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的用药窍门(内含福利日获奖名单)

小编导读

血液运行周身,循环不息,才能发挥其“濡养五脏,洒陈六腑”的正常生理功能。若血流不畅或局部血液阻滞,即可出现“血瘀”的病证,这时候便要用到活血化瘀法来解决了。那么,有什么样的表现可以用到该法?其具体的方法和用药又有哪些呢?来来来,你想知道的文中都有~

一、活血化瘀法的适应证

1.证候

疼痛:疼痛是“血瘀”最重要的表现之一。这种疼痛的特点为:①疼痛部位固定不移;②疼痛的性质常呈刀割、针刺,或持续疼痛,经久不愈;③疼痛多在午后、夜间发作或加重。

肿块:如外伤撞跌,伤处出现瘀血青紫肿胀,或内脏癥积,以及痈疽疮疡初起的肿痛等。

出血:如出血性紫癜、吐血、咯血、二便下血以及子宫出血等。但这种“瘀血不去,新血妄行,血不循经”的出血特点是血色多呈紫黑色或块状,而且常伴有疼痛。

神经精神症状:如麻木、抽搐、肢体瘫痪等“瘀血不能养筋”的神经症状;失眠、烦躁、怔忡、健忘、闷瞀,甚至狂妄不安、精神错乱等“瘀血乘心”的精神症状。但上述诸症,虽然常为瘀血、血结、蓄血所致,但并非为瘀血的特有症状,临床必须兼见其他瘀血证候或排除其他病因,方可诊断为瘀血病证。

全身症状:如面色黧黑,两颊紫红,肌肤甲错,干燥无光,颈静脉怒张,青筋暴露,血丝,血缕,酒渣鼻,指甲青灰等。

2.舌诊

舌多呈少苔或无苔,舌质青紫、瘀斑、瘀点。

3.脉象

瘀血的主要脉象为“涩脉”,但亦可见到沉、牢、弦、细以及滑、实、结代等脉象。

二、活血化瘀方药的选用

(一)根据方药作用的强弱

1.和血行血

这类方药性能平妥,作用缓和,有养血和血、行血通络的作用。临床适用于瘀血症状较轻,或其他病证而兼有瘀血表现者。

常用药物:当归、川芎、丹参、鸡血藤、赤芍、毛冬青、益母草、牛膝、王不留行等。

代表方剂:佛手散、丹参饮、芎归养血汤。

2.活血化瘀

此类方药作用较强,有活血、化瘀、止痛作用。适用于瘀血症状较为明显,或疼痛较为严重的病证。

常用药物: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郁金、姜黄、延胡索、五灵脂等。

代表方剂:桃红四物汤、胜金散等。

3.破血散结

方药作用强,多有毒性,有攻坚消积、通经活络、祛瘀生新的作用。常用于瘀血积结,或瘀血日久,经络不通,营卫不调,脏腑失和所致的各种瘀血病证,如癥积、痹证、干血痨等。由于此类药物的性能多较强烈,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多与其他活血化瘀的药物配合应用,或作为攻补兼施的合用法,或为丸剂,作为轻削缓攻的软坚法。

常用药物:三棱、莪术、大黄、急性子、干漆、阿魏、水蛭、虻虫、地鳖虫、蜣螂等。

代表方剂:下瘀血汤、大黄蛰虫丸。

(二)作为方剂中的主要药物

1.活血止痛

根据“不通则痛”的道理,活血化瘀本身就具有止痛作用。但有的活血化瘀药具有两重性,既能活血又能止痛,对瘀血引起的疼痛最好选用这类药物。

常用药物:延胡索、乳香、没药、五灵脂、郁金、姜黄、降香等。

代表方剂:手拈散、七厘散。

2.活血祛风

中医学中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经验。如眩晕、抽搐、偏枯以及皮肤瘙痒等症,往往是由瘀血所致,治疗这类疾病,必须以活血为主,临床才能达到息风的目的。

常用药物:生地黄、当归、川芎、赤芍、丹皮、路路通等。

代表方剂:治风六合汤、当归饮子、防风当归散、桃红饮等。

3.活血止血

治疗出血的病证,不能单靠止血的药物。对于出血而有瘀血见症者,由于瘀血不去,血不循经,出血不易停止,故当应用活血化瘀之法,求其“经脉以通,血气以从”,达到血行而止血的目的。但要重视“善止血者,且无凝瘀之弊”的原则,在选方用药时,必须采用既有活血、又有止血作用的方药。

常用药物:旱三七、茜草、蒲黄、仙鹤草、花蕊石、小蓟等。

代表方剂:蒲黄散、茜草根散。

4.化瘀逐水

瘀血阻于肝脾脉络,或心阳虚衰,气滞血瘀,导致水湿内生,症见肝脾大,脉络怒张,面色灰暗,唇舌紫褐,兼见腹水肢肿,必须运用活血化瘀、行气逐水之法,使其血活水消。

常用药物:泽兰、赤芍、桃仁、红花、当归尾、丹皮、丹参等。

代表方剂:泽兰汤、化瘀汤。

5.活血通络

因肌表经络阻滞,营卫不调,气血不畅,而引起肢体关节疼痛、肿胀、麻木、拘挛、僵硬、伸屈不利等症。治疗上宜用活血通络、虫类搜剔之类的方药。

常用药物:路路通、丝瓜络、王不留行、川芎、红花、皂刺、斑蝥、蜂房、地龙、老鹳草等。

代表方剂:身痛逐瘀汤、着痹验方。

(三)作为方剂中的辅助药物

1.疏风活血

本法常用于风寒阻络、经脉收引所致的瘀血头痛或关节痛。治疗时要在疏风为主的方剂中佐以活血药物,这样不但有利于血活络通,而且有助于养血祛风。

常用药物:当归、川芎。

代表方剂:川芎茶调散、人参败毒散、防风汤等。

2.清热活血

如化脓性感染,痈疽疮疡的初起,发生赤肿焮痛,乃因热毒郁结、气血不通所致,因此在运用清热解毒以消除病因的同时,佐以活血行瘀,以达到热清肿消、血活痛定的功效。

常用药物:赤芍、丹皮、乳香、没药、皂刺、当归尾等。

代表方剂:仙方活命饮、犀黄丸。

3.凉血活血

热邪入于营血,症见斑疹、谵语、舌质绛紫等,乃因热毒伤阴、血行不畅所致。治法必须应用清营凉血结合活血化瘀的方法。

常用药物:赤芍、丹皮、丹参、紫草等。

代表方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4.温经活血

阴寒内盛往往引起血脉涩滞,发生瘀血的病证。这种情况多见于阳衰阴凝的瘀血证,或妇女冲任虚寒、瘀血阻滞的月经不调。治法必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法。

常用药物:桃仁、红花、当归、川芎。

代表方剂:急救回阳汤、温经汤。

5.理气活血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滞证,多与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有关,所以临床表现以胸胁疼痛、胀闷为主。在方剂组合时,应在疏肝理气的方剂中佐以活血养肝的药物,促其气血流畅,疼胀得解。

常用药物:川芎、当归、延胡索、赤芍、丹参等。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

6.益气活血

“气为血之帅”,血液流行周身,全靠气的推动,如中风病的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疲乏无力,多因气虚不能运血,瘀血不能养筋而致。故在治疗时,多用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的方法。

常用药物: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

代表方剂:补阳还五汤、黄芪桃红汤。

7.补血活血

阴血不足,营虚血滞。症见月经不调、崩中漏下、脐腹作痛。应用补血法时,要做到补而不滞,活血生新,故用补血活血、动静相须的方法最为适宜。

常用药物:当归、川芎、丹参、鸡血藤。

代表方剂:四物汤、鸡血藤汤。

好书推荐

了解15种中医治法知识,提高临证水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