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雪峰专栏】炒作的代价
最近,我的一位年轻朋友,他为一家出版社,编一部《当代中青年中国画精品选》,微信发来数字文件请我过目。我通读了这些作品之后,不禁颓然叹息。倒不是这些作品不可选、不足选,因为再不济的作品,也会依附大历史的背景,得到一点时代特征而存活下来。但我觉得痛心的是,这些画家中大部分是我熟悉的,有几位画家当初是具备一些才分的。今天看来,并非如当时所期待的龙非池中物,从此飞跃出一番新天地。十几年过去,仍是没翻出什么大浪的凡庸之辈。
从2001年开始至2015年这15年中,我结识过许多活跃在社会上的中青年画家,在中国画领域,他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的确产生过一阵炫目的效果。一些年轻人觉得已经具备了成功的条件,于是仿照名家的做法,马上进入市场,把画做成纯粹功利性十足的商业营销行为。 名家炒作 是可以产生 作用的,因为既然是名家,他已经 有一定 的社会基础 与 较好的人脉关系 ,或者有可借力的平台和特殊机遇、特殊 手段。而年轻人很自信的认为,懂画的人很少,只要能制造轰动,炒出名声,就是名家,就未免有些无知或妄自尊大。
但时间正处于书画市场上升时期,也正巧遇见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亲戚朋友或土豪大款。于是,一拍即合,炒作便开始了。有人捧,成功的自豪、名家的做派油然而生,无论走到哪里,什么场合,都要自吹自擂吆喝叫卖。可笑的是,让我这样的熟人听后觉得脸红,不敢抬头,而他们自己又全然以为这是一种大家的气度与洒脱。
然而,艺术就怕自满,就怕停滞不前,陶醉于几个人的欣赏,耽误了青春。时间能使黄金氧化退色,何况那些浮华的背后所露出的浅薄,如此应景应时之作,就更经不起岁月的考验。十几年以后的今天,人们发现越是炒作力度大、持续时间长的人,作品可观的地方就越少。甚至有些人已经把自己炒作出了专业圈以外,完全进入江湖的状态,可以说以毁灭追求艺术的理想,为炒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着意于形式的探索,而忽略作品的丰富内涵,努力于唯美的追求,罔顾现实的多彩多姿,是初入道的画家,难以回避的表现欲望。甚者,热衷于别致,着力于猎奇,兴味于叛逆,肆意于颠覆。更甚者,否定历史,否定传统。无论如何,花花哨哨的绚丽,些许聪明的精致,魔方式组合的巧变,精雕细琢的肤浅,终究不是拥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载体。只有走出藻绘局面,才能得窥宏大堂奥的艺术深境。
好不好?谁说了算?画说了算。艺术是有标准的,根本和炒作没有关系。我们看到一些展览会,大幅标语,大量新闻,什么什么单位主办,什么什么人物出席,锣鼓喧天,好生了得。然而画展一开幕,人们走进展厅,艺术是会说话的,一切喧嚣将归于平静。你炒你的,无论怎么样的哗众取宠。到了这一刻,你是什么水平,哪一个量级,一目了然,这的确是令人欲哭无泪的。
其实,画不出,画不了,画不好,是画家之常,谁都不敢说一画就能成名家。你想成功,要通过炒作来实现你的名家梦,那也只好悉听尊便。但这种炒作是最耽误人的,甚至被绑架,欲罢不能。即使开了十次画展,开二十次研讨会,一百个评论家写文章叫好,又如何?
好东西,永远是好东西,不炒,也是好东西;不好的东西,永远是不好的东西,炒,也不是好东西。炒出来的声名,镜花水月,朝露暮云,是算不得数的。后来人要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