人不请自到,寻个小凳挨着坐下,口袋里摸出个小酒瓶,给主人碗里斟上小半碗,然后瓶碗相碰,对饮起来。下酒的菜倒在其次,叙不完的是厂里院里的各种话题。天色更晚,蚊虫也凑热闹的纷至沓来。望着几近见底的菜盆,主人打了个咳。屋里的闻声慢慢起身,回屋摸出小半碗花生米,又麻利的在桌下燃起蚊香。回屋而去。任外面伴着酒气的话题没完没了下去,不想再听。
比较而言,李立新家的餐桌总是格外引人注目。不是他家的菜有多高档,而是盛器餐具太漂亮,都是古色古香。当然,菜也做得地道。就是一盘青菜,也炒得清香鲜嫩,令人垂涎。老李来自城里,著名的李家花园之后。到他父亲这一代家道中落,千金散尽,然坛坛罐罐的还是留下不少。不知道老李家的那些餐具现在安在,还舍得盛汤装菜往桌上端吗?
老李中学虽没读下来,但家学不可小觑。出身名门的李立新满腹经伦。天文地理、花鸟虫鱼,无所不知。麻将牌技无人能及,厨艺亦非常了得。当然,菜也只有做成他那样,才配盛入那些精美的盘子。
手摇一把纸扇,老李把端午腌制的鸭蛋轻轻敲出一个小洞,挑出白果大一点放嘴里细细品半晌,似乎能品出什么不一样的味道来。待天色黑透,老李的那只蛋终于品成了一只干净得不能再干净的空壳。院子里蚊虫多,萤火虫也多。老李伸出他那双灵巧的手,空中抓着,抓一只往蛋壳里装一只。很快,十多只萤火虫进入他的蛋壳中。这还没完,老李用医用胶布把蛋壳小洞贴上,就留一小缝。蛋壳白里透着青,萤光闪闪烁烁,顿成院里一景。惹得孩子们你喊他叫,争着想要。老李不理,只淡淡一笑捧蛋而去。
院里住着两位工程师,文革前后毕业的大学生。但据说,老李的技术比他们都强。那是认文凭认职称的年代,老李的技术再好也只是老李。
有日翻开县报,上面刋有老李的一篇乡土文章「小镇上的三大怪」。说的是小镇上异于其他地方的几件怪事。新娘夜里带,豆腐当大菜,鱼上桌子不动筷。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看来立新同志已经放下城里人的身段,完完全全溶入小镇了。
小吉高中毕业顶替父亲进厂,住进了父亲原来的宿舍,成了东院里的一员。他屋里的是早就定好的娃娃亲,进厂当口顺带也把婚事办了。只是小吉屋里的是农村户口,没有工作。小吉观念很是前瞻,干脆让屋里的操持家务,当全职太太了。
小吉上学时喜欢看法律书,当然这在当时是不计成绩的,自然影响到了高考发挥。小吉没考上大学,有父亲给他顶替,也属同龄人中的幸运儿了。
工友中有人为惹上官司犯愁,小吉有了用武之地。他仔细了解官司的来龙去脉,从法律典集中寻找依据。工友心中没底,硬拉着小吉一同上法庭,心怯的小吉不知从哪来的勇气,临庭不惧,竟然无比从容起来。面对法官与应诉对方,小吉沉着应对,据理力争,为工友讨还了公道。
经过此番历练,小吉名声大振。厂里厂外打官司的都来找他。一来二去,工作受到影响,领导有话说了。小吉要强之人,干脆留职停薪,专干他的法律顾问了。
来东院找小吉的人越来越多。小吉也不叫小吉了,来人都问吉律师住哪。
没有律师证书的吉律师律师工作干得还真不错。他的屋里的继续做她的专职太太,很称职,没到一年就给小吉添了个大胖小子。
到东院来的,除了找吉律师的,更多的还会找另外一位高人,镇医院的沈健医生。沈健屋里的是轴承厂厂医,沈医生能屈尊住到东院这样的棚户区来,也是因为这里的生活方便。
沈健主攻普外科,技艺精湛,是院里第一把刀。镇里镇外的人,碰到要做手术,总把进刀房当成是鬼门关走一遭。手术之前必由家人亲自到沈医生门上打招呼。沈医生也不含糊,手术都会精益求精,做得非常漂亮。在小镇上,沈医生是人们又爱又怕的人。爱的是他能为人切除病患,还之以健康肌体。怕的就是大家都怕去找他,说实话,除非万不得已,谁也不想去吃那一刀。
与沈健相邻而居的是机修车间的周豁子。周豁子其实并非兔唇,只少了颗牙,他又懒得去补上,只落得个「周豁子」美名。
周豁子有个爱好,喜欢让一群小屁孩叫他爸爸。每每看到孩子们,都会说:「不要叫我爸爸,叫了我会肚子疼的」。小屁孩懂什么,争先恐后的叫他爸爸。周豁子立即手捂肚子,倒在地下装死。任一群屁孩山呼海叫。
沈医生的儿子小雷子叫得最凶。后来大了些,便叫其「豁爸爸」。父母下班迟,小雷子总是到「豁爸爸」家蹭饭。再后来,小雷子长大成人,仍是叫他,但不是豁爸爸,而是直接叫周豁子爸爸。周豁子的女儿小蜜蜂周蜜成了小雷子的未婚妻,据说吉期已定,沈医生与周豁子成了亲家。
当然,这时候的沈周两家,已搬出东院多年了。不再是隔壁邻居,但这不妨碍两家走得更近。
许多年以后,几经变迁,沧海桑田。原先的轴承厂早已改换门庭,成了倒换了几任董事长的私企。几个家属院渐次破败,许多人都搬出另觅住所。有些留下养老的不想离开,花几千块钱将住了大半辈子的宿舍买下,成了私房。
再后来,厂子易地重建,现任董事长将老厂区打包卖给地产商。留下的老员工意外的成了拆迁户,喜孜孜的拿着翻了大几倍的拆迁款告别了老宅。
东院,和其他几个院子一样,夷为平地。
然而,与东院一墙之隔的厂区,虽破败不堪,却仍屹立不倒,一时恐难以拆去。当初改制,所有工友都只拿到很少的补偿金。老板与开发商的交易令他们颇感不平,一场始料未及的维权行动闻风而起。
用来刷写「拆」字的红漆早就准备好了,但不知何时能在厂房的墙壁刷上。
九如写于2017.10.30
【作者简介】
春水长天,
王九如,男,60后,江苏兴化人,公司职员。业余时间喜欢看书,有感而发时写些文字,以散文、纪事为主。
作者风采
《金陵文学家》往期精选:
【原创】《闲话<水浒>》系列之:百无一用是书生 / 文: 智者
【原创】花语.心语 /文:凌子
《金陵文学家》征稿 启事
各位朋友您好!
《金陵文学家》系《蘭亭文苑》(ID: yf20170427)的姊妹平台,创立于2017年10月5日。
《金陵文学家》立足于历史文化名城古都金陵,面向全国,期与诸位文友携手打造一个高质量的纯文学微刊!本公众号选登来稿只注重质量, 欢迎有同样情怀的文友(不分年龄,不分职业)惠赐大作!
如今的网络时代,微信公众号其实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电子期刊,她的茁壮成长需要仰赖高素质的作者群和高品味的读者群。日益壮大的高素质读者群会吸引更优质量的稿源,而优质的稿源会吸引更多品位不俗的读者群体!本公众号《金陵文学家》读者主要涵盖60后、70后、80后的知识分子群体,90后大学生群体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朋友。
本公众号不世俗、不媚俗,精心遴选优质稿件,着力打造一个阳春白雪式的电子文刊。故选登来稿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一日只发一篇优质美文。
我们的愿望是若干年后的任何时刻,当您打开本公众号,浏览阅读我们任何时期的任何一篇文章都能给您带来精神的愉悦!
为此,《金陵文学家》的茁壮成长还需仰赖各位朋友的关心和呵护!
欢迎惠赐大作!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欢迎转发!
特别提示:1.为方便各位文友一起交流学习、分享自己的文章,我们组建了一个《金陵文学家》文友交流群《金陵文苑》,大家可以添加主编微信(加微信时请注明 “入《金陵文苑》群”),由主编拉您入群。
2. 由于我们坚持一日只发一篇优质文章,所以请在接到编辑明确承诺刊发之后耐心等待。我们一定会择日刊出您的大作!一般10日后若还未刊出您可与收稿编委联系询问文章刊发安排。
祝各位朋友阅读愉快!
主编:醉卧蘭亭
(主编微信号 ID: yf476800)
主编简介:
醉卧蘭亭:
男,生于1970年代,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教过十几年英语,现从事美国政治与外交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工作之余执着于少年时的文学梦,写作只是为了留作纪念。
希望结交有情怀的你一起:
品茗、读书、写文章,观云、赏月、念秋霜!
投稿注意事项
1. 所有投稿均须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2. 来稿请同时附上作者简介和联系电话、微信号等,可以附上作者生活照、文章插图(三幅),最好是横幅的,不要带其他平台标志。
3. 由于主编工作繁忙,为防止疏忽遗漏您的稿件,不接受微信投稿。请务必选定合适的收稿邮箱投稿。投稿时请采用word文档用邮箱附件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