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写乡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举世无双,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可与之媲美,谁的乡愁更浓
秋天,在古代诗歌中是一个伤感的季节。因为天气转凉,树木开始落叶,大雁南飞。这些都给羁旅的游子们,增添了无穷的乡愁。
小的时候,我们学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这一首诗中,王维用极为朴素的句子,表达了重阳节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由于短小精炼,末句饶有余味,所以这首诗广受好评。诗中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流传。
北宋名相、文学大家范仲淹有一首《苏幕遮·怀旧》,同样也是写乡愁的佳作。他在叙写乡愁的时候浓墨重彩,用“丽景”来衬“纤情”,文笔绝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这首诗写于开元年(公元717年),当时他正在京中谋求出仕。《旧唐书》中说,王维和他兄弟十五岁离家,到长安一带求仕。
后来,因为诗、画双绝,所以王维当时在王公贵族圈子中非常受欢迎。但是这个时候,他还没有考中进士。
一晃两年时间过去了,他滞留在外,这可能已经是第三个重阳节了。工作还没有着落,那他必然会遇到一点点经济上的困难。
这个时候,这位十七岁的少年,想到过去在华山以东的祁县老家时,每逢重阳节,一家人就会头插茱萸,整整齐齐地去爬山,于是写下了这首小诗。
诗的开头就写“独在异乡”,突出了在异乡作客的孤独感。第二句紧承上一句,用大白话说自己每逢过节都会加倍地思念亲人。
因为逢年过节的时候,正是中国人团圆的时候。别人家欢聚一堂,游子就显得更孤独了。诗写到这里,王维快要有些写不下去了,所以他需要进行一个转折。
诗词的头两句语言都非常朴实,所以在第三句就应该来进行转折。怎么转呢?王维不再写自己思乡了,他转去写他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并不是他所见到的真实情景,而是出于他的想象。王维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诗歌中的“虚实”变换。
然后在最后一句中,他用了家乡的一个习俗,以“遍插茱萸少一人”,来写兄弟们对远方的他的思念。当然,因为他们是兄弟,他们的情谊是互通的。所以等于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之情。
王维这一首七绝是他的“少作”。唐代时不受人重视,连他自己的诗集也不收录,后世之人才将其发掘出来。诗中提到的“登高”习俗,相传沿于《续齐谐记》里面的传说。
相传,东汉豫州汝南郡有一个叫桓景的人,因为家乡闹了瘟疫,他就去寻求一位叫费长房的道士帮助,费长房告诉桓景:
你家在九月九日这一天会有灾祸,想要免除的话,就在这一天带着全家人一起登上山顶。把茱萸的叶子缝在香囊里,佩戴在手臂上。再饮菊花酒,就可以消灾了。
桓景听了费长房的话,回家果真照办了。他们全家都登上了高山,也按费长房的指点,在手臂上佩戴茱萸,喝菊花酒。等九月九日一过,桓景下山一看,家里的鸡鸭鹅猪全部都死了。
从此以后,九月九日登高和插茱萸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了解到“登高”的意思以后,我们再看王维诗中的最后一句。这一句除了婉转地表达了思亲之情,同时也代表着他在担心家中的情况。
因为他离开家乡时,他家至少还有六个兄弟。当时王维家里的条件并不太好,他自己在外面过得不顺利,同时也一样担心兄弟们生活得怎么样了。
《苏幕遮·怀旧》——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词作意译:
云朵染成了天空的碧蓝色,金灿灿的落叶带着秋意,一直铺向远方。秋意延伸到了淼淼的秋江之上。天是碧色的,水是碧色的,就连波上袅袅的寒烟,也被映出翡翠的颜色。
远山映着斜阳,天空连着水面。只有芳草最是无情,它一路茂盛地生长着,蔓延到了斜阳之外,看不见的地方。
思念家乡啊,黯然神伤。羁旅的愁思一直纠缠着,如影随形。一夜又一夜,除非做了一场好梦,否则怎么睡得着呢!
高楼望明月,月圆人不圆。独自莫凭栏,依旧借酒来浇愁。谁料,那冷酒入热肠,肚子里转了一圈,又化成了相思的泪,流了出来。
范仲淹这一首词有一大特色,就是写秋景却写得气象阔远,色调明快亮丽。上阙不提“芳草无情”,看不出有一丝伤悲的意思。直到下阙开头写“黯乡魂”,才知道他在为思念家乡而发愁。
王维写思念家乡,于是拼命用“异乡”、“异客”衬托他的孤独,给“思乡”之情加重砝码。可是范仲淹却很奇怪,他思念家乡,心中愁苦,却并不用景色去衬托。
按理说,你既然不需要用景色来衬托你的心事,那么为何还要花这么长的篇幅来写景呢?还写得这么美,不光美,还写得非常大气。
“碧云天”、“黄叶地”,“波上”和“山”,这些意象连起来是什么?连起来就是“天、地、江和山”。这简直是一幅在斜阳映衬下的江山锦绣图,所以他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呢?
当我们研究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时,发现他当时正在延州领兵抗击西夏。他明明身处塞上,哪有这些秋江秋景啊。原来上阙中的美景,全部是他对江南风景和北宋大好山河的想象罢了。
故乡的山水都那么美,但是他身上肩负了抗击西夏的重任,他不能回家。大宋的山河那么壮丽,他要守护这山河,他就不能回家!
了解了这一点之后,下半阙也就变得非常好理解了。所以无论是喝什么酒,也都解不了他这个愁。酒啊,它不过是水,喝多了就变成了泪。
诗不如词利于言情,因此拿王维的诗来和范仲淹的词比,肯定是不公平的。不过因为都是名作,又都写了秋天思乡的情绪罢了,我也是借此表达一下对它们的喜爱。
王维的诗没有直接刻画个人的情绪,不过他不愧是一位少年天才。在十七岁的时候,就已经深谙诗歌的创作之道了。
尤其是在诗的第三句中,通过描写兄弟登高,借以表达自己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有词评者认为,这句的意境,与杜甫的“怜忧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异曲同工,甚至王诗的表达还略强。
范仲淹的词景象绝美,上半阙描写远阔壮丽,下半阙纤情断肠,读之让人感同身受。“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也很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