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杂谈:《西游记》的宗教隐喻
《西游记》尽管具有明显崇佛抑道的倾向,但无论小说文本内容,还是作为中华人士的作者本人,都无不浸染着本土宗教道教气息。吴承恩以神魔映射明末社会现实,以佛道两教精意建构小说文本。内容主体仍然以道教五行隐喻为主体,当然也并不缺乏佛教义理充斥其间。
三清
西行一行对应道教五行生克观念。唐僧、孙悟空、小白龙、猪八戒和沙和尚分别对应五行中的水、火、金、木、土。依据五行相生相克观念建构师徒间的互补关系。同时,五行对应人身体的五脏、五味,乃至于恐、喜、悲、怒和思五种情绪。道教五行本意指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暗指整个世界。所以,佛祖五指代表五行,也即整个世界。孙悟空无论有多大本领,也不可能超越自身寄寓生存的世界,这也是他无论如何也逃不出如来手掌的逻辑依据。佛祖反手就将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间不得逃脱。隐喻个体如果无法与自己寄寓的社会环境和解,便永远无法获得自由。其后,修行也就是悟空突破自我,认同社会,同时也被社会认同的过程。
五行山隐喻整个世界
与道家内容相类,佛教内容也通过隐喻的方式在小说文本中得到体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形式上在剪除妖魔,实质上意指通过修行克服人性的缺陷。白骨精意指“尸魔”,《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说三尸寄居在人体之内,上尸好华饰,中尸好滋味,下尸好淫欲。修仙首先就要斩三尸。《西游记》借来意在暗喻佛家修为要去掉人性中的“贪、嗔、痴”三念,也即白骨夫人梦想吃唐僧肉的“贪念”,猪八戒埋怨悟空胡乱杀生的“嗔念”,以及唐三藏执迷不悟的“痴念”。另有,孙悟空棒杀六贼,绞断盘丝洞七妖的情丝,意在强调修行之人必须剪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眼、耳、鼻、舌、身、意)。佛教讲究六道轮回,西行僧众各有所属。其中,孙悟空一生代表地狱轮回,猪八戒为畜生道,沙僧为饿鬼道,小白龙为阿修罗道,唐僧代表人道。最后,五众均修成正果,进入天道。
蜘蛛精隐喻人的七情
佛教在传入中土过程中,自觉融入道教内容,其间众多道教内容渗透到中土佛教之中。红孩儿的三昧真火本属道教内容,其中上昧为“心者君火,也称神火”;中昧“肾者臣火,也称精火”;下昧指膀胱,为民火。另外,九九归真,本属道教用语,也被佛祖用来借来为难僧众。
三昧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