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其人及《鬼谷子》其书论析(下)

首先,对《鬼谷子》作肯定评价的大有人在。

比如,大史学家司马迁对《鬼谷子》所作的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他在《史记》为先秦诸子列传时,以比较多的篇幅来阐述纵横家,有《苏秦列传》《张仪列传》《范睢蔡泽列传》《鲁仲达列传》等篇章,同时,在对战国四公子的列传中,也有大量记载纵横游说之士的。司马迁肯定苏秦、张仪曾师事于鬼谷子,对张仪等纵横家的评说持肯定的态度,通过评价苏秦、张仪等来间接的肯定鬼谷子学说的意义。

再如,大文论家刘勰也持肯定的意见,他在《文心雕龙·诸子》中,把鬼谷子和孟子、庄子、墨子、申不害、商鞅等相提并论,肯定地评价说:“鬼谷渺渺,每环奥义”。在《文心雕龙·论说》中,高度评价纵横家的贡献,并对《鬼谷子》的《转丸》和《飞钳》篇作了积极的评价,刘勰说:“暨战国争雄,辩士云涌,纵横参谋,长短角势。《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赈而封。”(参看刘勰《文心雕龙·论说》)刘勰对《鬼谷子》巧辞、精术的赞赏,对辩士长短纵横谋术的肯定,对辩重九鼎、舌胜雄师的评议,可以说是相当高的评价。

又如,大诗人陈子昂也对《鬼谷子》很肯定,他在《感遇》之十一中有诗评道:“吾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七雄方龙斗,天下乱无君。浮云不足贵,遵养晦时文。舒之弥宇宙,卷之不盈分。岂图山不寿,空与麋鹿群。”诗中表露了他的赞叹之情。

此外,南宋学者高似孙对《鬼谷子》的评价也颇高,他在《鬼谷子略》一书中说:“《鬼谷子》书,其之谋,其术数,其变譎,其辞谈,盖出于战国诸人之表。夫一辟一阖,《易》之神也;一翕一张,老氏之几也。鬼谷之术,往往有得于阖辟翕张之外,神而明之,益至于自放溃裂而不可御。予尝观诸《阴符》矣,穷天之用,贼人之私,而阴谋诡秘,有金匮韬略所不可该者。而鬼谷尽用而泄之,其亦一代之雄乎!”在他看来,《鬼谷子》集中表现了战国的智谋权术、变譎辞谈,超出易、老的阖辟翕张,神明自如,其阴谋诡秘更是兵家秘籍所不及的,鬼谷子潇洒尽勇,实为一代的谋略枭雄。

还有,清代的学者孙德谦对《鬼谷子》的评价也相当高,他在《诸子通考》中说:“纵横家者,古之掌交也。《鬼谷子》一书所以明交邻之道,而使于四方者,果能扼山川之险要,察士卒之强弱,识人民之多寡,辨君相之贤愚,沈机观变,以销祸患于无形,则张仪、苏秦,其各安中国至于十余年之久者,不难继其功烈矣。……盖今之天下,一纵横之天下也。尝谓为使臣者,果能于口舌之间,隐消祸乱,俾国家受无形之福,则其功为重大,故特表而出之,以告世之有交邻之责者。”(参看孙德谦《诸子通考》)显然,孙氏充分肯定《鬼谷子》对于外交战略的意义,认为以鬼谷所阐明的伐交道理去从事外交活动,可以占据山川险要,明察士兵的强弱,认识民众的多寡,分辨君王宰相的贤与愚,随机应变,消除祸害与隐患,之后的竞争之世,犹如纵横之世,外交家如能以雄辩的口才,消除祸害混乱,使国家免于战乱而获得福祉,功劳也是非常大的。

鬼谷子画像

其次,对《鬼谷子》持否定态度的人也不少,而且其批评的言辞非常激烈。

比如,西汉末年的辞赋家、思想家扬雄在《法言·渊骞》中说:“或问:‘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有十余年。是夫?’曰:‘诈人也,圣人恶诸。’”杨雄站在儒家圣人的立场上,指责鬼谷术是诈人之术,是圣人们非常厌恶的诡诈之术。又如,唐代的柳宗元在《辨鬼谷子》中说:“《鬼谷子》,要为无取。汉时刘向、班固录书,无《鬼谷子》。《鬼谷子》后出,而险盩峭薄。恐其妄言乱世,难信,学者宜其不道。……尤者,晚乃益出七术。怪谬异甚,不可考校。其言益奇,而道益陿。使人狙狂失守,而易于陷坠。”在柳宗元看来,汉史学家录书时没有《鬼谷子》,《鬼谷子》乃后世才的,它乖戾刻薄,妄言乱世,学者不宜传说,后来的阴符七术,更是怪谬异常,怪异篇奇,易使人狂乱、坠落。

再如,明初散文家、被誉为明“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从维护儒家道统和维护王朝集权统治的立场出发,也大肆否定《鬼谷子》,他在《鬼谷子辨》中说:“大抵其书皆捭阖、钩钳、揣摩之术。……是皆小夫蛇鼠之智,家用之则家亡,国用之则国偾,天下用之则失天下。学士大夫宜唾去不道。”宋濂对《鬼谷子》骂得很凶,视《鬼谷子》为蛇鼠的雕虫小技,家用之,国用之,天下用之,皆会有严重后果,学人该唾骂它而不谈论它。宋濂的观点可能代表了明朝讲仁孝尊圣贤的儒学家们对《鬼谷子》的态度。

《鬼谷子》

再次,对《鬼谷子》还有另外一种观点,即有褒有贬,属于比较中肯的评价。

比如,唐朝名相长孙无忌、清代《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晓岚、清代经学家、训诂学家、体仁阁大学士阮元等的观点,就是代表这种比较中肯的意见。

长孙无忌在《鬼谷子序》中阐述了他仔细的评价,一方面,长孙无忌认为:“纵横者,所以明辩说、善辞令,以通上下之志也。汉世(可能是“汉志”,“世”避唐太宗的名讳)以为本行人之官,受命出疆,临事而制。”这是肯定的评价。另一方面,长孙无忌又指明:《鬼谷子》此书,“妄人为之,则便辞利口,倾危变诈,至于贼害忠信,覆乱家邦。”这指出了无知狂妄的人若用鬼谷子的谋术,危害极大。

纪晓岚在《鬼谷子提要》中所作的评论是很有见地的,一方面,纪晓岚指出高似孙(南宋著名学者)对《鬼谷子》超出易、老,融会战国诸家的评价是“成为过当”,系评价过高,另一方面,纪晓岚又认为:宋濂指责《鬼谷子》是“蛇鼠之智”的观点,属于“抑之过甚”;而柳宗元称《鬼谷子》“言益奇,而道益陿”,乃是“差得其真”。最后,纪晓岚认为:“盖其术虽不足道,其文之奇变诡伟,要非后世所能为也。”

阮元于《鬼谷子跋》中说:“窃谓,书苟为隋唐志所著录而今仅存者,无不精校传世。况是篇为纵横家独存之子书,陶氏注又世所久佚,诚网罗古籍者所乐睹也!”阮元关于“纵横家独存之子书”的说法,很值得重视,这指明了《鬼谷子》是先秦仅存的代表纵横家思想的子书,《鬼谷子》是先秦诸子的代表作之一,其在学术史上的重要性值得肯定。

客观地说,《鬼谷子》作为纵横家思想的理论著作,讲捭阖之道,重伐交谋略,谈论辩之术,确实表现了追权夺利、奇谋诡诈,甚至阴毒怪谬的一面,但是,《鬼谷子》所阐述的纵横谋略思想,特别是伐交论辩的智略,具有非常重要的谋略文化价值,时至今日,仍有很值得借鉴之处。

第一,正像清著名学者阮元所说的,《鬼谷子》是纵横家仅存下来的一部“子书”。

先秦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最活跃、学术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当时出现了很多学术流派,涌现了一些有创见的思想家。而当时有独到见解、能自成一家的著作,就叫“子书”。先秦诸子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管子、公孙龙子等,他们的学说,分别代表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学派的思想,再加上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大多学派的著作都流传下来了。

但是,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有一个影响很大的一个学派,即纵横家,它仅存的较系统的理论著作就只有《鬼谷子》了。《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收录先秦纵横家的理论著作有五种:《苏子》《张子》《庞煖》《阙子》《国筮子》,还有秦汉纵横家的著作七种:《秦零陵令信》《蒯子》《邹阳》《主父偃》《徐乐》《庄安》《待诏金马聊苍》。这十二种著作,当时著录时就已注明,除苏秦《苏子》仅存残缺篇外,其余均已亡佚。六朝末期战乱时,连《苏子》也散失了。《战国策》算是记载战国时纵横家的言论和活动的重要著作,但该书更多的属于历史书籍作,它收录于《六艺略》的“春秋家”中,并不是理论著作。后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主要记载的是苏秦等纵横策士的游说活动,称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理论著作。

所以,纵横家留下的理论著作,能真正成为“子书”的就只有《鬼谷子》了。《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虽未录《鬼谷子》,但《道藏》却将此书保存下来了,这是极为珍贵的关于纵横家的理论著作。《鬼谷子》上、中卷十一篇,正如上面所述,是先秦时代鬼谷子及其门生的原著。而且,这十一篇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第一篇《捭阖》是总纲,即纵横说的导论,第二篇起的五篇,主要论游说之道,而最后的五篇论游说的具体技巧。全书结构紧密,体系完整。这是很有代表性的先秦“子书”之一,它系统阐述纵横捭阖、揣摩论辩的理论主张,纵横学说曾培养了苏秦、张仪、陈轸、公孙衍等纵横大师,在战国时代叱咤风云的岁月里,他们推行“合纵”“连横”的政治、军事战略,操纵了列国的政坛,左右了战国时代的军事、政治和外交局势。就其对历史进程的实际影响来讲,纵横家所发挥的作用,远胜于先秦的儒、道、墨、名等家,堪与法家相媲美。

鬼谷子雕像

第二,《鬼谷子》融汇各家思想,创立了纵横家的理论体系。

其一,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是古人解释世界的根本方法之一,《鬼谷子》继承了这一学说。

《周易》讲:“一阴一阳之谓道。”“立天之道,曰阴曰阳。”《鬼谷子》于《捭阖》篇中阐述了这一观念,认为“圣人在天地之间,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始终,阴极反阳”。显然,《鬼谷子》吸取古代的阴阳观念,用阴阳的观点来解释世界。同时,《鬼谷子》还进一步把阴阳观念与捭阖之术结合起来,阐述了捭阖之道乃是以阴阳互动为理:“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鬼谷子·捭阖》这实际上是把阴阳互动原理作为捭阖之道和游说之法的根据。

《捭阖》篇还论述说:“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除此之外,《鬼谷子》论阴阳之道与《周易》所阐述的观点很相似,比如,《周易》讲:“阴阳不测之谓神。”《鬼谷子》说:“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同是把阴阳之理运用于理解人事、道德、政治、军事等现象,只有掌握了阴阳之道,那么,对于神秘的谋略,成功的计策就不难明白了,同时,对于事成民安、积德积善,也就很容易知晓了,知阴阳,若知会神明。

其二,《鬼谷子》大量吸取了道家的思想观念。

道家把道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常无名”,“无名,天地之始”。《鬼谷子》吸取了老子的这一理念,把道看成是事物捭阖的根据。《鬼谷子》强调:“奥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鬼谷子·捭阖》)同时,它还强调:“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同上) 《鬼谷子》以捭阖的观点来观察万物,同时又认为捭阖的根据在于道,古今天下,万物统一于道。

鬼谷子画像

此外,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参看《老子》第三十七章)《鬼谷子》也有类似的主张,认为:无论捭阖、进退、贱贵,均“无为以牧之”(《鬼谷子·捭阖》)。这同样也是以无为的观点来看待对立的现象。

还有,道家主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第二章)《鬼谷子》也主张:“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此。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鬼谷子·反应》)以无形的观点来观古今,知彼此,通反复。鬼谷子颇得道家的真谛。

最后,道家主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第三十六章)这是后来被称为“欲擒故纵”的精明策略,《鬼谷子》对此策略观点也是反复强调的,如:“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反而求之,其应必出。”(《鬼谷子·反应》)显然,在很多方面,纵横家与道家在理论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三,《鬼谷子》的观点与先秦的兵家有不少相通之处。

比如,《孙子兵法》强调:“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计篇》)《鬼谷子》也主张类似的观点,如:“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天地之化,在高在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于匿。”(《鬼谷子·谋篇》)兵法讲诡道,纵横术讲阴谋、讲隐匿,均在隐蔽自己,明察对方,秘而制胜。

《孙子兵法》强调攻齐其不备,击其要害,其用兵方略异常精彩:“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孙子兵法·计篇》)《鬼谷子》也非常重视抓住弱点,攻击要害,其纵横之术也非凡绝妙,《鬼谷子》阐述道:“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也。”(《鬼谷子·谋篇》)

此外,《孙子兵法》强调在用兵时要注重“奇正之术”:“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孙子兵法·势篇》)而《鬼谷子》也强调纵横术中的“阴阳奇正”,认为:“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鬼谷子·揣篇》)而且还强调:“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鬼谷子·谋篇》)《鬼谷子》的纵横谋略有如此多方面与兵法类似,难怪有人说:《孙子兵法》讲用兵方略,是“武兵法”,而《鬼谷子》讲纵横策术,是“文兵法”,二者貌离神合,其道是相通的。

其四,《鬼谷子》智谋、兵略和道术之外,也吸收了儒家一些重要观点。

儒家推崇“仁学”,坚持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原则,倡导推行“仁政”,而捭阖智谋的《鬼谷子》对儒家的基本观点并非一味排斥。比如,《鬼谷子》说:“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参看《鬼谷子·内楗》)可见,这种看法是将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视为是可以计谋兼容融的,甚至还可以先吸取《诗》《书》中的观点,而后再综合比较,权衡损益,考虑去留。

对儒家修齐治平的建功立业思想,《鬼谷子》也是给与一定肯定的:“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鬼谷子·忤合》)只是,《鬼谷子》不以伦常礼教布道天下,而是强调把握事物发展的际会,抓准时机,了解实情,预知未来。

此外,对儒家的颂扬的古圣贤,《鬼谷子》也是赞赏的。比如,把汤、文王等肯定是贤主:“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鬼谷子·忤合》)只是,《鬼谷子》更欣赏的是伊尹、吕尚等善于选择明主的事例。

当然,儒家推行“仁政”,主张仁义至上,而纵横家则追求权势,讲权利至上,区别是主要的。因而,虽然纵横家也吸取儒家的观点,但只是作为实施纵横术的手段而已。纵横家不像儒家那样,为礼坏乐崩现象的出现而惋惜、感叹,他们更懂得直面严酷的现实:“天下纷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鼠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戏罅。”(《鬼谷子·抵巇》)纵横家们乘乱世而驰骋捭阖,遇纷争而伐交游说。当时,孔子、孟轲四处游说而不被接纳,深感不合时宜而转向收徒授经、传播义礼,而鬼谷子则隐居深山,授意他的门生苏秦、张仪等,游说列国,谋国划交,封侯任相,风光荣耀。

其五,法家讲“法”“术”“势”,推崇法治、讲究权术,重视威势,而《鬼谷子》也非常重视权谋,所不同的是在于法家以其权谋比较专一地为某一帝王服务,而纵横家则用权谋来游说各国君王,操纵列国军政首领,驰骋于列国政坛。

总之,《鬼谷子》表现出兼容并收各家思想学说的趋势,将各家各派的理论观点融汇于纵横学说之中,使各种观点能紧紧围绕着捭阖游说的核心理论而成为有价值的纵横智谋。

谋圣鬼谷子(剧照)

第三,《鬼谷子》饰言利辞,开创伐交论辩的游说智术。

《鬼谷子》是纵横游说的理论经典,而其中对游说中说辞的研究是中国古代语言修辞学的重要篇章,有人将《鬼谷子》与古希腊的大哲人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相比较,这不是没有道理。《鬼谷子》整书的大部分章节,皆论及游说的言语、方法、技巧,特别是《权篇》,专门讲游说的言语技巧,其系统性和深刻性,令人赞叹。鬼谷子强调游说的“饰言”和“利辞”,即阐述了对游说言语进行修辞和使言辞流利的重要性。他说:“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鬼谷子·权篇》)在这里,他对“游说”作了明确的规定:游说,就是说服别人;说服别人,就是借用别人的资源。而修饰言语,就是要借助言辞来达到目的;借助言辞,就要善于斟酌取舍。而应对别人的问题,言辞必须流利;言辞的流利,就能轻便地讨论问题。还有,合乎义理的言论,是用以辨明是非的;要辨明是非,可以用事实来验证。再有,非难的言语,就是排斥对方的论点;排斥对方的论点,就是为了诱出别人的隐秘。

鬼谷子还分析使用各种不同言辞的重要性,他说:“奸巧的言语,是谄媚讨好,而力图显示忠诚;阿谀的言语,是炫耀渊博,而力图显示智慧;平实的言语,是借助果断,力图显示勇敢;忧伤的言语,是利用权变,力图显示诚信;镇静的言语,是以相反的方式,力图取得胜利。”(参看《鬼谷子·权篇》)

此外,鬼谷子还研究了言语表达的不同器官,他认为:“口是言语的机关,是用来表达或关闭情感意念的。耳朵和眼睛,是心灵的辅助器官,可以用来窥视破绽,发现奸邪。所以,三者如果协调就能互相呼应,如果疏导有利,就能活动自如。就能言辞繁多但不混乱,言辞纵横而不迷惑,言辞变化而不怪异,就能抓住要害,获得至理。”(参看《鬼谷子·权篇) 他还提醒人们要注意言辞的弱点:“病态的言辞,让人感到力竭气衰,萎靡不振;怨恨的言辞,让人感到痛苦绝望,没有主见;忧郁的言辞,让人感到气息闭塞,情绪不畅;恼怒的言辞,让人感到言语混乱,缺乏条理;喜悦的言辞,让人感到飘浮不定,不得要领。这五种言辞,只有精通方能使用,只有有利方可实行。”(参看《鬼谷子·权篇)

更重要的是,鬼谷子强调根据游说对象的特点来采用言说的方略,他说:“与明智的人言谈,要依靠博学;与笨拙的人言谈,要依靠善辩;与善辩的人言谈,要依靠简要;与高贵的人言谈,要依靠气势;与富有的人言谈,要依靠高雅;与贫穷的人言谈,要依靠利益;与低贱的人言谈,要依靠谦和;与勇敢的人言谈,要依靠果断;与过激的人言谈,要依靠敏锐。这是言辞的辩术规则,而人们违反这些规则。”(参看《鬼谷子·权篇)鬼谷子的这些辩术原则,时至今日,依然是显示出是对言辞的高明阐述,非常了不起。

像鬼谷子这一的话,难道不是很妙吗?如:“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鬼谷子·权篇》)

有人认为,《鬼谷子》十分重视对游说言语的修饰,对游说言辞的斟酌,对游说方法的探索,同时也对游说经验进行总结,也是指明了游说智慧的要领,在今日,可以将《鬼谷子》作为外交学院和律师教育的教科书。这种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鬼谷子(雕像)

第四,《鬼谷子》涉猎各科学问,是具有多元文化意义的古代典籍。

有一个传说,说得非常有趣,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鬼谷子在河南淇县云梦山上得到一本《无字天书》,该书属阴性,白天看不到书上的字,而到了夜晚,该书上却能显示金光闪闪的文字,而且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能变化多样。

鬼谷子第一晚上读它时,上面显示的是纵横游说之术,揣摩捭阖,雄辩万千;第二晚上读它时,上面显示的兵学秘籍,行兵布阵,千变万化;第三晚上读它时,上面显示的是养生秘诀,修真养性,得道成仙;第四晚上读它时,上面显示的是敛财的秘方,招银得宝,货殖致富;第五晚上读它时,上面显示的是相命方术,观颜察相,策生推命。

这个传说当然不会是真实的,但是,它却表明了一个道理,说《鬼谷子》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包含着多个学科的学问。

《东周列国志》把《鬼谷子》说成是通天彻地、涉猎多家的学问,比如,它涉及象数学,能占往察来,言无不验;它涉及兵学,行兵布阵,神鬼不测;它涉及游说学,利辞善辩,万口莫当;它涉及养生学,修真养性,长生成仙等等。这些样的说法当然是夸张的,但是,《鬼谷子》确实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

其一,《鬼谷子》是当之无愧的纵横学经典,它奠定了纵横谋略的理论基础,这在上面已有论述。

其二,《鬼谷子》一方面是吸取了道家的思想观念,而在另一方面,它又成了道教的重要理论著作。道教成立不久,就把《鬼谷子》列为经典,从宗教角度来阐释《鬼谷子》,以丰富道教的教理。比如,晋代的葛洪在编著《抱朴子·遐览》时,就把《鬼谷子》列为是道教典籍;再如,《道藏目录》在介绍鬼谷子时,把战国时的鬼谷子说成是春秋晋平公时的道教人物,曾受道于老君:“鬼谷先生,晋平公时人。姓王,名诩。不知何许人,受道于老君。”又如,南朝梁时萧绎的《金楼子》,把鬼谷子描写成了秦始皇求仙问药追求长生的高人,俨然成了数百岁的得道仙人。而《仙传拾遗》索性把鬼谷子列为道教的洞府真仙,得号“玄微真人”。

其实,《鬼谷子》的一些说法确实很适合于道教进行发挥,如“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鬼谷子·反应》)“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鬼谷子·内楗》)还有,《鬼谷子》下卷《本经阴符七篇》就是道教所兴趣的内容,或许,是道教学者编进了关于该书下卷中“修真养性”的内容,如:“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见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鬼谷子·本经阴符七篇》)把修身养神最后归之于道,把道看成是神明的最终根源,把真人视为是本性自然天成的,认为真人是与天地合而为一的。这些观点,仿佛是在读道教的著作才可以读到的。

其三,《鬼谷子》对古代的术数文化和占卜星相等影响也很大。民间占卜、相命的人称鬼谷子为祖师爷,其中不少人把他们预测未来的神秘方法都说成是源于鬼谷先生。古往今来,星相家们常把《鬼谷子》视为与《河洛之书》《周易》等同等重要的占卜秘籍。如汉文帝时的占卜名家司马季主、中唐时的星命学家、曾任唐宪宗的殿中侍御史的李虛中等,都被认为和鬼谷子有关系,他们的占卜、相命之术,都承传于鬼谷先生。虽然,这属于民间神秘文化传说,但是这却能说明,鬼谷子在民间文化中的影响是很大的。

其五,鬼谷先生的纵横谋略在现代也有重要的影响,竞争激烈的商界、政界和军事领域,犹如战国时的列国纷争,所以,古老的纵横谋略,依然有十分重要的现代价值。比如,《鬼谷子》阐述一个游说的妙方:“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鬼谷子·反应》)这一观点被认为是很适合于用在竞争领域,属于“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竞争策略。

再如,《鬼谷子》中的捭阖、揣摩的方法,也被巧妙地应用于商界、政界,成为商场争斗、政坛较量的重要谋略。日本管理谋略的名家大桥武夫,深入地研究鬼谷子的思想,并将其应用于国际关系和商界竞争,写出了《国际战略原典鬼谷子》一书,他强调鬼谷子思想对国际战略决策的意义,他的学说在当时日本影响很大,被称为“大桥派鬼谷子”。他还根据鬼谷子思想,写了“企业家与人才”“股票老板的手腕”“董事长的素质”“钱与权的关系”等论著,在日本的政界和商界广为传阅。

此外,鬼谷子还受到西方理论家和军事家的高度重视。德国著名战略理论家、《西方的没落》一书的作者斯宾格勒说:“鬼谷子的察人之明,对历史可能性的洞察以及对当时的纵横艺术的掌握,必然使他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参看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台湾学者陈英略于1995年编写了《鬼谷子的心理作战方法与理论》,该书一出版,便很快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当时美国驻台湾的军事顾问团团长蔡斯还专门为该书写了序言,这说明,外国军事专家对鬼谷子谋略是比较重视的,鬼谷子的理论影响传至国外。

(0)

相关推荐