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俄大博弈
作者|羊洋洋
责编|Thomas
黑海在近代一度被俄国视为“内海”。它是连接地中海和东欧内陆的重要通道。俄国在克里米亚半岛设有海军基地。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乌克兰矛盾重重。北约为限制俄罗斯,常以加强与乌克兰合作为名,派遣军舰在黑海航行。
▲现代的黑海
2021年6月23日,英国驱逐舰进入克里米亚海域。俄罗斯以英舰侵入自己领海3公里为由,派出轰炸机向英军投掷实弹,这是自冷战以来俄首次使用实弹威慑北约军舰。英俄在黑海的冲突引发世界关注。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英俄在此地的第一次冲突了。早在两个世纪前,两国就在黑海周边及中亚西亚地区进行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博弈。
▲黑海冲突示意图
19世纪,俄国为打通向南出海口(包括印度洋),在亚洲腹地大肆扩张。而此时在印度站稳脚的英国,为了保护印度的安全也往北构建防御线。
结果,英国先后三次从印度北上入侵中亚的行动没有夺得寸土,而俄国却在中亚占领了大片土地。作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英国为什么在中亚的争夺中败给了俄国呢?
一、英国占领印度与俄国染指中亚
英俄分居欧洲东西两端,看似毫无瓜葛,但在亚洲的竞争使得两国纠缠在一起。这一切还得从印度说起。印度不仅物产丰富,而且是连接东亚和欧洲的重要中转站。
17世纪,莫卧儿帝国进入强盛时期,但并没有抵挡住西方殖民者的扩张,他们纷纷在印度沿海设立殖民据点。
▲莫卧儿帝国
1608年,英国在印度西岸的苏拉特建立第一个贸易点,从此开始了对印度长达两个多世纪的蚕食。
英国蚕食印度的时候,2000多公里之外的俄国也开始了扩张。17世纪末,彼得一世即位后,俄国已经成为一个领土西起东欧平原、东到西伯利亚的大帝国。
▲英国蚕食印度的重要战役—普拉西战役
彼得一世考虑到封建农奴制阻碍了国内发展,曾以水手身份随使团秘密出国,学习西欧的先进军事技术。
随着国力的增强,彼得一世为解决没有出海口的现实,制定了向西争夺波罗的海,向南占领西亚和中亚的计划。俄国一开始的精力是争夺波罗的海,因而只是在1717年组织了两支几千人的队伍,绕过哈萨克草原,入侵中亚的希瓦汗国。这个时候中亚处在分裂混战的状态。曾经游牧的突厥人选择定居下来,接受伊斯兰教,建立大大小小的诸如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和浩罕汗国等封建政权。俄国军队因准备不足且人数较少,第一次在中亚的征战最终以失败收场。尽管俄国入侵中亚失败,但在1721年还是通过大北方战争获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但对于俄国来说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存在着明显的缺点,沿途要经过多个国家的海域。因此俄国迫切的需要获得一个更便利的港口。俄国将目光放在了更温暖的黑海。为了夺得黑海,俄国多次发动对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获得了克里米亚半岛。但悲剧的是,从黑海进入地中海需要穿越土耳其海峡,需要看奥斯曼土耳其的脸色。
▲1807年,俄国在黑海沿岸的领土
为了找到更便捷的出海通道,可以直抵波斯湾和印度洋的波斯成了俄国的下一个目标。俄国通过多次战争迫使波斯签订条约,割占了波斯北部地区。但俄国也难以完全占领波斯。
▲1808年,英国人画的地图,波斯在未割地前的地图
这个时候,波斯与阿富汗争夺赫拉特的斗争,给俄国进一步介入波斯提供了新的机会。赫拉特位于波斯与阿富汗之间,自然条件较为优越,以农产品丰富而著称,是丝绸之路的重镇和沟通中亚、西亚和南亚的门户。鉴于赫拉特的位置,波斯与阿富汗争夺激烈,英俄两国也想在此扩大影响。俄国积极支持波斯入侵赫拉特。这时阿富汗由于内部矛盾和分离主义导致政局动荡,所以阿富汗在与波斯的争夺中处于劣势。1837年在俄国帮助下,波斯军队包围了赫拉特城。赫拉特坐落在通往印度的开伯尔山口和波伦山口之间,被称为“侵入印度的天然之路”。若波斯占领了赫拉特,俄国就能轻而易举地打开通往印度的门户。英国认识到了赫拉特的重要战略地位。为了维护印度安全,英国立刻派军舰驶进波斯湾,同时派人向波斯国王发出“如不撤军就宣战”的通牒。面对着强势的英国,俄国觉得还不是彻底撕破脸的时候,只能让波斯撤军。英国为了让印度免受威胁,想将阿富汗建成印度北方的防线。1838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侵阿战争,但在1841年败给了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抵抗。首次侵占中亚失败后,英国转而继续加大对印度的征服。在1849年,英军把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省并入英属印度,自此完成了对印度的占领。
英俄对阿富汗的首次争夺,因相互牵制都没有达到目标。俄国转过身来,继续与奥斯曼土耳其争夺黑海。为了实现进出地中海的便利,1853年俄土再次爆发了战争。此时国力已衰败的奥斯曼帝国根本不是俄国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和法国站了出来,为了限制俄国的扩张,支持奥斯曼对俄作战。英法的介入,使得俄国惨败,沙皇尼古拉一世抑郁而亡。在波斯地区,也是由于英国干涉,导致俄国仅控制了波斯北部。俄国想直抵印度洋的目标落空了,最终只能在亚洲腹地进行扩张。俄国先是用欺骗、收买和逐步蚕食等手段,于19世纪中叶兼并了哈萨克草原各部落。然后俄国在哈萨克草原修筑军事要塞,以此不断向南扩张,先后将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纳入版图。在俄国积极在中亚攻城略地的时候,英国也没闲着。1878年,英国发动了第二次侵阿战争。俄国在俄土战争后,曾与英国签订条约:俄国保证不能与英国人作战,否则丧失条约所得的一切利益。于是面对英国的扩张,俄国是有心无力。缺少支援的阿富汗被迫与英国签订条约,成为英国事实上的附属国。条约的签订彻底激起阿富汗国内的反抗情绪。在阿富汗士兵以及人民的反击下,英国被迫作出妥协并再次撤军。战后阿富汗实现了内政自主,但外交由英国控制的局面。1884年,随着土库曼诸部落臣服于俄国。俄国与阿富汗成了领土毗邻的邻国。英国基于英属印度的安全和阿富汗边界的稳固考虑,1887年两国经过协商,最终划定了阿富汗西北边界线。从19世纪中叶以来,俄国先后占领中亚诸国,而英国也向阿富汗扩张。19世纪末英俄在中亚的争夺形成均势。双方于1907年签署了《英俄协约》,对两国在中亚的势力范围做了全面划分。到20世纪初,英俄长达一个世纪的地缘大博弈划上句号。因为英国的介入,俄国没有完全获得黑海,也没有获得波斯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但却将中亚和波斯北部近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版图。而英国先后两次入侵阿富汗失败,仅获得阿富汗以及波斯东部的势力范围。从整体上看,俄国在这次博弈中占有优势。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博弈结局,很大程度是因为英国本身没有占领中亚的意图,只是为了守住印度和防止俄国南下影响自己在印度洋的利益,因而英国对俄实行了“防御”政策。但俄国一开始就想要获得出海口和抢占领土,所以一直处于攻势。
英俄双方在20世纪初形成制衡状态后,国际形势出现了变化。随着德国的迅速崛起和英俄协定的达成,英俄开始变为盟友。1914年,一战席卷欧洲,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大博弈的两大主角都在一战中受到重创。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后来暂时撤出在中亚的军事力量。一战后,英国虽想要有所作为,但战争破坏使得自身力量急剧衰落,民族解放运动浪潮席卷亚洲,比如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些运动也波及到阿富汗和波斯,影响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减弱。阿富汗再次爆发反英战争。1919年阿富汗军队击败了英军,摆脱了英国外交控制,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波斯在1925年建立巴列维王朝(1935年改名为伊朗)。阿富汗和波斯的独立削弱了英俄在亚洲腹地的影响力。英国在80年的时间里先后发动了三次侵阿战争都失败了。等到二战后印度独立,英国势力彻底退出了中亚和南亚。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在一段时间内也放弃了中亚。后来俄国担忧中亚流行的“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会导致“大突厥斯坦国家”建立。因此俄国在中亚确立了五族划分的格局。中亚五国以加盟共和国的身份加入了苏联。二战后,英俄在中亚的竞争彻底结束,转而形成了美苏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对峙。20世纪70年代,苏联同样出兵了阿富汗,结果如同曾经的英国一样,落了个失败的结局,也为阿富汗赢得了“帝国坟场”的名声。到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和北约对峙取代美苏争霸。北约不断东扩,东欧国家先后加入北约。特别是乌克兰倒向西方后,加入北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更是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的利益。北约频频以维护航行自由、加强对乌合作等名义,增强在黑海的存在感。而英国作为北约的重要成员国,通过北约去实现英国对全球的影响力,不失为一个“恢复大英帝国荣光”的途径。2021年英俄的黑海冲突,就隐隐约约映射出了当年英俄世纪大博弈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