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豆,不太常见的一种病害,但不及时防治,减产也很严重

大豆褐纹病,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病害,据一些农户反应,该病害虽然和其他常见病害相比,没有那么普遍,但对于大豆的生长影响还是很大的,不及时预防和防治,最终的产量和品质都会下降,据观察,东北、西北、华北等大豆种植区发生较多。

一、危害症状

大豆褐纹病能危害叶片、茎部、叶柄以及豆荚部位,当叶片感染病害时,刚开始会有小斑点出现,颜色大概为褐色或者深褐色,形状为不规则形,仔细观察这些斑点,相比叶片表面,会有些凸起,并且周围颜色比中间颜色深,表面还会有一些小黑点,在斑点的四周,还会有发黄的症状,随着病害的加重,部分斑点会汇合在一起,形成斑块,有可能导致叶片出现大面积的发黄现象,直至最后叶片自行脱落。

而大豆植株茎部、叶柄以及豆荚染病后,基本上用肉眼观察和叶片危害类似,刚开始也是会产生不规则的斑点,随后形成斑块。

二、发病条件

1、种子

种子自身携带病菌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病条件,尤其是使用自留种的农户,如果留种时,该地块已发生褐纹病,等到第二年播种时,条件的发病率就会增加。

有些购买的种子,如果是小厂家或者不符合规定的种子,购买时也有可能买到携带病菌的种子。

2、天气

温度低、雨水多、高湿的天气下,大豆发生褐纹病的几率会增加,不论是在生长前期,还是结荚后的生长后期,都是如此。如果一些种植区域,往年出现的降雨多,需要特别注意下。

3、品种

品种自身的特性所决定,如果某个品种的抗病性较差,在发病相同的条件下,感染褐纹病的几率也会增加,和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对比,有很大的差异。

三、发生规律

大豆褐纹病是一种气传病害,在低温多雨的环境下,发生比较严重,褐纹病的病菌以菌丝体或者是分生孢子器在田间的病残体上越冬,等到第二年条件适宜后,开始危害。

以夏大豆来说,大豆播种后有2个发病高峰期,6月中旬左右播种,等到7月上旬左右是第一个发病高峰期,随着气温升高再降低,到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第二个高峰期,中间7月下旬到8月中旬之间,由于气温高,发病速度变缓。

以上发生规律只是大部分大豆种植区的情况,个别区域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定,大家要注意。

四、传播途径

大豆褐纹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2点,一是种子带菌,二是病菌以菌丝体的形式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传播源。

以上两种,等到大豆播种后,遇到适宜的条件,借助风雨开始传播危害,一般情况下,遵循从小到上的规则,先侵染大豆底部的叶片,然后慢慢向上蔓延。

五、预防措施

1、选择品种

选择适宜的品种,对于预防褐纹病有很好的效果,适宜的品种包括抗病性比较强,适合当地种植的种子。

2、合理施肥

从大豆的底肥到追肥到叶面喷施肥,从氮磷钾大量元素到其他中微量元素,施用要合理,不要过多或过少,过多出现旺长,容易发生病害,过少影响供应不足,生长力减弱,也容易感染病害。

3、播种不要过密

大豆在播种时,下种量不要过大,也就是播种密度不要过密,如果播种过密,等到中后期,田间通风性、透光性都会减弱,导致生长不旺盛,也很容易被感染病害。

4、轮作倒茬

针对褐纹病发生严重的地块,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种植,能有效减轻病害的侵染。

六、防治药剂

针对田间已发生褐纹病或者想通过化学药剂预防时,注意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施,目前来看,常用药剂有百菌清、络氨铜、春雷霉素·王铜、氢氧化铜、甲基托布津等,根据使用后的防治情况,间隔10天左右,可多次喷施。

以上就是大豆褐纹病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大家看完后能够有所收获。

关于此,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在下面评论中留言,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